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教案资料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255600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缺氧教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缺氧教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缺氧教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缺氧教案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缺氧教案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缺氧教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缺氧教案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案附页第_1_次课 授课时间2017.10.19课程名称病理学基础年级2017专业、层次中专护理授课教师马军职称讲师课 型小课学时2授课题目(章、节)第12章 缺 氧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缺氧的概念。2 熟练掌握常用的血氧指标及其意义。3 掌握各种类型缺氧的原因、发病机制和血氧变化特点。4 熟悉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5 了解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一 概述 15min二 血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 40min三 缺氧时机体的代偿及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20min四 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5 min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 血氧指标及其意义。2 各种类型缺氧

2、的原因、发病机制和血氧变化特点。3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难点:1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2缺氧对机体的影响。应用教具:教材、多媒体、教案教学过程及授课内容:详见附页 概述 缺氧的种类、原因、发病机制和血氧变化特点 缺氧时机体的代偿及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第一节 概述一、 氧的运输与利用二、 缺氧的概念。供氧减少或利用氧障碍引起的细胞在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等方面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三、 常用的血氧指标1血氧分压概念: 溶解在血液中的氧产生的张力。正常值:PaO2 100 mmHg PvO2 40 mmHg影响因素:动脉血氧分压取决于吸入气体的氧分压和外呼吸功能。静脉

3、血氧分压主要取决于组织摄氧和利用氧的能力。2 氧容量(CO2max) 概念: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被氧充分饱和时的最大带氧量。 正常值:20ml/dl. 影响因素:血红蛋白的质和量。 意义:反映血液携带氧的能力。3 氧含量(CO2) 概念 血液的实际带氧量。包括结合于血红蛋白中的氧量和血浆中溶解的氧。 正常值 动脉血氧含量约为19 ml/dl; 静脉血氧含量约为14 ml/dl。 影响因素 血氧分压和血氧容量。 意义 反映血液的实际带氧量。4 血红蛋白氧饱和度(SO2) 概念 血液中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比例。 SaO2 95%-97%SvO2 26%-27% 影响因素 血氧分

4、压 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关系可用P50表示。 讲述P50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使用CAI课件讲解,中间穿插简图、辅以病例、适当提问,注意引导及对比分析。20min利用简图讲述氧运输及利用的环节,引出缺氧的概念。详细讲述缺氧概念的意义。重点讲述各个指标的概念、影响因素及正常值。举例,利用图来说明。强调血氧容量和血氧含量的区别。结合氧离曲线讲解氧分压与氧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并讲述氧离曲线呈S形的意义。5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正常值 5 ml/dl。 影响因素 内呼吸功能。 意义 反映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6 血氧指标之间的关系。 常用指标小结1 区分血氧含量和血氧容量。2 掌握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及其

5、影响因素。3 血氧指标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根据缺氧的原因和血氧变化的特点,可将缺氧分为四种类型:低张性缺氧、循环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组织性缺氧。一 低张性缺氧1 概念 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为基本特征的缺氧既低张性缺氧。2 原因 1)吸入气氧分压过低。 2)外呼吸功能障碍。 3)静脉血流入动脉血。3 血氧变化的特点氧分压降低,血氧饱和度降低,血氧含量降低,血氧容量不变,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少。4 发绀(cyanosis)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的平均浓度超过5g/dl,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二 血液性缺氧1 概念 由于血红蛋白质或量改变以致血液携带氧的能力降低而引起

6、的缺氧称为血液性缺氧。2 原因 1)贫血 2)一氧化碳中毒 3)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3血氧变化的特点氧分压 不变血氧饱和度 不变血氧含量 降低血氧容量 降低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降低三 循环性缺氧 1 概念 因组织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组织供养不足,称为循环性缺氧。2原因 1)组织缺血 2)组织淤血 3血氧变化的特点 氧分压 不变血氧饱和度 不变血氧含量 不变40min从各型缺氧的基本特征出发,利用举例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各型缺氧的原因、发病机制、血氧变化的特点。例子:守卫在边疆的解放军战士,长期就生活在缺氧的环境中。先分述讲,再做一小结。提问,让同学思考两个问题:缺氧一定会有发绀吗? 有发绀一定会有缺氧吗

7、?设置问题:为什么A-V血样含量差增大了,组织还会发生缺氧? 血氧容量 不变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增大四 组织性缺氧1 概念 组织供氧正常,但细胞不能有效地利用氧而导致的缺氧。2 原因 1)组织中毒 氰化物、砷化物等可引起线粒体呼吸链损伤,电子传递障碍,致使用氧障碍。 2)线粒体损伤 放射线、钙超载可通过氧自由基损伤线粒体;细菌毒素可造成线粒体的损伤,导致细胞用氧障碍。 3)维生素严重缺乏,使呼吸链酶合成障碍。3血氧变化的特点 氧分压 不变血氧饱和度 不变血氧含量 不变血氧容量 不变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降低五 临床上常为混合性缺氧,以休克为例讲述。 休克时常伴有肺水肿,易引起外呼吸功能障碍 低张

8、性缺氧循环衰竭,外周血管收缩 循环性缺氧失血,血红蛋白量减少 血液性缺氧伴有内毒素血症 组织性缺氧六 小结i. 以表格的形式总结各个类型缺氧血氧变化的特点。ii. 各类型缺氧的原因和机制是这节的难点,举例讲述。第 三节 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缺氧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缺氧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缺氧的范围和机体的机能代谢状态。以低张性缺氧为例,分别讲述缺氧对机体以下各个系统的影响。二 呼吸系统(一)偿性反应 1 低氧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一方面使肺泡通气量增加,有利于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此外,回心血量增加,心输量及肺血流量增加,有利于血液摄氧及运输氧。(二)损伤性变化 1 高原

9、肺水肿 缺氧时肺血管内皮、肥大细胞释放多种血管活性物质,以缩血管物质居多,引起肺动脉收缩,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毛细血管内压增高,肺水肿。 缺氧时调动机体的代偿机制,外周血管收缩,回心量、肺血流量增多,使毛细血管内压增高,引起肺水肿。 缺氧刺激肥大细胞、巨筮细胞释放血管活性物质,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肺水肿。2 中枢性呼吸衰竭氧分压低于30mmHg时,缺氧对呼吸中枢具有直接抑制作用,发生中枢性呼吸衰竭。先向同学提示正常时生物氧化主要依赖于线粒体呼吸链,呼吸链一旦中断即会造成细胞利用障碍,由此引出影响线粒体氧化磷酸的原因。以失血性休克为例说明临床上常见的是混合性缺氧。25min先讲述中

10、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复习生理学内容。再从这两个方面讲述缺氧时机体的代偿反应。引导学生思考缺氧在氧分压严重降低时为什么会出现呼吸抑制。二、循环系统(一) 代偿反应 1 心输出量增加。机制 (1)缺氧胸廓运动增强刺激肺的牵张感受器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 (2)心肌收缩力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增多引起正性肌力作用。 (3)缺氧胸廓运动增强回心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多。 2 肺血管收缩 当部分肺泡气氧分压过低时,可引起该部位肺小动脉收缩,使血流转向通气充分的肺泡,保持肺泡通气血流比例适当。缺氧引起肺血管收缩的机制:(1)缺氧可抑制电压依赖性钾通道,使钾离子外流减少,细胞去极化,从而激活电压依赖性钙通道

11、,钙内流增多,肺血管收缩。(2)缺氧时肺血管内皮、肥大细胞释放多种血管活性物质,以缩血管物质居多,引起肺小动脉收缩。(3)缺氧时交感兴奋,儿茶酚胺分泌,于肺血管肾上腺素受体结合,肺小动脉收缩。3 血流重新分布 缺氧时心脑血流量增多,而皮肤、内脏血流量减少。机制(1)皮肤、肾脏、骨骼肌血管肾上腺素受体密度高,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高,收缩明显,供血量减少。(2)脑缺氧时生成大量乳酸、腺苷和PGI2等扩血管物质,心脑供血量增加。(3)缺氧使心脑平滑肌细胞膜的钙依赖性和ATP依赖性钾通道开放,钾外流增加,细胞膜超极化,钙离子进入细胞膜减少,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4组织毛细血管密度增加 缺氧缺氧诱导因

12、子增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多组织内毛细血管密度增加,氧从血液向组织内弥散距离缩短增加了对组织的供氧量。(二) 损伤性变化 1 肺动脉高压 缺氧可抑制电压依赖性钾通道,从而激活电压依赖性钙通道,钙内流增多,肺血管收缩,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钙内流增加,还可导致肺血管壁重塑,形成持续的肺动脉高压。缺氧缩血管物质增多,交感兴奋肺小动脉收缩肺循环阻力增加右心室后负荷增加。2 心肌舒缩功能降低 机制 (1)缺氧使ATP生成不足,能量供应减少。(2)缺氧使红细胞代偿性增多,血液黏性增加,心肌射血阻力增加。氧可造成心肌收缩蛋白破坏,使心肌舒缩功能降低。(3) ATP不足使钙转运功能障碍,心肌钙转运和分布异常。 3 心律失常 缺氧可使细胞内外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