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导论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孙义敏 第六章现代企业生产管理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255774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企业管理导论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孙义敏 第六章现代企业生产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现代企业管理导论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孙义敏 第六章现代企业生产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现代企业管理导论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孙义敏 第六章现代企业生产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现代企业管理导论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孙义敏 第六章现代企业生产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现代企业管理导论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孙义敏 第六章现代企业生产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企业管理导论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孙义敏 第六章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企业管理导论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孙义敏 第六章现代企业生产管理(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第一节 现代生产管理概述 第二节 现代生产系统的设计与组织 第三节 现代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 第四节 几种典型的现代生产管理方式,第一节 现代生产管理概述,一、生产管理的概念、内容与任务 二、生产管理的对象生产系统 三、生产管理的原则与要求 四、生产管理的发展趋势,一、生产管理的概念、内容与任务,生产管理的内容包括:确定合理的生产组织形式,制订科学的生产计划以及对计划的实施和控制。确定合理的生产组织形式包括对生产系统的选择、对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及时间组织;生产计划的制订包括对生产计划及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生产计划的实施与控制包括对生产进度控制、库存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

2、制及生产现场管理等内容。,二、生产管理的对象生产系统,(一)生产系统的运动机理 (二)生产系统的功能 (三)生产系统的结构 (四)企业生产类型划分 (五)生产系统的选择,(一)生产系统的运动机理,图61 生产系统的运动,(二)生产系统的功能,生产系统的功能就是根据社会需要、市场需求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市场消费者的需要。虽然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千差万别,但大致可以从产品的质量、数量、交货期、品种、价格及售后服务等方面来具体体现。,(三)生产系统的结构,企业生产系统的结构是指投入生产系统的要素及其相互间关系的具体体现,它决定了企业生产系统的功能的发挥。 生产系统的构成要素较多,按性质和作

3、用来划分分为结构化要素和非结构化要素。,(四)企业生产类型划分,1.按业务来源划分 2.按产品品种和生产的重复程度划分,1.按业务来源划分,按业务来源划分,企业生产可以分为订货生产型和存货生产型两种。 订货生产,通常是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生产,体现“以需定产”。在订货生产方式下,由于顾客订货一般是不稳定的,时多对少,有时要货急,所以会给生产能力带来冲击。因此,要求企业在生产能力上要具有灵活性和机动性。在销售方面,要争取尽可能多的订单和订货数量。,2.按产品品种和生产的重复程度划分,按产品品种多少和生产的重复程度划分,企业生产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小批生产。 大量生产类型的特点是产品品种少

4、,同种产品产量大,生产条件稳定,经常重复生产同种产品,工作地点固定,加工一道或几道工序,专业化程度高。,(五)生产系统的选择,表61 产品功能与生产系统功能对应关系,表62 生产类型与生产系统功能指标间的关系,三、生产管理的原则与要求,(一)生产管理的原则 (二)生产管理要求,(一)生产管理的原则,为了搞好生产管理,实现生产管理的基本任务,根据现代企业的性质、任务和生产活动特点,生产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 (2)经济效益原则。 (3)科学管理原则。,(二)生产管理要求,由于生产系统的运动规律是输入资源,经过生产过程,才能输出产品或服务,故生产管理的实质是对企业生产过程的计划

5、、组织、协调和控制。 产品的生产过程一般包括一系列的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劳动过程由工艺过程、质量检验和控制过程及运输过程组成。工艺过程是指改变工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及物理、化学属性的过程。,四、生产管理的发展趋势,(1)现代生产管理的涵盖范围越来越大。 (2)随着市场需求日益多变化,生产系统需要具有更大的柔性以实现产品与服务的多样化。 (3)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生产系统与管理的重要手段,随之带来的一系列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变革成为生产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 (4)经济全球化趋势,使跨国生产与全球供应链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5)“绿色生产”成为生产管理面临的重要新课题,致使企业把清洁生产与可循环

6、使用的资源作为未来生产的方向。,第二节 现代生产系统的设计与组织,一、生产系统的空间设计 二、生产系统的时间组织 三、典型生产系统的组织,一、生产系统的空间设计,(一)厂址选择 (二)厂区平面设计 (三)车间(设备)布置,(一)厂址选择,1.厂址选择步骤 2.影响厂址选择的因素,1.厂址选择步骤,(1)选择建厂地区。 (2)拟订建厂条件。 (3)实地勘察,提出若干备选方案。 (4)对各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较优方案。,2.影响厂址选择的因素,(1)自然地质条件。 (2)劳动力条件。 (3)交通运输条件。 (4)资源供应条件。 (5)基础设施条件。 (6)产品销售条件。 (7)生活条件。 (

7、8)环境保护条件。,(二)厂区平面设计,1.厂区平面布置的目标 2.厂区平面布置的原则 3.厂区平面设计方法,1.厂区平面布置的目标,(1)最短的运输路线。这意味着使未来的生产经营成本尽可能低。 (2)最大的灵活性。灵活、富有弹性的布置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及适应变化的能力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不过这一目标的实现并不容易。 (3)面积的有效利用。在人类居住的地球越来越拥挤、土地费用日渐上升的今天,这一目标越来越重要。 (4)良好的工作环境。,2.厂区平面布置的原则,(1)厂区平面布置应使厂房、设施和其他建筑物的配置满足企业生产过程的要求。 (2)尽可能使厂区内的物料运输距离最短。 (3)尽可能使厂区平

8、面布置紧凑。 (4)要合理划分厂区。 (5)有利于整体协调。 (6)厂区布置要利于安全和职工的健康。 (7)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便利条件。,3.厂区平面设计方法,厂区平面设计要经过反复实验、比较、验证,是一个设计、修改、再设计的过程。开始可以在纸面上利用模型进行设计。模型有平面的、立体的、带颜色的、按比例的等多种形式,可根据实际需要具体决定。布置时一般先安排主要生产车间和某些由特殊需要决定其位置的作业。如禁止吸烟的作业场所,应另设吸烟区;仓库区域内应设置消防车通道;储存石油、化学易燃物品的仓库可布置在地下室或其他比较安全的地方。,(三)车间(设备)布置,空间组织的常见形式一般有: (1)工艺

9、专业化形式。工艺专业化又称工艺原则,它是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性质来设置车间、工段、班组等生产单位。 (2)对象专业化形式。对象专业化又称对象原则。它是按照产品(部件、零件)的不同划分生产单位(车间、工段、班组)。,二、生产系统的时间组织,1.顺序移动方式 2.平行移动方式 3.平行顺序移动方式,1.顺序移动方式,2.平行移动方式,3.平行顺序移动方式,3.平行顺序移动方式,图62 零件加工周期示意图,三、典型生产系统的组织,(一)流水线的组织 (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一)流水线的组织,1.流水生产线的特征 2.流水生产线的分类 3.组织流水生产线的条件 4.流水线的组织设计,1.流水生产线的特

10、征,流水生产线的基本特征是:流水生产线上每个工作地完成一道或几道工序都是固定的,因此,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工作地和设备按产品加工顺序排列;各道工序的加工时间之间,规定着相等或倍比关系;按规定的节拍或时间间隔产出产品;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2.流水生产线的分类,流水生产线可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按生产对象移动方式不同,可分为固定流水线和移动流水线;按生产对象的数目不同,可分为单一对象流水线和多对象流水线;按生产对象轮换方式不同,可分为不变流水线和可变流水线;按生产过程连续程度不同,可分为连续流水线和间断流水线;按流水线节奏性不同,可分为强制节拍流水线和自由节拍流水线;按流水线的机械化程度不

11、同,可分为手工流水线、机械流水线和自动生产线。,3.组织流水生产线的条件,组织流水生产,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要有足够大的产品产量,以保证流水线上各工作地充分负荷;产品结构和工艺过程相对稳定;工艺过程能分解为简单的工序,而工序的分解与合并可以满足工序同步化的要求。,4.流水线的组织设计,流水线设计工作包括技术设计和组织设计。技术设计的任务是设计流水线上所需各种专用设备和工艺装备,主要由工程技术人员来承担;组织设计的任务主要由生产组织管理人员来承担。,(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1.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含义及特点 2.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适用范围 3.实施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必要性 4.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12、效率的途径,1.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含义及特点,一般来说,与大量生产方式相比,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生产品种的多样性。 (2)生产过程的复杂性。 (3)生产能力的适应性。 (4)环境条件的多变性。 (5)生产计划的困难性。 (6)生产管理的动态性。,2.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适用范围,图63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适用范围,3.实施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必要性,一般来说,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与大量生产方式相比,效率低,成本和价格高,不易实现自动化,因此,过去主要是中小企业采用这种方式。但是,现在不少大企业开始采取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日本机械制造企业中的95采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

13、,连历来以大量生产方式为主的美国,近年来也较多地采用这种生产方式。,4.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效率的途径,为了满足消费需求企业不得不采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为此,企业必须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效率。具体可采用如下措施: (1)提高设计水平。 (2)提高工艺水平。 (3)建立相同零部件的生产系统。,第三节 现代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一、生产计划 二、生产能力计划 三、生产作业计划 四、生产作业控制 五、物料需求计划(MRP)和制造资源计划(MRP),一、生产计划,(一)生产计划的概念和任务 (二)生产计划工作的内容 (三)企业生产计划编制步骤和方法,(一)生产计划的概念和任务,生产计划是指在生产战

14、略指导下,企业在计划期(年、季、月)内应完成的产品生产任务和进度的计划,即规定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完成的产品品种、质量、产量、产值、出产期等一系列生产指标的计划。生产计划也是编制物质供应计划、劳动人事计划、销售计划和技术组织措施计划等的重要依据,并同成本指标和利润指标密切相关。生产计划的主要任务是充分挖掘企业内部资源,合理利用企业资源,不断生产出国内外市场适销的商品,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二)生产计划工作的内容,1.进行生产计划准备 2.确定生产计划指标 3.编制产品出产进度计划,(三)企业生产计划编制步骤和方法,图64 恒定生产率曲线及市场需求曲线,(三)企业生产计划编制步骤和方法,表63

15、 某公司获取的企业产品市场需求信息,(三)企业生产计划编制步骤和方法,表64 生产计划不同方案比较表(产量单位:个),(三)企业生产计划编制步骤和方法,表64 生产计划不同方案比较表(产量单位:个),二、生产能力计划,(一)企业生产能力计划的概念及核算 (二)生产能力与生产计划的平衡,(一)企业生产能力计划的概念及核算,(二)生产能力与生产计划的平衡,在编制生产计划时,一般要进行设备负荷计算,其目的是为了发现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之间的不平衡状况,以便有计划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以保证计划任务的落实和生产能力的充分利用。在平衡时,应当注意把当前同长期结合起来。这就是说,不仅要考虑到本年、本季、本月

16、生产能力的不足或过剩,同时还要注意到今后较长时期内社会需求量同企业生产能力的平衡情况。,三、生产作业计划,(1)计划期较短。 (2)计划的内容更具体。 (3)计划单位更小。,四、生产作业控制,(一)生产调度 (二)生产进度控制 (三)在制品占用量的控制,(一)生产调度,生产调度是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直接控制和调节。生产调度的任务,就是在企业日常生产活动中,按照生产计划的要求,对企业的生产进行有效的指挥、监督和控制,使生产均衡进行,从而保证生产计划任务的完成。,(二)生产进度控制,生产进度控制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到成品入库为止的全过程的控制,包括投入进度控制、生产进度控制和工序进度控制等。 (1)投入进度控制。 (2)生产进度控制。 (3)工序进度控制。,(三)在制品占用量的控制,在制品占用量控制是对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在制品实物和账目进行控制。进行在制品占用量控制,不仅对实现生产作业计划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减少在制品积压、节约流动资产、提高企业效益也有重要作用。在制品占用量控制主要包括:控制车间内各工序之间在制品的流转和跨车间协作工序在制品的流转,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