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教学过程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283379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教学过程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教学过程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教学过程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教学过程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教学过程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教学过程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 学 设 计基于中职、中专类学生的特点,我选用的是高教出版社土木工程力学基础,该书在内容上对原有的冗杂部分进行了删减,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同时,符合中专生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思想。力学课是一门技术基础课,本课的学习主要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做铺垫的,所以十分重要。所以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层次特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正应力拉压干强度公式含义教学难点:利用拉压杆强度条件公式解决强度效和、 截面设计等工程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应用正应力强度条件公式完成轴向拉压构件强度校核、截面设计和确定许用荷载方面的实际任务。 2.能力目标: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情感目标:在探究学习中增强学生的自信。这样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把关键的能力培养蕴含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中专,并培养他们自信的心理态度。【教学过程】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方法单一,习惯于被动接受,而非主动思考,而本节课又是理论性极强的一节课,所以我采用的教法是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线贯穿整堂课,各部分穿插讲授法、演示教学法、启发教学法。而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本,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问题,发现规律,看到本质,纳未知为已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3、、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法和分组讨论法。我的教学过程的开展以任务驱动的形式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贯穿于课程始终。在完成任务课题探讨阶段分别使用了范例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理解新课知识点。整个过程强调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本,其中贯穿了引导、启发的思想,充分发挥教师主导的同时,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下面我对具体的教学过程进行做一下阐释。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按四个大模块、七个教学环节展开来完成教学过程。下面我对每个模块做一下具体说明。模块一:任务布置(环节1 导入新课)(一)任务提出力学知识的应用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以3D动

4、画引入日常生活情景,布置实际问题。如何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即为新课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桥墩现有截面是否能够满足强度要求?如果不满足,应该采取怎么样的改善措施。用一句“今天我们就将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来学习正应力强度条件公式”。这样既完成了导入新课环节,又激发学生探索和学习的兴趣。(二)任务分析细化分析任务,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把完成实际任务细化成解决三个与教学内容对应小问题。细化问题一,用什么物理量来描述材料强度。细化问题二,探寻构件符合正应力强度条件。细化问题三,探寻强度和面积之间的科学关系。模块二:课题讨论(环节2 旧课复习/环节3 学习新课)在课题讨论模块中分三个步骤,布置三个细化分项任务

5、,启发学生思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逐一解决细化的三个问题。通过对学生思考和讨论结果加以总结归纳,达到完成本节课三个知识点教学的目的。三个知识点分别是: 知识点1:复习强度和应力的概念,引入许用应力。 知识点2:正应力强度条件公式。 知识点3:正应力强度条件的公式的变形和应用。 (一)知识点1:许用应力的概念使用解决细化问题一“用什么物理量来描述材料的强度。”来完成教学。复习强度概念,使用类比法(教法)以速度为例,阐述事物某方面的状态情况需要一个客观的物理量来反映。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找到一个可以客观反映强度的物理量。通过图示提出问题(教法),启发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找到与强度有关的两个物理

6、量力和面积。这个过程是通过学生自主分析(学法)来完成,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给出思考结果。分析总结学生给出的答案,复习应力概念。(再进一步启发学生引入弹性限度引出许用应力)发现许用应力。讲授法介绍最基本的知识,如概念、表达式和单位。 (二)知识点2:正应力强度条件公式。使用解决细化问题二,“探究构件符合正应力强度条件”来完成教学。让学生观看物体被压缩视频,通过整个过程的变化特征来,思考所有材料强度破坏过程。使学生达到对材料强度破坏规律性的认识,总结事物的规律。分析强度破坏的过程总结规律,启发学生探究正应力强度条件,并科学的表达。总结学生分组合作给出的各种探究结果,给出正应力强度条件公式。讲授许用应

7、力,工作应力,强度概念的区别,加深学生对公示的记忆。(三)知识点3:正应力强度条件的公式的变形和应用。使用解决细化问题三,探究强度和面积之间的科学关系来完成。通过图示提出问题(教法),启发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找到强度与构件截面面积的基本关系。同种材料构件,正应力相同情况下,截面越小,强度越大;截面越大,强度越小。同种材料构件,截面相同情况下,正应力越小,强度越小;正应力越大,强度越大。 这个过程是通过学生自主分析(学法)来完成,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给出思考结果。肯定学生分析结果,引导学生结合正应力强度条件公式探究强度和面积之间的科学关系表达式。模块三:实际应用(环节4 知识应用/环节5 讨论点评)

8、 在理论上解决了细化的三个细部问题之后,再从理论回到实践中去,再次观看3D主要部分,用文字抽象表达具体任务。然后让学生分六人一组完成任务并给出结论。这既是最初任务的具体解决,又是学生新知识的应用和巩固环节。 学生给出解决方案过程中,我会在使用不同思路且完成较好的两组中各选一名学生,把解决过程写在黑板上,并对自己小组的方案进行讲解。这样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达到良好的互动,同时对情感态度目标得以渗透。并且鼓励学生发问,及时解疑,对同学们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模块四:归纳总结(环节6 课堂小结/环节7 布置作业)教学内容的归纳总结是学生梳理知识,熟悉知识的过程,那么我将以正应力强度公示为基

9、点,随可获取条件的改变,灵活应用结论展开总结。我会用“引导、启发”的方式让同学们和我一起总结,在示范一种情况之后,让学生总结另两种情况,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总结内力,渗透给同学们“合理利用已知解决问题”的思想,并把这个思想应用于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课堂小结后是环节7 布置作业。课后作业是对课上的内容的拓展延伸,使同学们进一步体会正应力强度公式的应用。课后思考题我会选择许用荷载计算问题,练习归纳总结的第三种情况。使学生的技能目标更进一步完成。(显示“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我的板书采取一式分二的方式,左边是文字表示,右边在讲解过程中作为副板书,为同学们随时复习和解疑,讲解之后作为和同

10、学们的互动版面,讲解过程中我会采用彩色粉笔进行标识。【教学反思】第一,教学目标的准确设置。我运用了当今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思想,以就业为导向教授力学抽象知识于实际工程案例之中;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更注重学生个人基本能力的成长。第二,贯穿课程始终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在教学中,与工程接轨的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潜能。在解决这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自主的完成了学习任务和能力的提高。第三,自由开放、轻松愉快学习环境的营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自由发挥,开放讨论,并对学生的放散思维给予肯定和表扬,争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存在问题:应努力将本课内容与工程实例相结合,将会得到更好的效果。学生在解题时常常忽略单位的问题,造成计算结果的偏差,应当强化单位之间的转化和统一,引导学生注意解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