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冲刺压轴卷(四)文科综合--历史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299241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冲刺压轴卷(四)文科综合--历史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南省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冲刺压轴卷(四)文科综合--历史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南省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冲刺压轴卷(四)文科综合--历史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南省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冲刺压轴卷(四)文科综合--历史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南省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冲刺压轴卷(四)文科综合--历史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冲刺压轴卷(四)文科综合--历史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冲刺压轴卷(四)文科综合--历史附答案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联盟2019届高考冲刺压轴卷(四)文科综合试题-历史24.按照周初分封制,诸侯可在本国范围内将土地分封给卿大夫。春秋时期,卿大夫的采邑都建有较为完整的统治机构,相当于一个诸侯国的缩影。这反映了春秋时期A.统治集团中的等级制趋宁瓦解B.传统治国方式出现重大调整C.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不复存在D.贵族无力继续垄断政治权力25.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治国理政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董仲舒批评秦始皇父子以法为教B.文景时期无力抑制地方侯王势力C.汉武帝时期诸子学说遭到禁绝D.汉宣帝主张儒法思想并行不悖26.据宋初太平寰宇记所载户数,大致秦淮以南户数已占到全国59. 1%,以北仅有4

2、0.9%。以十万户 以上州府论,北方二南方三;以五万至十万户州府论,北方五南方十七。这说明宋初A.南北方经济均得到迅速发展B.南方百姓的赋税负担相对沉重C.南北方的经济差距不断缩小D.南多北寡的人口格局已经形成27.明初皇帝皆亲自批阅章奏,后来改为先送内阁草拟处理意见,再由皇帝审定,称“批红”。批红后的奏章下发到六科,检査无误,即发送有关机构办理。据此可知,明初A.官僚机构对皇权的调节作用加强B.君臣关系的冷酷性较为明显C.皇帝兼任政府官僚机构首脑之责D.内阁负责监督六部行政工作28.1865年,总理衙门致函李鸿章,要求他对报纸上刊登他将在上海附近架设电线的说法做出合理解释。李鸿章说鸿章前曾设

3、为自置铜线,以敌彼飞线之议,原以备万不获一之时,存此一说,并未稍涉假借 铜线铁路,断不可行之中国。”这种情况说明A.近代中国边疆危机日益严峻B.中国开办电报的时机尚未成熟C.晚清民用工业发展初具规模D.总理衙门反对发展电线电报业29.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在给胡适的回信中说:“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适之等若在三十年前提倡白话文,只需章行严一篇文章便驳得烟消灰灭。此时章行严的崇论宏议有谁肯听? ”据此可知,陈独秀认为A.白话文运动的兴起有其历史必然性B.文学革命是思想解放运动的工具C.文学革命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普及D.白话文运动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30.

4、 1939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保证一切抗日人民的人权、政权、财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 社、信仰居住、迁徙之自由权,除司法系统及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其职务外,任何机关部队团体不得对任 何人加以逮捕审问或处罚。”这一精神的贯彻A.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基础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环境的需要C.推动了抗战时期全国的民主建设D.削弱了国民政府在边区的力量31.右图为1952年吴耘的漫画鸟往高处飞,人往高处看,该作品通过清晰明了的对比体现了农业经济发展和农具的关系。这一作品反映了A.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蓬勃开展B.农业合作化的水平逐步提高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急于求成32.罗

5、马人把法律划分为公法和私法两大类,“法不进家门”的说法盛行,同时又出现了“当儿子成为高级官吏时,可能审判涉及其父的契约事件,惩罚其父的 违法行为”等现象。由此可知,罗马公私法的划分导致A.公法和私法范畴相互融合 B.家子身分与公民身分对立C.公民个体相对于家长独立 D.血缘关系与契约关系等同33.下表反映了 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英国经济霸权的更迭演变过程。崛起中的霸权17891815霸权的胜利18151850霸权的成热18501873 衰落的霸权18731897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A.在崛起阶段奠定了世界科技中心地位B.在胜利阶段加强了世界经济中心地位C.在成熟阶段大力推行了自由主义政

6、策D.在衰落阶段经济的发展速度徘徊不前34.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能够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产量却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到30%。这反映了当时的苏联A.国民经济正处于恢复时期B.集体农庄的自主权受到限制C.工业化建设进程加快发展D.集体农庄失去了土地所有权35.下表反映了 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大国关系。据此推论可知 A.资本主义阵营发生分化B.欧洲分裂局面日益加剧C.美国领导地位两临动摇D.欧美同盟关系趋向瓦解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825年以前,英国禁止工匠迁居国

7、外。而机器、零部件以及设计图纸的出口禁令一直维持到1842年。但是这种禁令有很多漏洞,走私很容易,而且工业间谍也很多,英国禁止机器出口的禁令从长期来看是徒劳无功的。到1825年有2000多名英国熟练技术工人移居到欧洲大陆。而合 法的机器出口总值在1840年一年就达到60万英镑,来自欧洲大陆国家的资料充分证明,它们成功地购买并安装了英国的机械设备。同时,欧洲大陆国家意识到人才是关键的问题,为此制定了各种优惠 措施引进英国技术工人。 摘编自髙德步中外经济简史材料二 甲午战后,科技期刊不断创办,其他刊物也登载科技文章,科技丛书的出版成为热奉,西学富强丛书、农学丛书、中西算,学丛书、科学丛书等深受欢迎

8、。光绪二十四年(1898), 颁布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申明奖励发明创造、著书立说和捐资兴学者,对科技领域中的优秀成果给以专利保护。 一一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三邓小平复出主管科教事业后,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科技水平与世界朱进水平的差距,指出:“现在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 20年。科研人员美国有120万, 苏联90万,我们只有20多万,还包括老弱病残,真正顶用的不很多。”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属专题史稿(卷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对待先进技术态度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9、甲午战后清府重视近代科技的原因和表现。(9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复出主管科教事业的意义。(4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明朝后期常熟人谭晓,因当地“田多洼芜”,低价购买了大量空闲土地,雇佣乡民百余人,“凿其最洼者为池,余则围以高塍,辟而耕,岁入视平壤三倍”。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视地形、土壤情况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凫昆虫,此类副产品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 倍”。其本人“纤啬惮费”,生活节俭,因此“赀曰益,窖而藏者数万计”。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 提供了一+明清时翻荟经济发展的事例,反映了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出现若干

10、新现象。从材料中提炼一个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 做的第一题计分。45.【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经过两个月的策划、争论和商议,1906年11月6日,清廷最终颁布上谕,推出由慈禧太后钦定批准的中央新官制。这个中央新官制的基本内容如下:内阁军机处一切照旧,各部尚书均充参预政务大臣,轮班值日,随时听候召对。中央行政改设11部,它枘依次为外务部、吏部、民政部、度支部、礼部、学部、陆军部、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理藩院,

11、各部主管除外务部外,其余设尚书1人、侍郎2人,不分满汉;监察机构都察院设都御史1人,副都御史2人;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专掌审判。另外,增 设资政院,以为博采众言;增设审计院,以为核查经费。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06年清廷中央新官制与传统官制相比的不同之处。(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190S年清廷中央新官制改革。(9分)45.【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1941年12月8日,中国政府召集特别会议,决定对国际战局之方针:太平洋反侵略各国应即成立正式联盟,由美国领导,并推举同盟国联军总司令;要求

12、英美、苏与我国一致实行对德、意、日宣战;联盟各国约定在太平洋战争胜利结束以前,不对日媾和。12月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蒋介石还分别照会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建议由中、美、英、苏、荷五国订立联盟作战计划,由美国领导执行。罗斯福16日复电,主张在重庆召集联合军事会议,即反轴心各国组织由中、美、英、苏、荷诸国代表参加的军事会议。12月25日,罗斯福与丘吉尔拟订联合国家宣言,约定加盟诸国“保证运用其军事与经济之全部资源”对抗法西斯国家,并且“不与敌国缔结单独之停战协定或和约”。1942年1 月1日,反法西斯侵唸之26国,由中国与英、美、苏四国领衔,签署联合国家对轴心国共同行动宣言。一摘编自张海

13、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K第九卷) (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倡导与组建反法西斯同盟过程中的主要活动。(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结盟的影响。(7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房玄龄(579648),齐州临淄人。房玄龄与唐太宗论治,谈及了隋朝名相高颖的公平正直,他说:“臣闻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故尚书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今圣虑所尚,诚足以极政教之源,尽直公之要,囊括区宇,化成天下。”这话正好与唐太宗不谋而合,他高兴地说:“此直朕之所怀,岂有与卿等言之而不行也?”房玄龄的这一吏治思想,对贞观时期的 吏佘清明,产生

14、了巨大的影响。在选举官吏的问题上,唐太宗主张“量才授职,务省官员”,“当须更并省官员,使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房玄龄忠实地贯彻了他这一思想,大力简政,并省官吏,“由是所置文武总六百四十员”。唐太宗依从其议。房玄龄精减官吏的做法,对经隋末大乱、人口锐减的唐初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逋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房玄龄对吏治问题的认识。(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房玄龄精减官吏的意义。(6分)历史答案2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根据卿大夫的采邑“各自都建有较为完整的统治机构,枏当于个诸侯国的缩影”,说明春秋时期诸侯地位下降、卿大夫地位上升,

15、几乎相当于诸侯,反映了统治集团中严格的等级制在春秋时期趋于瓦解,故A项正确。B.项观点本身符合史实,但材料 不能体现。春秋时期,王权虽然大幅度下降,但其影响并未完全消失,周天子夫下共主地位得以维持,C项错误。卿大夫也属于贵族,在其采邑“各自都建有较为完整的统治机构,相当于一个侯国的缩影”,说明贵族垄 断政治权力鉍局面继续存在,D项错误。 2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治国理政思想。史记董仲舒传的记述说明董仲舒重视汲取秦亡:的教训,A项“以法 为教?材料并无涉及。文景时期,已有“法出而奸生,令 下而诈起”之弊,说明无为而治已经不能完全胜任社会教化的职能,B项材料不能现。“孝武初立,卓然罢黜 百家,表章六经”是汉书作者班圍的评论之辞,而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举,在当时仅是将“百家”摈弃于官方尊奉的意识形态之外,对其在社会上自由发展则不予干预,未曾一概禁绝,C项不符合史实。“霸王道杂 之”说明汉宣帝主张儒、法两手并行不悖,故D项正确。2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经济重心南移。材料中心是宋初户数人口分布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