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理学-退休与闲暇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9273564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心理学-退休与闲暇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老年心理学-退休与闲暇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老年心理学-退休与闲暇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老年心理学-退休与闲暇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老年心理学-退休与闲暇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年心理学-退休与闲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心理学-退休与闲暇(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老年人的退休与闲暇,2012年6月5日,人社部明确表示,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 我们每个人都会变老,在我们去世之前,能收到最为奢侈的礼物之一,就是退休。如今世界上最流行的观点是:在越来越老龄化的社会中,人们必须加长工作的时间,缩短退休后的时间;而且由于人类活得更长了,而供养老人的在职人员却越来越少,所以应该提高退休年龄。有作家称这是“最危险的传统观点”,而经济学家则认为这是“必然趋势”。在国外,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因国而异。,退休! 不只是人们离开工作岗位,结束职业生涯的那一瞬,它也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生命阶段。社会、家庭以及老年人自身等多方

2、面的因素共同影响着老年人对退休生活的适应程度。,一、退休与老年人的心理变化,(一)退休及其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 退休以后老年人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场所,停止了与工作有关的活动,丧失了在过去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所形成的社会角色,有生产者变为闲暇角色。 随着社会角色的转变,退休老年人的生活内容和节律、经济状况、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等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退休之后,老年人容易使人委靡不振、意志消沉和情绪低下。具体可表现为坐卧不安,行为重复,往返犹豫不决,整日不知干什么好,有的人觉得自己没事可做,还会有严重的失落感。由于注意力不能集中,还可能常做错事;性格变化很明显,特别容易急躁和发脾气;事事都不满意;有的老年

3、人还表现出多疑,当听到他人议论工作时常会烦躁不安,猜疑其有意刺激自己、小看自己。以前很有素质的人呢,有时候也会一反常态而不能客观地评价外界事物,常有偏见。大多数当事者有失眠、多梦、心悸、阵发性全身躁动。,老年人如果在退休前对以后的生活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会对其适应退休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预先应对”,即人们提前采取措施,以阻止潜在的压力事件发生,或者预先改变其形式,可以帮助老年人有效地预防退休生活带来的心理问题。,2.退休综合症 退休综合征是指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的行为的一种适应性的心理障

4、碍,这种心理障碍往往还会引发其它生理疾病、影响身体健康。,退休综合症的四大症状: 无力感 无用感 无助感 无望感,无力感 许多老人不愿离开工作岗位,认为自己还有工作能力,但是社会要新陈代谢,必须让位给年轻一代,离退休对于老年人实际上是一种牺牲。面对“岁月不饶人”的现实,老年人常感无奈和无力。,失落感 在离退休前,一些人事业有成,受人尊敬,掌声、喝彩、赞扬不断,一旦退休,一切化为乌有,退休成了“失败”,由有用转为无用,如此反差,老年人心理上便会产生巨大的失落感。,无助感 离退休后,老年人离开了原有的社会圈子,社交范围狭窄了,朋友变少了,孤独感油然而生,要适应新的生活模式往往使老年人感到不安、无助

5、和无所适从。,无望感 无力感、无用感和无助感都容易导致离退休后的老人产生无望感,对于未来感到失望甚至绝望。加上身体的逐渐老化,疾病的不断增多,有的老年人简直觉得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油干灯尽了。,并非每一个离退休的老人都会出现以上情形,离退休综合症形成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它与每个人的个性特点、生活形态和人生观有着密切的关系。,(二)退休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生理与安全 归属与爱 尊重 自我实现,(三)退休老年人的应付方式及心理变化 1. 应付方式: 个体通过认知或行为上的努力,来对付应激事件所引起的后果,它决定着人们应对内外环境的要求而采取的态度,积极应对: 面对、淡化、探索 消极应对: 幻想、逃避

6、,2.退休老年人的心理变化 准备期 离退休期 适应期 稳定期,二、老年人的社会适应,(一)老年人的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自觉地以社会行为规范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以与社会环境达成协调关系的过程,以及这种协调关系呈现的状态。,1.老年人的社会适应分类 生存性社会适应:自理、存活 发展性社会适应:能够发挥自身潜能、扩展自我价值,2.老年人的社会适应理论,(二)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 指标:对退休生活的满意度 对退休前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比较,年龄: 年龄较轻者的生活满意度较之年龄较大者为强; 性别: 男性老年人的满意少于女性老年人; 文化程度: 文化水

7、平低者满意感强于文化水平高者。,职业类型: 老年工人有73%对退休生活持满意、较满意的态度;科技人员仅37%。 原来就满意于生活的,退休后多半也表示满意或很满意; 活动方式: 从事家务劳动、消遣娱乐、找到新工作的老年人大都满意于退休生活。,经济收入越高,生活越满意、身体越健康的老年人越适应老年生活。 年龄越大,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居住年限越长的人越容易适应社会。 社会支持越高的人越容易适应老年生活。 (医疗保健支持、社区活动设施、改善居住环境、亲情交流、医疗保险、旅游帮助),三、老年人的闲暇活动,老年人口的闲暇生活方式,是指老年人对闲暇时间的利用方式。 无所事事,百无聊赖意味着老年人社会生命的结

8、束,丰富多彩的闲暇活动内容有利于老年人的心身健康,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影响老年人闲暇时间利用的因素,1、 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 退休前在工作岗位上,一般讲工作生活节奏快,家务繁重,早期这种呆板的生活模式,会在人心理上形成定势,使老年人在退休后仍然会缺乏兴趣爱好,对生活持淡漠态度,虽然有些老年人有能力会对社会作出建设性贡献,但却会表现得无所事事。 如果人在中年期就是一个活跃分子,爱好也多,那么在退休后,他可以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进行一些如游上玩水、养花种草、休息锻炼、琴棋书画等活动。,2、 文化教育水平的影响 文化教育水平对老年人闲暇时间利用有重要影响,有调查显示,文化程度低,利用闲暇时间越

9、少。 文化程度越低,闲暇时间利用率越低,越喜欢娱乐性活动内容;文化程度越高,闲暇时间利用率越高,越喜欢知识性活动内容。,3、 经济收入的影响 收入越高者,人们的闲暇爱好越广泛。闲暇活动是满足人自我需要的重要方面,只有当人们有一定经济支付能力后,才有可能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旅游、绘画等,没有经济支持是不能实现的。,4、 健康状况的影响 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点分析,老年人如果能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开展适合自己兴趣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既可锻炼身体,又可放松心情,增长率进健康。而老年的健康又与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有重要关系。积极的健康的闲暇活动,会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但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也影响老

10、年人闲暇时间的利用程度。,5、 家庭关系 家庭结构和家庭人际关系对老人闲暇时间利用情况有重要影响。空巢家庭或单身家庭中人际关系简单,老年人形只影单,生活兴趣无味,闲暇时间利用率极低。如果是老式三代家庭,老人尽享天伦之乐,情趣广泛,闲暇时间要比空巢家庭高得多。 从家庭气氛看,和睦家庭,尊老爱幼家庭中的老人,兴趣爱好明显比家庭关系恶化的老人要高许多。,6、 家务劳 调查资料显示,老人在家中承担主要家务或帮助做些家务者81。1%。由于我国家庭劳动社会化程度低,子女又多为双职工工作,老人生往往分担家务工作,因此,老年人的家务工作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这对老年人提高自身价值,消除老而无用有重要意义。 但家

11、庭劳动是无限的,超长的时间,超负的工作量,往往会使用权老年人力不从心,疲惫不堪,也挤掉了老人的闲暇活动时间,造成老人丧失兴趣,晚年生活十分单调,缺乏乐趣。,丰富老年人闲暇活动内容,提高社会适应能力,1、 老人娱乐问题 由于我国历史的原因,老年人文化水平低,娱乐性活动就成了老年人闲暇活动的主要内容。娱乐能使人得到欢乐,有利精神放松,提高健康水平。,2、老人体育锻炼问题 老人体育锻炼是指老人以运动为基本活动方式的锻炼,如利用阳光、空气等自然条件,适当锻炼,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1)运动要适量:可每天进行,每次持续5分钟,如果一周锻炼次,最好每次15分钟,才能达到锻炼效果。剧烈运动或2个小时以上的

12、锻炼,对老年人是不合适的。 (2)适宜的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练功十八法等传统项目,其他也是可进行健身慢跑等; (3)贵在持之以恒,3、老人的 教育问题 “活到老、学到老”,小孩学习是养成生活习惯,青年人学习是寻求职业的需要,老人学习是延缓衰老、促进心身健康的良药。 我国在1984年山东创办了第一所老大学后,各地陆续出现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老年学校。,五、老年人社会参与,老年参与社会表示老年人以就业劳动、社区社会活动、闲暇活动等形式开展的活动。目的是保持与社会的联系,对老年人的身心发展都有好处。,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意义,大体可归纳为: 发挥老年人的人力和智力的潜能。 丰富老年人的生活,消除老年人离退休后产生的孤独感和失落感。 增强老年人的自信。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和老年人自身对老年形象的错误认识。,影响老年人参与社会的因素,个人条件影响最大的是文化程度、身以健康状况和职业技能特点。 家庭状况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家务负担和家庭及个人经济状况。 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社会生活服务是否发达,参与条件是否完备,以及社会对老年人力和智力要求的高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