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原因与背景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9273965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原因与背景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原因与背景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原因与背景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原因与背景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原因与背景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原因与背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原因与背景(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原因与背景,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的根本要求,第三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本世纪前20年,是中国实现既定目标的关键时期。国际经验证明:人均10003000美元的国家面临两种发展前景,一是黄金发展期,二是矛盾凸现期。 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1 ) 城乡之间不和谐: “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户口迁移制度、 劳动用工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户籍制度方面的管理等方面,把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分割开来。这些制度严格地限制着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形成了“城市像欧洲、 农村像非洲”的局面。,同在一片蓝天下,(2)区域之间不和谐 “一个中国、四个世界”,中国的东中西部之间的

2、差距也是越拉越大: 经济总量的差距越拉越大。从1980年到2003年,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从50%上升到59%。与此同时,中西部则相应下降。 人均GDP的差距越拉越大。1980年东部地区比全国平均数高34%,2002年高53%。,今年9月,广州城内一批有头有脸的人物受邀出席在某五星级酒店举行的这场堪称“广州有史以来最高级、规模最大盛宴”的“高峰汇”,人均消费3880元。 事后有200多人出现中毒现象。,王致中,17岁, 在贵州以背煤为生。一筐煤40公斤,从煤坑向上爬100米,然后再走1000米山路,挣1元人民币,城乡差距:城乡居民收入之比逐年增大,科学发展观的产生背景,地区差距:东部

3、中、西部差距(GDP),科学发展观的产生背景,(3)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和谐,表现在一下方面: 经济增长与社会事业不和谐。 美国的文化产业的产值达9000亿美元。我国文化产业的产值仅有120多亿美元 我国的卫生医疗体系,在世界卫生组织的191个成员国中,排在144名,比印尼和孟加拉国还落后。 “新三座大山”:教育、住房、医疗,渴知的小姑娘 无奈的父亲 多少这样的家庭为学费心,简陋的教室,残破的座椅,孩子专注的神情,习惯明亮教室的我们 是否可以想象贫困地区孩子们在这样的学堂,一块大石头成了唯一的课桌 孩子们求知的眼神 多么触人心弦,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相对不和谐。 财富增长一定要与社会分配的

4、公平相协调。这是社会稳定的基本要求,这是社会和谐的起码条件。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基尼系数(衡量贫富差距的重要指标)逐年增大: 1988年0.341, 1990年为0.343, 1999年为0.394, 2000年为0.417, 2003年为0.448。 超过0.4, 进入社会危机警戒状态。,中国不平等现象进一步恶化(世界银行,2003) 基尼系数0.47,20%高收入者占有66%金融资产 20%低收入者占有1.3%金融资产,稳定的社会结构,高收入者,中收入者,低收入者,低收入者,中收入者,高收入者,社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与就业状况不和谐。 国家民政部2001年白皮书公布的失业率是10%。此

5、外,农村还有2亿人口是富余劳动力。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啊!,经济增长与人的发展不和谐。 我们在很多地方是“认钱不认人” 我们的精神病发率还很高。卫生部1998年发表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有5的人患上不同程度的精神病和精神障碍,在每1,000人当中便有13个精神病人。每年自杀的人数在28万以上,高于世界的平均数。 每年自杀的人数在28万以上,高于世界的平均数。每年在安全事故中丧生的达十几万人。,(4)腐败猖獗加剧社会不稳定,腐败现象的社会危害极大: 败坏社会风气 毁坏党群关系 侵蚀经济成就,据估计,王怀忠的一系列“政绩工程”使阜阳到期财政负债达20多亿元,至少透支了阜阳未来10年的财力。结果,从199

6、5年到2000年6年间,阜阳GDP同比没有任何增长。,成克杰1000多万, 肖作兴2000万,,胡长清受贿部分涉及19个行贿人,共计90笔, 总计545.55万元。,毕玉玺 先后任职北京市交通局副局长、首发公司董事长、 首发房地产公司董事,他利用多种名义先后77次受贿,折合人民币共计1004万多元,号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卖官案”中,马德被检察机关指控在 10年间收受17人的贿赂共603万余元,,据统计,从1993年以来,国内被纪检、检察机关查处的县处级以上贪官近4万人, 仅王宝森、胡长清、成克杰等72名高职贪官,涉嫌贪贿金额就达3.6亿元人民币。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我国腐败所造成的经

7、济损失每年在 9875亿元至12570亿元之间,占全国GDP总量的13.2%-16.8%左右。,(5)环境污染危及人民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进入快速增长期: 城市化率从1993年的28%提高到了2004年的41.7%,11年提高了13.7个百分点。 2004年我国共有建制城市661个,城市辖区面积仅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1.7%,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态势,城市市区原有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从而引发了各种环境问题,经济快速发展 人口急剧膨胀 资源大量消耗,(6)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消耗资源破坏环境,多年来,我国一直处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

8、发展模式之中。经济总量虽然只占世界的4,而能源消耗却占世界的三分之一. 去年我国创造的GDP仅占世界GDP总量的4%,竟消耗了全球48%的水泥、27%的钢铁、35%的铁矿石、20%的铝和铜,经济增长过分依靠资源消耗与牺牲环境。,科学发展观的产生背景,2003年中国GDP总量达到11.58万亿元,消耗能源约16亿吨煤、2.5亿吨石油、2亿多吨钢材、8亿吨水泥。我们对资源的消耗量大于GDP总量比我国多两倍的日本(石油除外). 中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的世界第一消耗大国,石油和电力的第二消费大国(仅次于美国).,全球10大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8个;中国城市河段70%受到污染;2/3城市居民

9、生活在噪音超标的环境中;很多过去从不缺水的中国城市普遍缺水,不得不开始使用无法恢复的、且只能供810年使用的深层岩水,众多农村人群不得不饮用已被污染的地表和浅层水源;中国的国土荒漠化以每年26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自西向东推进.,2001年3月21日沙尘席卷我国华北地区后直扑渤海、黄海及朝鲜半岛和日本的情景,4个80%的警示,当前群众上访特别是群众集体上访反映的问题 80%以上反映的是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80%以上有道理或有一定实际困难的应予解决; 80%以上是可以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加以解决的; 80%以上是基层应该解决也可以解决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产生背景,正是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敏

10、锐洞察,党中央高屋建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提出了“五个统筹”的新发展战略,其核心贯穿了“以人为本”赋有人文主义精神的治国、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的产生背景,二、科学发展观形成过程与内容,1、新发展观的形成: 1999年6月,计委“十五”规划讨论会听取部分专家的意见。胡鞍钢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应当把“以人为本”写进“十五”规划。对“以人为本”的提法作了历史文献考证,在马恩全集中并没有相关提法。 为了避免争议,“以人为本”没有写进“十五计划纲要”的第一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而是采用了“坚持把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方针的提法。,03年

11、春天SARS危机:改变很多东西。 温家宝说:“一个民族在危机中可比平时学到更多。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补偿。” 2003年6月17日由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加强公共卫生建设,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座谈会,在他总结发言时,有7位专家见证他第一次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产生背景,2003年10月,在国庆招待会上,温家宝说:“抗击非典斗争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就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必须坚持人与自

12、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该成为我们长期坚持的重大指导方针”。这意味着新一届领导集体痛定思痛、总结教训、树立新的发展观、构建新的发展战略转折点。,年月日至日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提出了“五个统筹”的新发展战略,这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产生背景,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实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要以实现

13、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

14、、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要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速度,并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努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实质,(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要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

15、经济结构。 (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五)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六)坚持改革开放。统筹推进各方面改革,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处理好内需与外需、利用外资与利用内资的关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实质,(七)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立党为

16、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论断的提出,1、理论依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方向起第一位的引领作用。,(3)将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快科技进步,加强科技创新; 坚持教育为本,将人才的培养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 深化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改革。,“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江泽民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正式提出的,并写进了当年5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2、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涵义,科教兴国战略的涵义:,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