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马哲期末练习题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259097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分马哲期末练习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分马哲期末练习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分马哲期末练习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分马哲期末练习题2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分马哲期末练习题2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分马哲期末练习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分马哲期末练习题2(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卷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02 共 100 题 共 100 分 计时 60 分钟 第一题单选题 (共 60 题 ,总分 60 分) 1.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 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 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 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答案( 1 ) 标准答案:1 2. 小灵.小敏在参加冬令营活动时迷路,天色渐晚,想点火求救,却找不到火源。情急之下,他们决定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制造火源。于是,他们找来几段干稻草,用随身携带的药棉裹.封住两头,放在木板上,以另一块小板压住,朝一个方向不断转动。当稻草碾碎,闻到焦味时

2、,将棉条断开,稻草遇氧而燃,终获救脱险。小灵.小敏在解决问题时充分表现出他们能正确认识和处理 A.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B.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D.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答案( 3 ) 标准答案:3 3.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 A. 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 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 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 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 4 ) 标准答案:4 4. “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主要是因为 A. 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 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 C. 经验有直接的和

3、间接的 D. 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 答案( 2 ) 标准答案:2 5. 面对转基因产品的问世,有人庆幸科学给人类带来福音,也有人担心它将给人类带来不良影响。日本甚至宣布禁止进口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产品。这表明 认识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人的认识是受主观条件制约的 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 B. C. D. 答案( 4 ) 标准答案:4 6. 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犯了类似 A. 经验论的错误 B. 诡辩论的错误 C. 相对主义的错误 D. 唯理论的错误 答案( 4 ) 标准答案:4 7.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4、. 理论联系实际 C. 实事求是 D.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答案( 3 ) 标准答案:3 8. 物权法的立法过程表明 A.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立法要坚持从群众中来 B. 物质决定意识,主观决定客观 C. 经过群众实践检验的认识才对事物发展有反作用 D. 在我国,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不存在矛盾 答案( 1 ) 标准答案:1 9. 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A. 对感性认识的综合 B. 与客观事物无关的人的自由创造 C. 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把握 D. 借助于抽象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答案( 4 ) 标准答案:4 10. 高山气温垂直分布规律的发现科学地揭示了造成这一景象的原因,这表

5、明 A.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揭示本质 B. 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C. 只有通过事物的现象,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D. 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答案( 2 ) 标准答案:2 11.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回避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答案( 3 ) 标准答案:3 12. 某市5名大学毕业生先后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到农村创业。他们分别创办了万头猪场、肉兔研究所和种羊繁殖场,不仅事业获得了成功,为乡邻架起了通向富裕的桥梁,而且丰富了自己相关的专

6、业知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加深了与乡邻之间的感情。 5名大学生的成功之路启示我们 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青年要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青年应该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青年要自觉地把读书和实践密切结合起来 A. B. C. D. 答案( 4 ) 标准答案:4 13. 2006年9月1日人民网载文指出,社会上存在一些荣辱不分、是非颠倒、善恶混淆甚至以荣为耻、以耻为荣的现象,如果不加以有效制止,必然要侵蚀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阻碍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胡锦涛同志关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对分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在全社会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树立了一个鲜

7、明的标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上述材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C. 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 D. 改造主观世界离不开社会实践 答案( 2 ) 标准答案:2 14.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所需要的大量先进实用技术,正成为高校科研的着力点。许多高校都把科研重点放到了解决农村发展和现代农业的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一大批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成果。这说明 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了新的课题 科技创新必须面向客观实际 科技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科学实验可以提高人类物质生产的水平 A. B. C. D. 答案( 2 ) 标准答案:2

8、 15. 某地苹果喜获丰收后,直至来年初仍然有一大半卖不出去。果农起初认为果树种植太多,超出了市场需求,但后来发现其它地区的优质苹果却以高价畅销。这一事实使他们认识到:市场上不是不需要苹果,而是不需要品种和质量差的苹果。这一认识过程表明 A. 直接经验是肤浅的,间接经验是深刻的 B. 认识了事物的现象,就把握了事物的本质 C. 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点,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D. 成功的实践检验正确的认识,失败的实践检验错误的认识 答案( 3 ) 标准答案:3 16. 著名心理学家奥瑞利欧斯说:“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能够对感受进行调整,你就可以

9、在任何时候都振作起来。”这段话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A. 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 B.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 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 D. 人的主观意识具有能动性 答案( 4 ) 标准答案:4 17.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关系是 A.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 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答案( 3 ) 标准答案:3 18. 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积累。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天下妙士,必有妙眼,渠见妙景,便会妙手写出来无他,只因妙手所写纯是妙眼所见,若眼未有见,他决不肯放手便写,此良工之所永异于俗工

10、也。”这句话表明 A. 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 B. 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 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D. 艺术创作要通过偶然把握必然 答案( 4 ) 标准答案:4 19. 艺术创作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王夫之所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这表明 A. 认识事物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B. 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 认识来源于实践 D. 认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答案( 3 ) 标准答案:3 20. 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 A.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 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 C. 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D. 主观同客

11、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答案( 2 ) 标准答案:2 21. 下列典故最能够表达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是: A. 目不识丁 B. 目不见睫 C. 目不窥园 D. 目无全牛 答案( 4 ) 标准答案:4 22.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 具体性 B. 客观性 C. 终极性 D. 全面性 答案( 2 ) 标准答案:2 23. 瑞士昆虫学家保罗米勒因发明DDT,于1948年获得诺贝尔奖。DDT因其稳定性.脂溶性.药效普适性等特点,一度大量生产,普遍使用。后来发现DDT的使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被绝大多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这一事例表明 A. 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 B. 认识是从感性认

12、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C.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D.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的过程 答案( 4 ) 标准答案:4 24. 蟾蜍有毒,蟾衣却可入药。某青年农民偶然看到了蟾蜍蜕变的过程,于是开始了巧获蟾衣的探索。经过反复 观察、实验、总结,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一般在黑夜发生,过程很短,然后马上吃掉;还发现蟾蜍的眼睛对运动的物体敏感。根据这些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在水中获取、用光照引吸幼虫喂养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终于闯出了低成本、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巧获蟾衣的过程体现了 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需要多次反复的认识过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

13、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自由的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不自由的 A. B. C. D. 答案( 1 ) 标准答案:1 25. 宋代的庄绰在养柑蚁一文中说:“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浮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蚁入中,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老百姓用蚂蚁治虫的事实说明:生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生产实践的规模受历史条件制约 生产实践中获得的认识都是真理 A. B. C. D. 答案( 1 ) 标准答案:1 26. 漫画物尽其用说明,进行创造性思维需要在实践中 A.

14、 运用抽象思维 B. 注重积累知识 C. 善于捕捉灵感 D. 超越合理现象 答案( 1 ) 标准答案:1 27. 经验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犯了 A.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B.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 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 D. 类似实用主义的错误 答案( 1 ) 标准答案:1 28. 发展现代农业对科技的强烈需求,让教授们纷纷走出“象牙塔”,将先进科技送到农民身边。在帮助农民致富的同时,教授们的知识也找到了用武之地。这表明 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具有指导作用 A. B. C. D. 答案( 4 ) 标准答案:4 29.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到“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