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家园(教学设计与说明)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255583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的家园(教学设计与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绿色的家园(教学设计与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绿色的家园(教学设计与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绿色的家园(教学设计与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绿色的家园(教学设计与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的家园(教学设计与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的家园(教学设计与说明)(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德与社会(上教版)三年级第二学期第6课 绿色的家园第6课 绿色的家园(说课) 1、教材第六课绿色的家园是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主要从“水清、地绿、居佳”三个角度向学生展现上海在不断地“追求卓越”。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苏州河治理工程是改善环境、造福人民的重大工程;初步了解城市园林化和城乡居住条件改善的情况,用实际行动爱护我们的绿色家园。 教材通过“水清”、“地绿”、“居佳”三个角度描绘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人民居住环境的改变。其中以苏州河的治理为例,说明上海的水在变清。让学生列举绿地与公园,从而了解绿化的好处,知道上海的人均绿地在不断扩大。让学生以自己身边的实例作介绍,让他们感受

2、到上海人的住房越来越宽敞,越来越舒适。2、学情学生们知道苏州河治理工程是改善环境、造福人民的重大工程,了解城市园林化和城乡居住条件改善的情况,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建造和爱护我们的绿色家园。3、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参考教参中的目标,并根据自己设计的课时,拟定的教学目标分别落实到两个课时中。第一课时目标:知道苏州河治理工程是改善环境、造福人民的重大工程。第二课时目标:初步了解城市园林化和城乡居住条件改善的情况,用实际行动爱护我们的绿色家园。4、教法(1)多媒体教学法: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讲,直观的教学更易于他们接受。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苏州河和老师的家等录像,不但能提高学生求知的欲望,更

3、能激发他们爱护家园的情感。(2)实践体验教学法:在课堂上,不仅让学生说说,议议,还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想象2010年的苏州河会是怎样的,从而使学生领悟到绿化不仅能美化环境,也有益于健康。 5、学法(1)参与学习法:本课力求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看媒体、动手画心目中的苏州河等,在参与中加深认识,激发情感。(2)合作学习法: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对事物的感受也各有不同,因此本课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由组合完成探究任务等,开拓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增强团队的合作意识,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6、实施本篇课文,可用两教时来完成。第一教时主要是让学生知道苏州河治理工程是改善环

4、境、造福人民的重大工程。可以通过多媒体和动手画画,让学生自己去看,自己去感受,从而知道苏州河的水变得更清了,周围环境也越来越美了。第二教时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城市园林化和城乡居住条件改善的情况,用实际行动爱护我们的绿色家园。通过老师和学生的介绍与交流,并让学生自由组合完成探究任务,使他们明白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爱护我们的家园,让上海的水更清、地更绿、居更佳。第6课 绿色的家园(教学设计) 上海市杨浦区控江二村小学 何剑琴1、 教学目标:(1) 知道苏州河治理工程是改善环境、造福人民的重大工程。(2) 初步了解城市园林化和城乡居住条件改善的情况,用实际行动爱护我们的绿色家园。2、教学内容:第一课时

5、完成教学目标(1)。 第二课时完成教学目标(2)。3、教学重点和难点:(1)知道苏州河治理工程是改善环境、造福人民的重大工程。(2)了解城乡居住条件改善的情况。4、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策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实践体验教学法、参与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体验中加深认识,激发爱护家园的情感。5、教学资源:(1)品德与社会三年级第二学期课本。(2)品德与社会三年级第二学期配套教参:P47/2、3,P50/7。(3)网络搜索关键字:苏州河整治。6、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2)学生:铅画纸、水彩笔、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7、教学过程的设计:第一课时活动一、看看照片,认识位置。1

6、、(出示“苏州河与黄浦江汇合处”照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2、与外滩的黄浦江交汇的一条河叫什么?3、苏州河,古名松江、松陵江、吴淞江。因为沿着这条河能到达苏州,所以被称之为苏州河。它全长125公里,上海境内有53.1公里。4、谁去过苏州河?你看到的苏州河是什么样的,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学生边介绍,教师出示一些苏州河新貌的照片或图片)5、苏州河是我们上海的母亲河。它不但水很清澈,是鱼儿们的家,而且河的两边是树木,空气可新鲜了,它可是我们绿色的家园啊!(出示课题、齐读)活动二、听听故事,了解历史。1、苏州河以前并不是这样的。你们想知道他原来的模样吗?让我们来看一看,听一听。2、(出示20世

7、纪60年代苏州河的照片)听录音。3、你听到些什么?4、 听了录音,你有什么问题吗?5、原本水质清澈的苏州河,怎么会变得又黑又臭呢? 让我们观察照片,小组讨论,寻找出原因。6、 小结:由于上海工业的迅速发展,在苏州河两岸建造了许多工厂,工厂将废水排入河里,苏州河两岸的居民把生活垃圾扔进了河里,造成苏州河终年黑臭。活动三、交流信息,激发情感。1、苏州河终年黑臭,你愿意生活在这条河的两岸吗?为什么?那该怎么办呢?(小组讨论、交流)2、上海市政府1996年专门设立了“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投入巨资,于1998年开始全面整治苏州河。几年下来,在上海市政府的监督下,苏州河确实得到了很好的治理。3、

8、课前,老师让大家去了解一些市政府是如何治理苏州河的,搜集有关资料。你们都带来了吗?现在拿出来,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4、苏州河有现在的面貌,上海市政府功不可没。你们知道吗?在苏州河上还活跃着一支青年志愿者队呢。想听听他们的故事吗?5、(听录音)听了他们的故事,你们有什么想法吗?6、有了上海市政府的重视,还需要广大老百姓同心协力去爱护苏州河,这样我们苏州河水才会变得更清。 7、那我们小学生又能为苏州河做些什么呢?(小组讨论、交流)8、大家的想法都很好,有些事情可能现在还无法完成,但老师相信,只要人人有一份心,那苏州河的水会越来越清,越来越美。活动四、画画未来,憧憬未来。1、苏州河还在继续治理,

9、到了2010年世博会的时候,它将变得更加清澈而美丽。你能想象一下,那时苏州河河水会怎么样,河面上会有什么,河两岸又会怎么样?让我们拿出纸和笔,画一画你心中的苏州河。2、先小组交流,再每组推荐一人上台交流。3、小结:老师希望你们的想象能变成美好的现实,到那时,上海的天会更蓝、水会更清,地会更绿,我们一同生活在这绿色的家园中,是件多么美好的事啊!第二课时活动一、看看聊聊,了解城市园林化。1、在我们身边,不仅苏州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上海还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造绿工程。我们周围绿化多了,公园美了。你知道有哪些绿地和公园吗?老师课前让大家去搜集相关的资料,现在来交流一下吧。2 、学生交流时,教师出示

10、相应的图片。3 、(出示“上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表” )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4、上海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新中国成立之时的“一双鞋”,到2003年的9平方米,相当于“一间房”。5、公园里绿化多了,我们小区里的绿化也多了,这样有什么好处?6、小结:大面积的绿化,不仅使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而且还有益于身心健康。活动二、看看议议,感受住房条件的改善。1、 放一段录像。(老师搬迁前的家和现在的家)2 、老师以前的家是怎样的?现在的家又是怎样的?你喜欢老师哪个家?为什么?3、小结:老师以前的家周围环境又脏又乱, 没有独立的厕所和煤气。现在的家不仅有独立的卫生间,还装上了管道煤气。周围是漂亮的街心花

11、园,我住在新家里,又舒服又方便.4、你自己的家或你知道的家庭,住房和生活环境有什么变化?(有条件出示照片)5、小结: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上海人的住房越来越宽敞,越来越舒适,生态住宅将越来越多地走进上海人的生活。活动三 、探究学习,爱护绿色家园。1、我们城市的水变清了,地变绿了,居更佳了,但是要让它持续下去,我们就得好好保护它,那如何爱护呢?书上给我们介绍了三种?让我们打开书,读一读。2、你知道如何妥善处理垃圾吗?(交流好方法)3、你知道哪些环保小知识?(交流课前收集)4、我们学校开展过哪些环保行动?(回忆交流)5、除了这些,我们还能为环保开展哪些行动?(小组讨论交流)6、小结:只要我们出一

12、份力,上海会变得更美丽。第6课 绿色的家园(教学反思) 上海市杨浦区控江二村小学 何剑琴绿色的家园是品德与社会学科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主要从“水清、地绿、居佳”三个角度向学生展现上海在不断地“追求卓越”。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注意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应是平等交流中的首席。因此充分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通过交流自己看到的苏州河,并结合媒体的播放,使学生了解苏州河的历史,知道苏州河治理工程是改善环境、造福人民的重大工程。通过交流周围的公园与绿地,以及自己的家居住环境的变迁,并结合相应的照片,激起了学生高涨的学习兴趣,也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城市的园林化和城乡居住条件的改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要对学生的品德行为作出正确的指引。因此,在教学的最后,我便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你知道如何妥善处理垃圾吗?你知道哪些环保小知识?我们学校开展过哪些环保行动?除了这些,我们还能为环保开展哪些行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要使上海的水更清、地更绿、居更佳,就得每个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爱护它,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这样结尾是对整堂课的画龙点睛,使学生留有回味。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