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ⅰ卷压轴卷)2019届高考语文最后冲刺试卷【有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298706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39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ⅰ卷压轴卷)2019届高考语文最后冲刺试卷【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全国ⅰ卷压轴卷)2019届高考语文最后冲刺试卷【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全国ⅰ卷压轴卷)2019届高考语文最后冲刺试卷【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全国ⅰ卷压轴卷)2019届高考语文最后冲刺试卷【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全国ⅰ卷压轴卷)2019届高考语文最后冲刺试卷【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ⅰ卷压轴卷)2019届高考语文最后冲刺试卷【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ⅰ卷压轴卷)2019届高考语文最后冲刺试卷【有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绝密启封前 20192019 年高考全国卷年高考全国卷压轴卷压轴卷 语语 文文 第 I 卷(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一 3 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 鸡为什么叫“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核的话称:“鸡者稽也, 能稽时也。”鸡守时且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夜烛、司晨 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 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义。诗经中 有这样的句子“女曰鸡鸣

2、”:妻子说鸡打鸣了,赶紧起来千活吧。可见,先秦时人们已开始 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国君也以“鸡鸣”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诗经中的鸡鸣就有 贤妃提醒国君早朝:“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 宫廷中负责打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 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扎鸡司晨”。汉书五行志引易传的话:“妇人 专政,国不静;札鸡雄鸣,主不荣。” 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晋书祖巡传记载, 祖邀和刘砚“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对刘跳说:“此非恶声也。”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 健身。 鸡在古人眼

3、里还能辟邪。山海经中山经中就多次提及:“用一雄鸡,攘而勿杀”,“毛用 一白鸡,祈而不粉”。古人认为,鸡是一种“阳鸟”,主管日出。唐艺文类聚鸟部“鸡” 条的说法更清楚:“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鸡鸣带来光明,而鬼怪最不敢见光明, 自然便怕鸡。还有一种说法,民间把鸡当辟邪物可能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东晋王嘉拾 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国献重明之乌,双睛在目。这里的“重明之鸟”就是一种鸡, 隐指尧的接班人舜。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民间过年时都期盼 这种鸟能飞到自家门口,等不到它,“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王嘉 认为,民间画鸡贴门上,就是由这种

4、遗俗变化来的。, 2 古人认为鸡还是一种吉祥动物。“鸡”谐音“吉”,鸡年就是“吉祥之年”。古代有一种年画, 上面是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有读书人的人家过年时都会张贴,取意“功(公)名(鸣)富贵”。 还有一句十分喜庆的话叫“龙凤呈祥”,龙的原型是蛇,凤的原型就是鸡。凤凤的别名是鸭鸡。 尔雅释兽说:“鸡三尺为鹤。”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实际上,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古人称鸡为“德禽”,西汉韩婴韩诗外传 便有这样的说法:“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 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文”“武”“勇”“仁”“信”,这些鸡

5、的优秀品质可 都是凤凰所没有的。 (摘编自“鸡文化”对古人生 活的影响) 1.下列关于“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农耕时代的古人会利用公鸡能啼晨这一习性来安排作息,下至百姓的劳作上至国君的早朝。 B.古人以鸡鸣励志,后来很多人受祖遨“闻鸡起舞”故事的激励,听到鸡叫就及时奋起,舞剑 健身。 C.“鸡”谐音“吉”,寓意吉祥,所以古代读书人会张贴画有啼叫的公鸡和盛开的牡丹花的年 画。 D.古人认为鸡能辟邪,能震慑鬼怪搏逐猛兽,就在门上木刻或者铸造其图形,后来画鸡贴于门 上。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鸡人”在周朝

6、时期负责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皇家宫廷中“鸡人”负责打更报时,职 责范围有所缩小。 B.古人将母鸡打鸣与女人干政或主政相提并论,均视为不祥之事,古书认为前者会妨碍主人, 后者会危害国家。 C.民间把鸡当辟邪之物可能与舜有关,据载,献给尧的“重明之鸟”双睛在目,勇猛善斗,它 隐指尧的接班人舜。 D.山海经中山经中多次提到用雄鸡、白鸡进行祈祷祭祀,缘于“鸡为积阳,南方之象, 火阳精物”,是“阳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鸡被称为“鸡”,还有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别称,都与鸡守时且鸣叫准时的 特点有关,蕴含着古人对鸡的赞美。 B.农业在古代处于主

7、导地位,又没有发达的计时工具,“鸡文化”地位重要,对古人生活的影 响很直接,对现代的影响就相对小了。 3 C.鸡被古人称为“德禽”,古人根据鸡的特点赋予其文、武、勇、仁、信等优秀品质,可见, 鸡在古人心目中地位比凤凰高。 D.鸡和凤凰大体类似,鸡三尺则为鹅,而凤凰的别名是鸭鸡,凤的原型是鸡,传统的“龙凤呈 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走正门 王春迪 老街有句俗语: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贺家发迹早,起初,海爷还是个 小油贩子时,贺家就已经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半街”了。 然而,家有数座金山,不敌一个败

8、子。后来,贺府家道中落,只能靠典当度日。一日,海爷 路过贺府门前,看到有个不肖子孙正在卖一只枯瘦的看门狗,海爷不禁喟叹,花无百日红,人 无千日好。昔日金玉满堂的贺府,如今只剩下一个金砖碧瓦做的空壳了。 贺府后来卖给了海爷。因为地势高,地段好,海爷用它做起了油行的门面。贺府后院有个百 步宽的天井,青砖铺就,四周景色幽静。还有几棵松柏,枝繁叶茂,傲然挺拔。如此花园,中 间竟然立着贺家的祠堂,迁也迁不走,拆又不能拆,看着让人堵得慌。 起初,每逢清明,贺家的子孙还三三两两地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常有人跟海爷建 议,这帮不肖子孙把老祖宗的家底都给败光了,也没脸来了,干脆把那个祠堂拆了吧。 海爷却说

9、,不可。 后院鸽子多,鸽子屎常落得到处都是,海爷吩咐下人,隔些日子把贺家的祠堂打扫干净。到 了清明,贺家没人来,海爷还让人烧香点烛,更新一些被老鼠啃坏的牌位。 转眼几十个春秋,海爷已白发苍苍。一日,日过三竿,一阵锣鼓开道,老街的百姓跟水一样 涌过去,随即,又像拍在岩石上一样分在两边。海爷隐约看到,一个八人抬的轿子在人群中似 水浪般起伏。鸣锣十一响!这排场,唯京官才有!海爷微微闭着眼,低着头,垂着手,腰杆子 挺直地跪在地上。身后的家人,有的窃窃私语,有的自言自语,求佛保佑,有的甚至浑身发抖, 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 不一会儿,轿子停在了海爷府前,下来一个官人,下了轿,经过海爷时,像经过一个脚底

10、下 的石子儿,啥也没说,径直走进海爷的油行。身后,知府、知县以及各级官员都低着头鱼贯而 入。街坊们瞧这架势,心想,生意人恩怨多,海爷得罪人了。 海爷的几个儿子,嘴止不住地叨叨着怎么办,怎么办呀。海爷静静地回过头,眼神一扫,大 伙不敢言语了,同时腰杆子也挺了起来。 4 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传来,官人从油行里走了出来,到海爷跟前将海爷扶了起来。海爷觉得此 人两手温软有力,微微抬头,见他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髯须飘逸,两肩圆厚,一副贵人之相。 再看那官服,绣的是孔雀,顶戴蓝宝石花翎。未等海爷说话,官人便说,本官乃贺家后人,一 别数十年,如今故地重游,旧迹难辨,唯有当年祠堂,托您照料,仿如昨日。本官不胜感激

11、, 刚才失礼,颇有得罪。说着,官人要弯腰拜谢,被海爷一把托住。海爷气定神闲地微微一笑, 道,举手之劳,荣幸之至。随后,两人有说有笑,一同走进了昔日的贺府。 当日,老街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谈论着这件事,大伙都觉得,多亏海爷当初的仁义。倘若当初 海爷一冲动把祠堂给拆了,保不准今儿个会出什么事情。 一日,外面下着大雨,海爷闲来无事,把几个儿子儿媳妇叫到跟前喝茶,海爷若无其事地问 他们,知道当初为啥我没拆贺家的祠堂吗? 小儿媳鬼精,抢嘴说,是老爷您仁义。 海爷笑笑,抿了一口茶,起身,眼睛望着窗外,好似看到了几十年前的情景。海爷说,贺家 人搬走后的头几年,贺家还有不少后人来祭祖,其他人来的时候,都跟老鼠似的

12、钻进钻出,拜 祭时,有的说说笑笑,有的哭得撕心裂肺,进进出出,都走侧门,怕遇到熟人。 唯有一年轻女人,一手拎着篮子,一手领着一个孩子,清早最先来。娘儿俩大大方方地从正 门进来,进来后,先将祠堂里里外外擦洗一遍,然后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干净的蒲团,让孩子端 端正正地跪拜。拜祭完,整理好衣裳,再昂首阔步地走出去。娘儿俩穿的都是粗布衣服,有的 地方还带着点补丁,却十分干净。这样的穿着,从富丽堂皇的大门进出,难免会被众人指点议 论,但那娘儿俩,始终抬头挺胸,遇到认识的街坊,还让孩子有礼有节地问好。 海爷说,贺家有这样的娘儿俩,谁还敢拆他家的祠堂?这么些年了,也不知道那天那个官人, 是不是当年那个孩子? 小

13、儿媳没弄懂,嘀咕道,不就是没走侧门走正门吗?这有啥啊? 海爷听罢,长叹一声,背着手,回屋去了。(原文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 A小说开头以老街上的“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这一俗语开篇,为下文写 贺、海两府的遭际埋下伏笔。 B起初,每至清明,贺家的子孙三三两两前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这说明贺家人的祭 祖观念随着家境的变化而变淡。 C做了京官的贺家后人返乡时,海爷的家人“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 说明海爷的家人因得罪了贺家而害怕。 D海爷的小儿媳是个鬼精且有城府的人,她先是抢先回答海爷的话,称赞

14、海爷,后来又嘀咕, 都是为了讨好海爷。 5 E小说善于通过细节刻画海爷,迎接京官时的“闭眼”“低头”“垂手”“腰杆子挺直”及下 文的“微微一笑”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5.小说第段写贺府后院的环境有何作用?(4 分) 6.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国药大师金世元 “博学”是所有和金世元接触过的人对他最深的印象,只要是涉及中药方面的问题,无论是基 础理论,还是实践经验,他都能一一解答,因此许多人都尊称他为“国药泰斗”。 金世元,1926 年 12 月出生于北京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7 岁时,父亲

15、送他去了一家私塾读了七 年的国学经典。 1940 年 2 月,14 岁的金世元到北京药庄当学徒。做学徒的当年,金世元便开始学“炒药”。一 口大铁锅放到灶上,底下柴火一烧,烟熏得眼睛不停地流泪,手上烫起泡是常有的事。“炒药 “中最苦最累的莫过于炒姜炭了。炒姜炭既要忍受火烤,还要忍受呛嗓子的强烈刺激。干姜块 刚加热的时候会冒很多黄烟,并带着一股强烈的姜辣的刺激味道,让人涕泪俱下,就连流的汗 都是黄色的;等到姜炒成黑炭冒黑烟时,脸上、身上流的汗水全都是黑的。学徒三年,每天至 少要工作 12 个小时,晚上还要看药书,背汤头歌、四百味。三年学徒,金世元脏活累 活抢着干,且虚心求教、认真观察、处处留意,不

16、仅了解了诸如饮片炮制、成药制作等中药制 药的全过程,而且掌握了一些中药制药的特殊技巧和方法。当然他也记住了老师傅常对他说的 一句话“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还是做学徒的当年,他被选送到北京市中药系统学习中医药学知识。白天在药庄干活, 晚上徒步往返 20 多里到,师从中医名宿汪逢春、赵树屏等。两年时间他风雨无阻,准时 到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做笔记,并刻苦攻读中医典籍,这为他从事中药事业、钻研中 药学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1957 年金世元以优异成绩通过中医师资格考试,获得了中医师营业执照。他不顾个人利益得失, 放弃开业行医,继续从事自己的中药事业。 1961 年金世元调入北京卫生学校,创建中药专业。他亲自选编教材,主讲中药课程,注重实践 教学。“文革”期间,被扣上了“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他白天干农活, 晚上写书,用五年的时间完成了 29 万字的中成药的合理使用一书,为指导临床中医正确辨 证用药起到了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