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352959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62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哈尔滨市第六中学 2019 届届 10 月阶段性总结月阶段性总结 高三语文试题高三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 宋朝境内民族主义在政治领域的突出表现,是高扬“尊王攘夷”的大旗,并注入新内涵。这与 北方民族政权的环伺紧逼,以致宋朝一再面临存亡继绝的现实威胁息息相关。而新儒学的形成与确 立,则构成其民族主义新内涵的思想资源。宋儒强调“四夷不服,中国不尊”(欧阳修:本论) ,以期“尊君父,讨乱贼,辟邪说,正人心”(胡安国:春秋传序),确立民族自信,力图夷 不乱华,进

2、而用夏变夷,维护政治文化的大一统。推及与诸民族政权的外交关系上,宋朝在军事失 利委曲求和时,宁可接受交纳巨额岁币的苛刻条件,而拒绝沿用中原汉族王朝曾采取的和亲政策。 这一民族主义基调在各个文化领域都有不同凡响的回声,而南宋远比北宋高亢。春秋学因 发挥“尊王攘夷”大义而再度跃居显学,士大夫论兵也成为风尚,不啻是民族主义主旋律在经学与 军事学上的反映。诗词散文等主流文学,都有由爱国主义基色构成的绵延不绝的作品,“表白了他 们这种久而不变、隐而未申的爱国心”(钱钟书:宋诗选注序)。这种民族主义也融入市民文 艺的叙事性作品。在宋学鼓吹下,民族大义逐渐成为全民共识,“尽忠报国”“杀身成仁”“舍生 取义”

3、,已是上至将相下至士庶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 民族主义自觉并不限于宋朝汉族政权内部。在大宋史视野下,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与宋 并峙的民族政权,一方面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另一方面却自觉坚持统治民族的主体意识。金亡 之际,金朝将帅履践“金国大臣,惟当金国境内死”(金史)的信念,拒绝失节降敌,也印证 了少数民族政权对民族气节的接纳与认同。 今人在重新评价民族战争与统一大业的复杂关系时,自应秉持民族平等的价值观。对大宋史时 段所有民族战争,一方面既要放在历史条件下评断每次战争各方的是非曲直,另一方面也应从中华 2 民族通过长期冲突与融合方始形成的历史大趋势中去评判。元朝再次完成统一大业,无疑是大宋

4、史 时段各民族冲突与诸政权互动的历史性结局。在这一长时段中,确实时断时续地伴随着血与火的民 族战争,但也应看到,相关政权达到地缘政治相对均势的和平时期,各民族与各政权之间通过榷场 贸易、使团聘问与其他民间途径,推进着相互间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融合,而宋朝的物质文 明与精神文明在其中起着主导性作用。这样,就不至于因肯定统一而对宋朝长期而顽强的抵抗不以 为然。正是有赖于这种抵抗战争,保卫了宋朝先进的社会经济,相对弱化了骑马民族政权的原始野 蛮性,相应减轻了大统一进程中社会破坏力度。而以文天祥为代表的民族气节与忽必烈所成就的统 一大业之间的历史悖论,也可以各有其值得肯定的历史地位。 (摘编自虞云

5、国大宋史视野下的民族关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新儒学是宋代民族主义新内涵的思想资源,宋儒希望确立民族自信,用夏变夷,进而力图夷不乱 华,维护政治文化的大一统。 B. 宋朝高扬“尊王攘夷”的大旗,并注入新的内涵,这和北方民族政权一再威胁到宋朝存亡断绝的 现实有密切的关系。 C.民族主义影响到了宋朝的外交,宋朝向外族求和,因接受巨额岁币的苛刻条件,所以不再沿用中 原汉族王朝曾采取的和亲政策。 D.与宋朝对峙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制度的同时,也形成了契丹、党项、女真、蒙 古等多民族混合的主体意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

6、一项是(3 分)( ) A.文章第一段,论述宋朝民族主义在政治领域的一些表现,并引用了一些资料作为论据。 B.文章第二段从文化领域论述宋朝民族主义的表现,指出民族大义成为宋朝全民共识。 C.文章认为,民族主义在契丹、党项等少数民族政权中同样存在,并引用有关史料加强论证。 3 D.文章从大宋史视野的角度论述民族关系中的民族主义,着重论述了民族平等的价值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我们应根据历史条件去评判大宋史时段民族战争各方的是非,也应从中华民族是在长期冲突与融 合中形成的角度去评判这些民族战争。 B.民族战争与统一大业的关系复杂,肯定一方不等于否定另一方

7、,因此,我们肯定元朝再次完成统 一大业,不应否定宋朝长期而顽强的抵抗。 C. 如果没有宋朝对元朝的抵抗,就无法保卫宋朝先进的社会经济,也不能减轻大统一进程中的破坏 力度,文天祥和忽必烈也就没有现在的历史地位。 D. 在大宋史时段各民族冲突与诸政权互动的长久的历史中,宋朝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在相关政 权地缘政治相对均势的和平时期,起主导作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记住一棵树 非鱼 跑,继续跑。 那时你还叫刘秀。你的腿已经不听使唤了,汗水湿透了中衣,嗓子里有咸腥的味道。 没有别的选择,身后是嘶喊震天的追兵,你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没日

8、没夜的追杀,活着,成 了你最奢侈的希望。 跑,继续跑。 远远的,山坡上有炊烟袅袅升起,你似乎嗅到了小米粥甜糯的味道,你使劲咽了口唾沫。炊烟 于你,是一种残忍的诱惑,你既不能摆脱王莽的追兵,又不能进村去讨一碗粥喝,尽管你早已经饥 肠辘辘。 4 跑,继续跑。 嘶喊声似乎小了远了,你瘫坐在田埂上,凉的风吹拂着你的衣衫,汗慢慢落了,但肚子却越来 越饿,如无数的小鼠探出尖利的细齿咬噬着你的胃壁。 仰头,遮蔽荫凉的是一株硕大的棠梨树,一颗颗棠梨如青核桃般在风里轻轻摇晃。你又咽了一 口唾沫,急慌慌地揪下几颗啃起来。呸你又吐出来,小小的棠梨太酸了,还涩,不能充饥,不 能解渴。 “难道,天要灭我刘秀吗?”你扔掉

9、手里的棠梨,环顾四野,长叹一声。 突然,一个妇人从山坡上袅袅向你走来,面若一轮明月,发髻高挽,手提一只黑褐色的陶罐。 你有些迷惑,这山野之上,怎么会有如此娴静貌美的妇人的出现? 妇人微微一笑,问你:“我给夫君送饭归来,见你在摘棠梨,可是饿了?” 你点点头:“可是” 妇人说:“我知道。” 你看见妇人敏捷地把陶罐放置在土块之上,摘下十几颗棠梨放进她的陶罐里,找来一把干柴, 点燃。不一会儿,罐里居然发出咕嘟咕嘟的响声,热气氤氲中,传来阵阵清香。胃里的小鼠更加用 力地咬噬,你口干舌燥,唾沫也没有了。 火熄了,罐凉了,妇人说:“吃吧。暂且可充饥。” 端起陶罐,棠梨温暖的汁液流进嘴里、胃里,你吞食着果肉果

10、核,如果可以,你甚至能吞了陶 罐。那一刹那,你忘记了汉家天下,酸甜温暖的煮棠梨就是一切。 放下陶罐,你用宽大的袖口擦一擦胡须上的棠梨汁,欲道一声深谢,可眼前早已没有了妇人的 踪影。你仰天长啸:“哈哈,莫非上天来助我!” 跑,继续跑。 此刻的你气力大长,飞一样,在山坡上、塬上奔跑,一路向西。追兵的嘶喊听不到了,伴随你 的只有风。 风,不停地吹,吹过黄河两岸,吹过你冕冠上的旒,叮当作响。哦,你已经是汉光武帝了。锦 衣玉食,如今你什么也不缺,可是,太官准备的八珍之味依然让你提不起胃口,你挥一挥宽大的衣 袖:“拿下去。”太官属下的大官丞已经换了五个,还要怎么样? 5 棠梨,对,就是棠梨,是那位妇人为你

11、在陶罐里煮出来的棠梨啊。你舔了舔嘴唇,仿佛那酸甜 温暖还在。 怪不得太官,他哪里知道你的威仪荣华之下,掩藏着什么,那一路的逃亡,有多少的生死瞬间, 那一罐棠梨,才是永远的美味。 再次来到那座小山村,前去打探的人却回报:“村里没有此人。”派了更多的人,再找,依然是 没有这个人。 你弃辇登上那座小山,站在山顶上,村庄里鸡犬之声相闻,绿树掩映,细细的炊烟,从树梢上 升起来。慢慢从山上向下走,你来到了那株棠梨树前,早春时节,雪白的棠梨花将整棵树笼罩,金 黄的连翘在山坡上绽放,麦苗青青,蜂飞蝶舞,热闹非凡。 笑容在你的脸上绽放,如棠梨花朵般灿烂。作为大汉的天子,子民安居乐业,你能不高兴吗? 找不到为你煮

12、棠梨的妇人,但棠梨树在,不能当面感谢妇人,但村里的百姓在。你下诏,赐给这个 小村庄一个好听的名字:罐煮梨村,免除村里所有的税赋、丁役。 得知这个消息,村里的老幼妇孺一起跪在你面前,你一指那株硕大的棠梨树,说:“我,是棠梨 树上结下的果,你们,也是。棠梨树佑护着召公,也佑护了我,我会永远记得这棵树,记得罐煮梨。 ” 后来,有人告诉你,那个美丽的妇人是荷花女的化身,是召公派来的。你沉默良久,冲着罐煮 梨村的方向拜了三拜。 当然,这个说法是不是真的,都不重要了。 你是刘秀,你是汉光武帝,你是大汉中兴之主,你是能把一棵树记在心里的人,这就够了。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13、(3 分)( ) A 小说开篇描写的刘秀的危险处境和后面“炊烟袅袅升起”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渲染了紧张气氛。 B 小说开篇点明刘秀的困境:身体困乏,后有追兵,这也是他后来见到棠梨树先高兴后失落的原因。 C 小说结尾部分描写了刘秀重回故地所见到的美丽景象,这既暗示人物心情,也为后文情节做铺垫。 D 小说结尾,刘秀并没有找到那个妇人,前文实际已经有多处暗示,如妇人的出现和消失及刘秀的 6 感叹。 5.小说中的“棠梨”具有多重意蕴,请简要分析。(6 分) 6.小说是怎样叙述刘秀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79 小题。 材料一: 据国家汉办粗略估算,目前除中国(含港澳台)之外,全球学习使用汉语的人数已超过 1 亿,其 中包括 6000 多万海外华人华侨,以及 4000 多万各国主流社会的学习和使用者。2016 年参加 HSK (新汉语水平考试) 等国际汉语考试的全球各类考生达到 600 万人次。 汉语也愈发得到来自国家层面的重视,全球已有 60 多个国家通过颁布法令政令等方式将汉语教 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70 多个国家开设汉语课程或汉语专业,美国、日本、韩国、泰国、印尼、 蒙古、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汉语教学均由第三外语上升为第二外语。汉语教学在许多国家的外 语教学中的排位普遍提高,也呈现出

15、了低龄化趋势。在很多欧美国家,出生于精英家庭的小孩,从 小学习中文已成为当地一种流行趋势,这使得会中文的华人保姆在海外更受欢迎。不少家庭纷纷开 出高薪聘请华人保姆,帮助子女更好地学习中文。近日,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公布了一项对上千名英 国家长的问卷调查结果,中文被英国家长选为“未来最有用”的语言, 51%的家长表示希望自己的 孩子能学习中文。过去 10 年间,学习汉语的法国中小学生翻了四番,汉语现已是法国初、中等教育 里位列西班牙语,德语,意大利语之后的第四大第二外语。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各国汉语教学正在由普及型、兴趣型向正规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组织机构、课程内容越来 越多样化

16、。 ”国家汉办负责人马箭飞告诉记者, “全球开设汉语课程的教育机构迅速增加,学员规模 持续扩大,教师队伍日益壮大,民众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关注度显著提升。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活动 进入社区、植入草根,形成了校内校外互动,各职业、各年龄段、各种身份学员广泛参与的热烈氛 围。 ” 目前,学历教育、学分教育与培训教育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多层次、立体化的汉语国际教育 7 体系基本形成。 汉语教学机构数量汉语学习人数 洲别 机构数(个)全球占比(%)人数 (万 )全球占比(%) 亚洲548381.4173484.8 欧洲64839.01035.0 美洲49576.91356.6 大洋洲12351.7492.4 非洲7031.0241.2 总计718611002045100 图表 国家汉办 (摘编自光明日 报) 材料三: 汉语为什么这么热? 其一,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发展成就举 世瞩目;各国渴望更多地借鉴中国经验,而汉语无疑是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的一把钥匙。其二,随 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学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