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篇庆建国70周年征文汇编

上传人:yoush****ohua 文档编号:89307987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篇庆建国70周年征文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7篇庆建国70周年征文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7篇庆建国70周年征文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7篇庆建国70周年征文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7篇庆建国70周年征文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篇庆建国70周年征文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篇庆建国70周年征文汇编(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篇庆建国70周年征文汇编农耕时,每件沾有泥土的农具,都是乡亲们的好伙伴。大家与它们朝夕相伴,习惯于早出晚归,也习惯于把每一件农具都打磨得发亮。镰刀、锄头、镐头、锹、犁,每一件都比它们的名字更亮。在故乡,特别是在黑土地上,这些有百年甚至千年历史的农具,比一个个村庄的历史更长。与这些千年百年的农具相比,我们太渺小了,我们都只是小小的孩子。当现代化的农具,播种机、收割机、插秧机、脱粒机们,从梦想来到现实,传统的镰刀与犁铧便悄悄离场,仿佛是没有获得掌声的演员落寞而去。于是在故乡,夕阳西下的时候,在田野里看到的不再是遍地的乡亲,而是现代农机,它们仿佛从四面八方远道而来的游人,在这里欣赏,在这里留恋。在

2、历史与现实之间,每一个农机的辙印都是一枚螺钉,把历史和现实,把昨天与今天,把许多不相干的日子和故事装订在一起。传统农具依旧被挂在农家的屋檐下。对于故乡的发展与变化,这些农具不只是见证者,更是亲历者。从我身边吹过的风依旧清凉,不知是从小镰刀旁吹过来的,还是从大播种机边吹过来的。细心的兄长,把原先家里的仓房,改造成一个小的“农具博物馆”。父亲使用过的,母亲使用过的,哥哥自己使用过的,家里没有丢弃的所有农具,一一陈列在小屋里。小屋是简陋的,甚至有一些破旧,在斑驳的砖墙上,哥哥钉上了一排钉子,把所有的农具都挂在这墙上。跟了父亲20年的镰刀,不知道被父亲磨过多少次。我还常常想起小时候,父亲每一次在磨石上

3、磨过镰刀,在清水里洗过之后,习惯用手指去感受刀刃的锋利。他凝视刀锋的目光是那样的慈祥,透出一股亲切,一股力量,仿佛是凝视一个伙伴,甚至一个孩子。用这把镰刀,父亲养育了我们,这也蕴含了他一生的希望。跟了哥哥十几年的锄头,也已经细小了,那是哥哥回家务农之后使用的第一把锄头。初中毕业之后,看着病在家里的父亲,哥哥放弃了自己求学的梦想,选择回家务农。瘦小的他在村头的铁匠炉打制了一把比大人的小一些的锄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十几年的劳作,锄头已有些斑驳。哥哥使用过的每一把镰刀,割草的,割柴的,甚至割水稻的,让哥哥单调的日子多了一些色彩。此刻,哥哥使用过的所有农具和他流逝的青春,都静静地凝固在这里,凝

4、固着哥哥的希望与父亲的期待。哥哥习惯没有事情的时候坐在小屋中,跟这些农具静静地坐一会,追寻昔日的感觉:那些农具依旧在田野上行走,那些庄稼,依旧在他的肩头生长,鲜活的蓬勃的青春依旧没有离去。在仓房的门口摆放着一个石碾,是上好的大青石打磨的。大青石是做石匠的姥爷从几十里外的山上,用几头牛拉的爬犁拉回来的。那年母亲才6岁。之后,尽管有人曾出高价买这块青石,姥爷却一直没有动心。后来,他把青石造成石碾,送给女儿做嫁妆。在父亲家破旧的三间草屋旁,人们精心地平整出一块地方,安置好这座石碾,这是小村的第一块石碾。石碾隆隆的滚动声,让这个小村有了活力。村里的人于是习惯在石碾上加工粮食40年后,村里的电磨开始轰鸣

5、,没有人再用石碾碾粮食。石碾留给了村里人吱吱呀呀的记忆。有一天,一个城里人想买走它,做什么用,城里人没有说。母亲犹豫了一夜,最终还是没有卖,她说,这东西留着就是一个念想。庆建国70周年征文人们把教师比作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把警察比作人民卫士,保卫一方平安;把医护人员比作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他们的光辉形象在我们的心里已经烙上深深的印记,而他们呢?就在我们身边的这群人,我们又拿什么来比喻他们,又用什么辞藻去形容他们,用什么形式去赞美他们呢?可能是工作性质和平时喜欢有关,我与水暖站的工人们接触不多,无论是早上上班还是晚上下班总能看见那个写着“水暖”小半截子车在走街串户。起初我想他们不会那

6、么忙,水暖站无非就是水和暖的事呗。我以前在别的农场工作,也接触过水暖站的人。记得那是家里面暖气漏水,地板都泡湿了,我给水暖站打电话,那边接电话的人冷漠的告诉我:住户家里跑水不是我们工作范围之内,请你们自行处理。咣当一下那头电话撂下了,我到市场找水暖工,等把水暖工带到家里时,水已经出门缝流到楼道里了。也是因为这件事我对水暖站的印象不是很好。可就在前几天,我才真正的了解他们,才知道浓江农场水暖站的工作是什么情况的。近年来,浓江农场的场领导十分重视居民取暖问题,根据天气气温变化适当改变供暖时间,延长供暖时间。今年,还没有到十月,一股强冷空气让农场居民有些措手不及,农场根据降温幅度大的情况,采取提前试

7、暖,家家户户都住上暖屋子,似乎冷空气对居民的生活没有影响。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个别楼房供热管道老化,供热情况存在差异,个别楼群出现漏水和暖气不热情况,而我家的住宅就恰恰在供热故障之中。我的父母居住在四楼,恰好整个住宅楼排气位置就在家里的卫生间里。自供暖之后,很多住户都到家里找,硬说父母在家不放气,影响他们供暖。父母也着急了,生怕因为个人的失误影响其他住户的供暖。他们让我跟水暖站沟通,我心里犯嘀咕,这事水暖站能管吗?这不是属于咱们个人家的事吗?不在人家的维修范围之内呀。但是一想家里冰冰凉的暖气,再看看已经感冒发烧的孩子,我给贾班长打了好个电话,电话那头一直都是占线。当时,我一看表都已经晚上八

8、点多,就算贾班长接电话也不能来维修了,我就给他微信留言了,说明了情况。可就在十分钟之后,贾班长给我回消息了,他这样说:我现在正在二五八区维修,今天晚上就不能过去了,明天早上我一定带着工人先到你家里去看看。我看完消息很激动,立即给贾班长回复两个OK的手势。我躺在床上思前想后睡不着,心想同样是家里的水暖出现问题,虽然不是一个农场的,但是差距也实在太大了。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刚吃完早饭就听见有人敲门,我开门一看是贾班长带着工人上门维修。我还没来得及跟贾班长打招呼,只看贾班长和工人们从兜里掏出鞋套准备往鞋上套。我立即阻止了他们,直接把他们拽进屋里。心想人家是给咱们免费维修来了,怎么还用带鞋套进屋呢,不用

9、说室内干净与否,我是不用让他们带着鞋套进的。他们进屋之后直接走进卫生间查看放气阀门,经检查发现是南侧放气阀门失灵,必须更换,可现在管网内已经注满水,关闭阀门必须整个楼都得关。贾班长让工人关闭总阀门,他带领一个工人拆卸放气阀门。因为管道里面有水,拆卸阀门过程中水压过大,当阀门刚拆下来的时候,一股强水流喷射出来,瞬间整个卫生间成立水帘洞,贾班长和工人身上全是水,鞋子已经湿透。我看他们在站在水里还在安装排气阀门,想给他们找靴子和雨衣,可他们坚决拒绝了。大约20分钟的时间,排气阀门安装好了,经过注水调试,房间内所有暖气都有了温度。可贾班长和那位水暖工人的全身也几乎湿透了。我想把自己干净的衣服给他们换上

10、,可他们收拾完工具就走了。我想留他们喝一杯热茶表示感谢,贾班长推辞的说:不用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现在还得去下一户,今天争取让兄弟们中午回家吃上热乎饭。我刚要问他热乎饭是怎么回事,可刚一张嘴,他们已经出门了。我看着他们下楼的身影心里不是滋味,看着他们在楼道里留下的两排清晰的脚印,我可以想象他们的脚是多么难受,那么冷的天,鞋子是湿的,衣服也是湿的,还要去维修,难道他们的身体不是人肉长的吗?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水暖站的一个大叔在一起聊天,就聊起“吃热乎饭”的事。据他回忆那次是祥瑞小区的有一栋楼供暖管道出现故障,那天恰好还下大雨,气温非常低,维修管道需要人工挖沟进行维修。贾班长将具体维修情

11、况汇报水暖站领导,水暖站领导知道一栋楼的供暖不是小事,恰好那栋楼的居民以老人和小孩为主,在这样的低温天气里,对居民身体健康有影响。水暖站领导带着维修工人齐上阵,顶着雨进行维修。因为雨天给维修增加难度,维修时间过长,工人们手冻得都不听使唤。眼看已经过了中午饭点,如果回家吃饭再来维修,第一影响维修进度,再者看天气下午的雨还要大。最后,水暖站所有维修工人替班吃饭,让快餐店送来盒饭,维修工人就蹲在楼道里吃完的盒饭,当水暖站的领导和贾班长拿到盒饭的时候,饭菜早已经凉了,可他们为了更好的完成维修,他们没有顾那么多,坐在楼梯上很快吃完饭,又投身到维修工作中。经过三个小时,整栋楼的供暖网畅通了,居民的屋子热了

12、,维修工人的脸上也露出笑容了。这就是我们身边的水暖站工人,他们深蓝的工作服上总是湿漉漉的,袖口上、衣领上和大襟上总能看到水锈的痕迹。他们总在忙碌,一年四季天天如此,我们每逢五一、十一的小长假都在筹划如何去消遣,而他们呢,都是忙碌着,都在水打交道,这就是他们,我们身边的“无名英雄”。庆建国70周年征文我是建三江,位于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东北部,身为养育人类的土地,我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看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在我的身躯上成长,看着他们一代代变得更好,我心中为他们而骄傲。回想起来几千年的守候,心中默默的为近一百年来这群孩子的坚韧点个赞。在百年之前,我亲眼看着战争在这里肆虐,无数的百姓被杀害,人民

13、子弟兵用血肉之躯筑成钢铁长城,抵御着外来侵犯者,但是,我的心在滴血,我亲眼看着这群孩子的成长,看着他们童年经受的苦难,成年时为国家殉身的大义,这都是我养育的孩子们啊,他们为了保护我而战,我很骄傲,也特别心痛。我期待战争早日结束,让我的孩子们不再受苦。时间无情的流逝,局面逐渐好转。终于有一天,我听到了他们的呐喊声、欢呼声,我知道,战争结束了,他们即将面临新的挑战。现在在他们面前的是千疮百孔的土地,这群孩子们需要粮食,他们要开垦土地。在某一天,我的身边突然热闹了起来,我不知道来了多少人。他们在我身边耕种,喊着号角“改造北大荒,建成大粮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粮食的产量一年年增加,这群孩子脸上的笑

14、容越来越多,我能体验到他们的幸福。后来,他们讲着一个老人的故事,说他在祖国的小渔村那画了个圈,从此,小渔村开始高速发展。说改革开放,发展科技。不得不说,这群孩子是极好、极聪明的。他们懂得借鉴别人的经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选择适合自己的一切,并且勤劳能干。他们开始运用科学的力量,来打造更美好的我。一台台拖拉机在耕种,卫星定位时刻观察着我的变化,一条条铁路、公路修建起来,我变得越来越健康,越来越美丽。现在,这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火车、汽车忙碌着,将一批批稻米运往全国各地。孩子们的居住条件也越来越好,从原来的土坯房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从泥泞小路到高速公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打造出适宜的居住环境,我默

15、默的守望着他们的成长。经历了时光的风风雨雨,看过了那么多的历史变迁。新一代的孩子们啊,我在这里想要告诉你们,想要活得自由,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双手去拼搏,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时光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情也是最有情的事物,他会带给你想要的,前提是你要花费精力去争取。落后就要挨打,这个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人都不会站在原地等你们发展,你弱,他强,他们便会欺负你。孩子们,回头看看这一百年来的变化,看看你们前辈们的奋斗与汗水,他们为你们打下坚实的基础,你们不要辜负他们的期望,奋斗吧,未来属于你们!庆建国70周年征文我属“80后”,先生也是,我们都是老师。我们的父辈都诞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初。两家家境相当,父亲是老师,母

16、亲是农民。这样的家庭在农村算得上是书香门第,精神食粮相比普通人要充裕得多,但经济收入常常令人难以启齿,生活过得十分艰难。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我与先生参加工作后,都是盈亏自负,没有“外援”。成家后,亦如此,唯一的区别是,我们将之前各自的收入合并到一起,以期将这不多的工资高效利用起来。那时,我们都在离县城较远的学校里上班,工资极低,每月只有几百元。成家生小孩后,微薄的工资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刚开始,我们没有自己的房子,只能蜗居在学校。所居之处是学校一个偏僻的角落,两间房,不足二十平方米。房屋外,伫立着一棵黄桷树,两三人合抱那么粗,有上百年的历史,枝繁叶茂地覆盖在我们居住的房屋上,让屋内终年不见阳光,阴暗、潮湿。我想拥有一套属于我们的房子,这种渴望越来越强烈。2003年,我们开始实施住房公积金缴存。市财政局规定,单位必须按时上交住房公积金,否则要追责。我们很幸运,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因为单位交纳了住房公积金,我们就可以用住房公积金进行购房按揭了,利息比商贷低了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