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299682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伊春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 史 试 题(分值100分,90分钟)第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鸦片战争爆发后,美国某报纸评论说:“中国人想象的是(中英)双方互射弓箭的假想战,而实际上这是16世纪与19世纪的冲突。”由此可知( )A.美国作者对中国并不了解 B.中国人是富于想象的C.英国缺乏对中国的了解 D.中国已长期落后于世界2.下图是1901年英国PUNCH杂志上登载的一幅题为甜蜜而忧伤的离别的漫画。漫画中李鸿章对着手拿清政府借款借据的英、法、俄、日、德等国的侵略者说:“拿着你们的借据走吧!”此漫画反映出( ) A.八国联军发动战争是为了

2、对华贷款 B.20世纪初中国经济主权进一步丧失C.八国联军因没能瓜分中国而“忧伤” D.李鸿章为解决了中外纠纷而感甜蜜3.“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据材料所知,“此次战争”是指(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列强瓜分中国D.八国联军侵华4.1940年9月,大公报载文说:“宜昌(枣宜会战)战后三个月,各线无大战事,战况的沉闷就在这夹缝中间,传来了北方的捷音。”材料中所说的“捷音”指的是( )A.淞沪会战沉重打击了日军气焰B.平型关大捷取得了抗战的胜利C.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华北日军D.徐州会战胜利激励了抗战信心5. 19世纪中期,洪秀

3、全提出要建立“务使天下共享”的太平天国。其实现“天下共享”的主要途径是( )A.反抗外来的侵略 B.推翻清王朝的统治C.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D.建立西方宗教社会6钱穆说:“中国以农立国往往以我日常用品易彼奇珍异玩,徒足引起国内之贫富不均,以及风俗之奢华,而整个国民生计,无大补益。故对外战争,除防止侵略外,常无所利。”文中认为“常无所利”的根本原因是()A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发达 B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C封建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 D封建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7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学生会建立“讲习团”,宣讲朝鲜、越南、印度等国衰亡史,以及山东问题、日本介入中国及巴黎和会等问题。毛泽东则提出应定期给学生提供世

4、界各地的报道。这些现象反映出()A南方学运注意与工运相结合 B五四运动实际是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放眼于全球的特征 D五四运动呼唤了共产党诞生8. 1928年6月,毛泽东说:“我们的任务就是在湘赣或赣粤边界以军事实力发动广大的工农群众,实行土地革命,造成割据的局面。”这说明了( )A.湘赣边秋收起义已经取得了成功 B.中国式革命道路已完全确立C.毛泽东已开始探索中国式革命道路 D.土地革命是实现割据的前提9.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说:“现存的文明制度是不合理和不公正的,它必将被未来的和谐制度或和谐社会所代替。”这表明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是( )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B.改造资本主义工业文明C.

5、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 D.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10. “辛亥革命的那一刹那,在短短的120天当中,中国发生了许多陈胜、吴广时代,黄巢时代,李自成时代,洪秀全时代没有发生过的事,就是尖锐对立的双方可以坐下来,用和平、对话的方式来解决政治的出路,这是以前所没有的。”材料中的“方式”A.有利于结束中国的封建统治 B.推动了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C.保持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D.有利于传统社会的彻底改造11. 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受到了工人、士兵和水兵的热烈欢迎。在演讲的时候,喊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口号:“社会主义万岁”。此口号实质上( )A.提出了推翻沙皇专制政府 B.要求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C

6、.提出了结束战争实现和平 D.指出了新阶段的革命任务12. 1949年10月,年过七旬的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黄炎培打破自己“不做官的老规矩”,欣然接受政务院副总理的任命,并说:“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是做事,不是做官。”由此可知( )A.中国民主建国会在政务院地位突出 B.中国民主建国会逐步改变政治纲领C.新政权调动了民主人士的政治热情 D.宪法赋予了民主党派合法的地位13. 据记载,1954年后中国立法工作显示出强劲的上升趋势,1958年立法达到24件,但立法工作在1959-1977年期间急剧下降,有10年的立法数量竟为0。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法律体系已经完备

7、B.社会秩序趋于稳定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社会对立法的需求不足14.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大会上强调:“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此观点实际上强调了A.加紧社会主义立法工作 B.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C.加强对政府的法律监督 D.坚持“依法治国”方针15.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指出:“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方法”这里的“政策和方法”主要是指( )A.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 B.两岸政治上地位平等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由台湾提出统一政策16. 清朝乾隆皇有诗云:“

8、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画翻嗤更是空。”诗句赞叹的瓷器所属种类是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 D.彩瓷17. 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18.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二战后)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

9、智的。”这实际上反映了二战后( )A.美苏间同盟关系得到加强 B.两个阵营包括了世界所有国家C.美苏在世界格局中的支配地位D.美苏争夺霸权的战争不断升级19. 1946年3月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斯大林所指的事件是(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B.美国声明援助“自由”国家C.“欧洲复兴计划”实施D.美国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0. 1966 年6月,戴高乐访问苏联时,在法苏联合声明中说:“必须由欧洲的组织来解决欧洲问题。”这实际上反映了( )A.法国与苏联建立了政治同盟 B.法国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C.苏联谋求加入欧洲共

10、同体 D.法国与苏联一起与美争霸21. 20世纪60年代的某国际组织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此国际组织是(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华沙条约组织 C.欧洲共同体D.不结盟运动22. 毛泽东曾说:“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下列事件能够说明此观点的是( )A.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中苏的关系由紧张到缓和C.田中角荣访华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D.中国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23. 南宋辛弃疾在最高楼一词中曾哀叹:“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这一哀

11、叹实质上反映出古代( )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B.地主士地私有制的变迁C.自然经济渐趋瓦解 D.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24. 据康熙苏州府志载:“吴农治田力穑,夫耕妇馌,犹不暇给,雇请单丁以襄其事,以岁计曰长工,以月计曰忙工。”这说明当时苏州地区的农村( )A.存在雇佣性质的经济关系 B.自然经济正逐步解体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第卷二、非选择题(共3题,第25题18分,第26题22分,第27题12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

12、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材料二1937年8月18日,即“八一三”事变后的第五天,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在南京研究抗战策略时提出“我国军事落后且未有充分作战准备,不宜实行迅速决战之战略。但因我国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资源散在各地,具有长期作战之条件。故我国对倭作战之最高指导方针,不能不根据优劣相反的客观条件,实施持久消耗战略。”民国高级将领列传材料三毛泽东在1938年写下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八个月中,国共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全国实现了伟大的团结,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

13、人就在执行他们的神圣的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我们真诚地追悼这些死者,表示永远纪念他们。”(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中国共产党针对卢沟桥事变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提出的原因是什么?(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党的一些将领提出了怎样的抗战方针?他们为什么会提出这些抗战方针?(6分)(3)材料三中,毛泽东提出“八个月中,国共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主要依据有哪些?“全国实现了伟大的团结”的标志是什么?(6分)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这里(东京),街市首次作为中国都城中的一种主要存在,并发育成为一种机能多样,形态丰富,相当成熟的城市功能要素,在根本上影响到城市整体,导致

14、了中国古代城市在形态,制度及性质作用上的嬗变。商业突破了传统市制在时空上的束缚,城市由封闭走向开放,城市的经济职能空前增加。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材料二我们以为,16至18世纪中国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尽管它是一场未完成的革命。这场商业革命的体现是,国内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和海外贸易的扩张。唐文基16-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材料三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官僚缙绅)日常食用消费却用之于追求雕琢、足以炫耀门第的豪奢消费,如操办豪华的婚丧喜庆、炫耀珍宝重器与竞建园林别墅等。他们的高消费具有传统的特权奢侈消费性质,与宫廷的消费相激荡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郭德利中国全史商贾史(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促进东京城商业繁荣的政策性因素。(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的表现。(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