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王绝笔(高中阅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255306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窑王绝笔(高中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窑王绝笔(高中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窑王绝笔(高中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窑王绝笔(高中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窑王绝笔(高中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窑王绝笔(高中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窑王绝笔(高中阅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窑王绝笔曹国选江南乡村造房起屋,一般采用青砖蓝瓦。因此,成为会烧制传统型砖瓦的窑匠,成为众多山里人的追求。掌握烧窑绝技的,便是窑匠们顶礼膜拜的窑王。曹三元便是云岭墟一带家喻户晓、人人敬重的窑王,无论年纪大小、辈分高低,都尊称他为“三爷”。三爷成为窑王时,年纪不过四十,却装出一副仙翁道友的模样,山羊胡飘在胸前,手中不离一杆用古藤做的、五尺来长的烟筒。烟筒嘴是白玉琢的,由于长期吸吮,布满了红丝。烟锅是青铜打的,足有一斤重。窑王三爷爱烟筒如宝,因为这是云岭墟一带窑王的信物,是祖传约束窑匠们的指挥棒。窑王三爷拜受烟筒时,同时也当着祖师爷神像的面,领受从师傅口中吐出来的“诀”。看火看烟封窑,封窑敬神赶煞

2、,作为烧窑诀窍、独家绝活,窑王必须得到真传、熟练掌握、精准运用。不然,技术再好也烧不出青砖蓝瓦,而是红砖红瓦,甚至仍是泥砖泥瓦呢!三爷从老窑王手中接过了青铜白玉烟筒,便有了一生的幸福、一世的威风,在山里人眼中,比当生产队、大队干部幸福多了、威风多了。然而,窑王三爷年过半百后,见地方地境造房起屋,竟然兴起了红砖红瓦,砖瓦也不用闷罐窑,而是露天烧制了。砖瓦窑经不住风霜雨雪的摧残,变成了窝陷荒地、仰天长叹的愤怒“眼睛”。新建房屋先是红砖红瓦,屋顶再不飘“山”字,而简化成了“人”字,后来竟然变成了钢筋水泥结构,“人”字屋顶也被夷为平顶,根本不再用瓦了。徒子徒孙们几乎改换门庭、进城另寻生活路去了。连打砖

3、抹瓦烧窑基本功已经扎实、准备接过自个手中烟筒的独生子,也干起了投机倒把的勾当。山里人见了他虽然仍叫“三爷”,只是脸上不笑、嘴巴不甜了。窑王三爷不但变成了留守老人,而且变成了孤家寡人,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冷落。窑王三爷怎么也想不通,从盘古开天地,到眼下解放几十年来,造房起屋都是兴的青砖蓝瓦,不兴红砖红瓦。红色是火,造房起屋切忌火啊!砖瓦窑不用“烧”钱,只烧柴,山里人有力气,山上有的是柴;而露天用煤炭烧窑,不但花血本,还只能出红货。这是从哪里刮来的、稀奇古怪的妖风!红极一时的窑王三爷失去了往日的光彩。骨瘦如柴的他尽管走路依然鼻孔张向天,那张两边跌落的嘴却紧紧地闭着。刚好应了一句话,有钱难买老来瘦,三爷

4、古来稀了总算还吊着一口气,不过他还咽不下。某日,五岭仿古建筑公司总经理突然登门造访,请他出山继续当窑王,而且比先前窑王还大、徒子徒孙还多呢。三爷以为是在做梦,咬指惊醒后,满口答应。窑王三爷把这个从天而降的喜讯告诉独生子,想让儿子去当技术经理,以便名正言顺地接过青铜白玉烟筒。没想到在外头飘野了的儿子却嗤之以鼻,根本不稀罕那件老古董。窑王三爷万念俱灰,苦思冥想了三日三夜,心中豁然开朗,决定使出绝招:抛弃祖传的陈规旧俗,公开招收一批徒弟,将平心所学全部吐出,绝不让半点烂在肚子里。告示一贴出,倒是吸引了男男女女一大片的眼睛,最后试着深浅前来拜师学艺的,也有二十几号人。窑王三爷读书少,讲不出许多道理,只

5、有手把手地教徒弟,关键环节反复示范。师徒们在云岭墟后山坡一边开挖土窑,一边打砖抹瓦、收集柴草。万事俱备后,窑王三爷才择定吉日装窑。大火连烧了三日三夜,他才坐守窑门、寸步不离,不时地教徒弟们看火看烟。见焰火上了金砖,窑顶浓烟中找不出白丝来,他才一挥烟筒号令:“准备封窑!”徒弟们先是摆案请师傅敬神赶煞,接下来立即将窑门、烟道全部封死,打开蓄水池中的饮水喉颈,顿时响起动人的吸吮声。窑王三爷见到没有一点杂色、敲起来清脆悦耳的青砖蓝瓦,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见产品一出窑便被抢销一空,心里更比吃了蜜还甜。从烧第二窑货开始,窑王三爷便放手让徒弟们操作。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再次打开窑门时,但见产品成色更好,窑

6、王三爷顿时“哈哈”大笑起来,一口气却没有再提上来了。然而,就在徒弟们装殓师傅时,却见窑王三爷的眼睛突然睁开了,尽管山里人绞尽脑汁、忽尽办法,老人家的眼睛也没有合拢。这时,有能弟聊起师傅生前曾经说过:他百年之日,要用青砖做枕头、蓝瓦当被子。大家立即在棺材大头摆上一路青砖,请进师傅躺下后,又将蓝瓦叠盖在他身上。奇怪!窑王三爷果然眉闭眼闭,眉宇间露出了称心的笑纹。(2016中国年度作品微型小说(有删改)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介绍江南起屋的特征、窑王的地位,以及当地青砖蓝瓦与红砖红瓦在不同时代流行的情况,巧妙地交代了社会环境,颇具匠心。B. “红色

7、是火、造房起屋切忌火啊”是心理描写,表明窑王三爷对当今建房流行使用红砖红瓦的现象的困惑,主要表现出他迷信而善良的性格。C. 窑王三爷珍视白玉筒与他儿子拒绝继承白玉筒之间的矛盾、许多徒子徒孙改换门庭另谋生路的行为,均暗示了窑王备受冷遇的原因。D.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以旁观者的视角讲述了窑王三爷的起伏人生,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并蕴含了作者对当下社会某些问题的忧思。2. “一口气”在文中三次出现,请指出其不同的含义,并说明这“三次出现”的作用。3. 与选文相比、广西工人报(2016年1月8日)发表时则删去了最后一段,你认为哪一个结尼更好?请结合文本内容阐述理由。答案解析1. B 2. 第一次“一口

8、气”是指年轻的三爷成为了众人羡慕的窑王三爷,内心充满着骄傲与自豪。第二次的“一口气”是指窑王三爷日趋虚弱的生命之气,暗指窑王三爷面对红砖红瓦流行而青砖蓝瓦遭受冷落的现状无能为力而带来的痛苦与失落。第三次的“一口气”指窑王三爷生命之气的衰竭。作用:(在情节结构方面)三次行为,层层推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人物形象方面)揭示了窑王三爷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丰富了窑王三爷的人物形象;(在主题方面)以社会快速发展中小人物命运的变迁,突出了传统文化的精华急需保护与传承的主题。3. 观点1:不删去的结尾更具有艺术魅力。理由:原结尾叙述了窑王三爷以青砖青瓦陪葬才瞑目的细节,深深地体现了他对传统技艺的坚守,对职业的敬畏与尊重(或者热爱与执着);愿结尾深化了主题,徒弟们烧制出令窑王三爷满意的青砖蓝瓦,并理解窑王三爷的心愿从而让他瞑目,暗示窑王三爷的事业得以薪火相传。在故事情节上,原结尾与前文的悲愤失落形成鲜明对比,具有神奇浪漫色彩,留下了光明与希望。观点2:删去以后的结尾更具有艺术魅力。理由:删去后的结尾呼应标题“绝笔”,显得干净利落,简洁明快。删去后的结尾在主题上更为深刻地揭示传统文化在时代快速发展中的悲剧命运,民间最为美好的事物“青砖青瓦”竟然需要用窑王三爷的生命才能延续。删去后的结尾属于情节的突转,进一步渲染了悲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