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导论一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9279175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导论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哲学导论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哲学导论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哲学导论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哲学导论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导论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导论一(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哲学的概念和作用,哲学导论(一),哲学现象,生活中的常见的哲学问题 我们了解的哲学理论有哪些?,“哲”的含义,本义:聪明,有智慧。 哲,知也。说文。古文从三吉(嚞),字亦作喆。作悊 哲,智也。尔雅 世有哲王。诗大雅下武 哲夫成城,哲妇倾诚。诗大雅瞻卬 敷求哲人。书伊训 或悊或谋。汉书叙传 知人则哲,能官人。书皋陶谟,philosophy,从词源上,philosophy讲哲学是爱智之学。来自希腊语 philosophia ,其原义是对知识的热爱,现在是“哲学”的意思。 其他含义: 哲理 人生观 (某一学科)基本原理 (除医学、法律、神学外的)所有学科; 古自然科学 伦理学 哲人态度, 达观, 冷

2、静 对知识的热爱,philosophy,1874年,日本人西周将英文“philosophy ”用汉字“哲”+“学”,从形成了“哲学”一词。 1896年中国学者黄遵宪又把它引入中国。,一、哲学的多种界定,知识汇总说:哲学被看做是人类知识的汇总,认为智慧在于知识和经验。 形而上学说:认为人类的最高智慧,在于把握一切可感事物背后的终极原因、本质和原则。哲学就是关于“是之为是”(being as being)的学问。,一、哲学的多种界定,“世界观方法论说”,认为哲学的智慧在于获得关于世界人生的普遍性知识和规律性认识,构建或表达关于世界或宇宙整体的完整而系统的观点、观念和一般方法。 “认识论说”,认为哲

3、学只能提供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方式、过程及其成果的理论前提和根据,所以哲学就是认识论。,哲学的多种界定,“人生境界说”,把重点放在哲学与人生的直接联系上,认为哲学是思考着、追求着的人生所具有的一种自觉的高尚的精神境界。 另外,还有“思维方式说”、“价值观念说”、“语言分析说”、“文化批判说”等各种学说对哲学的界定。,冯友兰的哲学观:人生境界,冯友兰先生对于哲学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每一个人,只要他没有死,他都在人生中。但是对于人生有反思的思想的人并不多,其反思的思想有系统的人就更少。哲学家必须进行哲学化;这就是说,他必须对于人生反思地思想,然后有系统地

4、表达他的思想。,二、哲学的学科界定,什么是学科? 学科是科学存在的实体和基本形态。具体的科学,是指按知识和科学的分类标准划分出来的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领域。 一般说,一个学科由它的特定对象,针对对象某一方面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以及人们长期共同积累的相关知识、方法、规范等所构成。,哲学的学科特征,哲学作为一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学科,从总体上代表着人类理性地把握世界的一个层次、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起着公共平台的作用。 1、哲学是人类的公共领域 2、哲学是思维的一个层次 哲学居于高度理性化、最自觉的层次;代表着人类在最高度抽象和最高度普遍性层次上的思考。,哲学的学科特征,3、哲学是人类的一种能力 哲

5、学的任务,是从理论上提炼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那些最深刻、最普遍、最具有长远意义的问题、经验、感受,并通过对思维方式和思维前提的审视与反思,探索和开辟新的道路,提供新的理念和方法,以实现人类在精神上的超越和自我超越。,哲学的学科特征,哲学是精神的一种境界。 冯友兰“四境界”说 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三、思考普遍性问题是哲学的开始,日常生活针对具体、个别、或局部的问题 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这样的最高最大的普遍性问题正是哲学研究的对象。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说,“哲学以思想、普遍者为内容,而内容就是整个的存在,” 英国现代哲学家罗素也说过,“当有人提出一个普

6、遍性问题的时,哲学就产生了,科学也是如此。,普遍性问题就是哲学和科学的开始,“提出普遍性问题就是哲学和科学的开始。 ”哲学的普遍性主要是最大最高的普遍性,科学则属于较小范围的普遍性。古希腊的哲学,原本把科学包括在内,哲学与科学尚未分化,他们都是关于普遍性的知识。因此哲学问题大、离生活遥远、不切实际,这是人们的普遍印象。,哲学问题,例如有本全球畅销书哲学通俗读物苏菲的世界,一开始就提出了两个最大最高的普遍性问题:“你是谁?”和“世界从哪里来?”这两个哲学问题也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哲学问题实际上与人的生活实际关系密切。 再比如,我们大家经常会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这也是哲学问

7、题。,四、哲学含义的历史发展,无论是在古希腊,还是在我国古代,智慧都是“哲学”最基本、最一般的含义。哲学的特殊含义是指反映不同历史时期认识重心的历史意义上的特殊的哲学概念。,以客体为中心的宇宙论思维方式,在古代希腊,哲学认识的重心是自然,而人虽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却是作为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出现的。水、火、原子、等物质本源都属于这种理论。,人为中心的主体论思维方式,近代以后,哲学认识的重心则日渐转移到人开始是人的意识、精神层面,尔后则是人、人的存在本身。 与此相适应,哲学也由古代哲学的以客体为中心的宇宙论思维方式、客体论思维方式转为以人为中心的主体论思维方式开始是以人的精神为中心的认识论思维方式

8、,,人的存在为中心的人本论,尔后则是以人的存在为中心的人本论(生存论)思维方式。与之相适应,哲学(特别是西方哲学)在与其他诸种社会意识的关系方面,大体经历了从古代的宗教化到近代的科学化再到当代的伦理化的历程。,五、哲学的作用,哲学无用论 百姓日用而不知 哲学有大用而无小用:惠子与船夫 哲学有远用而无近用:泰勒斯的故事 哲学家看到事物大的方面,忽略小的方面;看到长远的方面,忽视眼前;这可能是哲学家的一个特点。,哲学的作用,近代的哲学家康德认为哲学是理性的立法者,也是理性的最终目的。尼采认为哲学是文化的医生。费尔巴哈哲学就是头和心,头就是理性的原则,心就是直观的原则。马克思认为人类解放需要头脑与心

9、脏,其中头脑指的是哲学,而心脏指的是无产阶级,是哲学的物质承担者。可见,从柏拉图到马克思,有一个贯穿的思想是哲学既是人类的理性又是人类的良心。,总结:哲学的作用,一、哲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冠,哲学是社会科学的皇冠。黑格尔说,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其他各方面都装饰的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 一个没有哲学思维的民族,就是一个没有文化创造力的民族。,哲学的作用,二、哲学赋予日常生活以意义。 对意义的思考,对价值的思考,是哲学的传统。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孔子等大师都非常关注生命的意义,苏格拉底通过追求知识寻求生活的意义;释迦牟尼通过宗教寻求生活的

10、意义;而孔子则认为生活的意义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上。,哲学的作用,三、哲学提供理论思维模式,锻炼理论思维能力。 哲学不在于给人多少具体知识,而在于培养和锻炼人的理性思维。 列宁说过,读黑格尔的哲学是引起头疼的最好的办法。,哲学的作用,四、哲学还具有提供理想、塑造理想人格的功能。 柏拉图提出过“哲学王”的人格形象,孟子有大丈夫的人格形象。 冯友兰将哲学可以使人作为人而成为人,成为真正的人。哲学可以提升人的境界,境界高,学问才好,才能成大功做大事。,李 铁 映 :哲学的解放与解放的哲学,一个国家、民族,要兴旺发达,拥有光明的未来,就必须拥有创新的理论思维,拥有自己的哲学。 哲学是

11、思想的花朵,文明的灵魂,精神的王冠;哲学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理论先导,是激发人、塑造人、引导人的精神力量。 哲学锻造我们的思维,净化我们的心灵,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一、哲学是什么?,哲学实质上是自然史、社会史和人类思维史的总结和概括。 而自然史、社会史和人类思维史的发展证明:自然界是多样的,社会是多样的,人类思维是多样的。 对象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了哲学的多样性;即使对同一事物,人们往往也会产生不同的哲学认识,形成不同的哲学派别。,哲学是一把圣火,总之,哲学不是鱼肉,让人脑满肠肥;哲学不是黄金屋,让人腰缠万贯;哲学不是花瓶,点缀你的客厅。 哲学是利剑,披荆斩棘,势不可挡;哲学是大海,波涛

12、汹涌,奔腾不息;哲学是小溪,翠鸣山谷,余音袅袅;哲学是清茶,沁人心肺,明智醒神 哲学是一把圣火,始终燃烧着人们的精神!,二、哲学为谁服务?,“哲学为谁服务”这一问题,实质上是哲学的实践性、社会性和价值性问题。 哲学是为实践服务的,是为社会服务的,是为人的利益服务的。,实践是哲学的母亲,实践是哲学的母亲。实践是哲学思维最深厚的基础,是哲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人们认识世界、探索规律的根本目的是改造世界。因此,哲学问题的提出、回答及判定,都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哲学的源泉、动力、检验标准和价值体现。正如马克思所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6页),哲学总是特定时代的精神,哲学总是特定时代的精神,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的思考。在不同的时代,哲学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因此发挥着不同的社会功能和历史作用。黑格尔说:“就个人来说,每个人都是他那时代的产儿。哲学也是这样,它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妄想一种哲学可以超出它那个时代,这与妄想个人可以跳出他的时代,跳出罗陀斯岛,是同样愚蠢的。”(黑格尔,第1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