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区人员管理主要问题汇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254683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洁净区人员管理主要问题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洁净区人员管理主要问题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洁净区人员管理主要问题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洁净区人员管理主要问题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洁净区人员管理主要问题汇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人”是制药生产过程中最大的污染源也是“混淆”和“差错”的最大的风险源药品生产的风险主要在于 “污染、混淆和差错”药品生产的风险因素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厂房、设施、设备、系统、原辅料质量、包装材料质量、工艺规程、操作SOP”。外源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人员”带来的风险。“人”是最不可控的风险因素!二、人员带来的风险因素1、人员本身的质量意识和综合素质2、人员本身的卫生习惯3、人员本身的健康问题4、人员的言行举止规范5、人员的生产操作规范6、更衣失败无法防止人员对环境的污染7、硬件防护措施失效无法防止人员本身带来的污染8、洁净区人数过多9、洁净区人员操作动作过多过繁

2、琐10、操作人员的动作幅度过大带来粒子污染11、操作人员不按规定手消毒12、穿越无菌生产区域净化死角而被污染13、呆在A级洁净区时间过长14、不当的操作导致环境、设备、药品的污染15、人体表面新陈代谢带来微粒和微生物污染人员进入洁净区采用工衣包裹的方式来隔绝人体污染源与环境、药品之间的污染。三、洁净服本身带来的风险因素:1、人体污染源在更衣过程中操作不当污染无菌服2、环境在更衣过程中污染无菌服3、地面在更衣过程中污染无菌服4、人体所需的隔离方式(连体、外罩、帽子、手套、口罩等)5、材料性能(编织特性、纤维类型、无菌性、抗静电性等)6、款式和缝制要与人体匹配,过于宽松出现污染物排放的缝隙7、舒适

3、性,过紧人员穿着不舒服,行动不方便8、多次清洗、灭菌后有磨损脱落物9、工衣破损,阻尘效果不好,无法阻隔人体的污染10、灭菌后被二次污染,在生产过程中污染环境和产品11、管理不当,已穿/未穿/已清洗灭菌/未清洗灭菌交差污染12、清洁、消毒、灭菌及更新、包装、储存、发放过程污染13、轻微破裂无法肉眼观察,会引起操作污染14、手套太紧,容易出汗,有可能带来污染15、手套的后处理很关键,内部污染物较多16、口罩太宽松,口腔中污染物会随气流进入环境17、口罩过滤效果不好,不能阻隔口腔中污染物18、布太厚太密,操作人员呼吸不畅19、材质不好,本身脱落物较多20、口罩的重复使用灭菌问题洁净服的款式、隔离方式

4、、颜色要与所处的环境相适应,能够有效阻挡人体污染物。一般区、D级区、C级区、B级区洁净服对人体污染物仅仅是“有限”的防护人员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才是保证人员不对洁净环境与药品产生污染的有效措施。四、人员健康管理新入职员工均应体检合格,入职后经过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在职员工每年体检一次,健康状况随时汇报,并建立健康档案,以保证药品生产质量。1、传染病、精神病以及体表有外伤的患者不得参加车间各岗位的生产工作。2、残疾人员不得参与自己无法胜任的岗位工作。3、色盲、色弱人员不得参与自己无法胜任的岗位工作。4、对产品过敏人员不得参与相关岗位的工作。5、对溶剂过敏人员不得参与使用溶剂岗位的工作。6

5、、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7、当员工发现自己不适合该岗位工作的健康问题时,应主动向班组长或车间负责人报告。8、岗位人员、管理人员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发现员工不适合该岗位工作的健康问题时,有义务主动向班组长或车间负责人报告。9、在生产质量活动中通过对物料检验检测或环境监控异常所引起原因调查发现的员工健康问题,应进行偏差处理和产品质量回顾。五、岗位资质确认1、编制各岗位资质确认表,各岗位的相关基础知识培训。2、与岗位SOP要求、岗位操作直接相关的专业知识如:工艺规程、工艺模拟验证、无菌行为规范等。3、员工应经过培训并了解、熟悉或掌握与本岗位相关的所有的SOP。4、需掌握的SOP应纳入资质确认

6、的考核范围。5、经考核与最后的资质确认,才能允许上岗操作。六、员工培训1、新员工完成公司入职培训。2、车间对新到员工进行岗位职责培训,签字确认岗位说明书。3、指定车间人员对员工进行GMP基础知识、车间安全消防知识、相关GMP法规指南的培训。4、填写人员资质确认表,确认员工应接受的理论知识、实操培训等各个模块及SOP清单,并明确培训和资质确认要求完成的时限和考核方式。5、指定岗位培训人员,对新员工进行岗位专业知识、岗位SOP、岗位操作技能的培训。6、每一单项模块培训结束,应进行单项考核,考核形式分为提问、笔试、实操、简评等方式进行。7、转岗员工可以根据原岗位和新岗位的不同要求确定培训需求表。对原

7、岗位已完成的培训和技能考核可不再重复。七、人员进入洁净区一般要求1、禁止患流行感冒、痢疾、皮肤病、眼科疾病或其它传染病以及开放性创口的人员进入生产洁净区。2、禁止携带个人生活用品、电子产品、书刊杂志等与生产无关的物品进入生产现场。3、凡进入洁净区的人员禁止化妆和佩戴饰品,如有化妆和佩戴饰品者必须先在总更洗手和洗脸卸妆,并摘取饰品。4、禁止携带食品饮料等进入车间。5、进入A/B、C和D级的人员需经过相应的培训及考核。级别 培训项目C、D更衣理论及实操、微生物知识等A、B更衣理论与实操、微生物知识、无菌行为规范等6、车间根据生产计划制定计划进入洁净区人员表,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人员按计划进入洁净区

8、。7、计划以外的人员需要进入洁净区时,应填写非计划人员进入洁净区申请表,经审核批准后方可进入。8、所有人员进、出洁净区都需填写进、出洁净区记录。9、进入车间前必须确认各洁净级别人数,不得超过验证过的最大人数。10、外来人员如需进洁净区,进入洁净区之前,应填写外来人员进入洁净区申请表,并交质量保证部批准后,由生产人员或QA人员引导,按文件规定的要求进入车间,且不得进行直接接触设备的操作及其它可能影响洁净区环境或产品质量的行为或活动。11、维修人员、校准人员、QA人员、管理人员进入洁净区,也应严格遵守车间所有相关的SOP。八、人员进入B级区1、进入B级区的操作人员需要先经过人员进出DC的培训并考核

9、合格,在DC级洁净区工作半年以上。2、参加B级区必须的培训及考核,经批准后允许参加工艺模拟或培养基模拟灌装。3、工艺模拟或培养基模拟灌装结束后,根据培养基灌装和工艺模拟的结果,确定允许进入B级区名单,并经QA批准,该操作人员可独立进入B级区进行相应操作。4、对于在B级区进行生产操作的人员,至少每年参加一次培养基灌装或工艺模拟。5、进入B级区人员应满足健康管理规定,健康状况应符合条件要求,不得患有传染病、精神病、体表有伤口等,并且通过D/C级培训。6、只有经过B级更衣资质确认合格的员工才能进入到B级区进行操作。7、离岗6个月以上的无菌操作人员在上岗之前,应重新进行B级区更衣资质确认。8、在工作中

10、发现无菌更衣不规范的员工,应重新进行B级区更衣资质确认。进入B级区资质培训要求车间安全管理微生物基础知识人员进出各级别洁净区SOP无菌行为规范物料进出各级别洁净区SOP无菌灌装工艺模拟验证无菌API工艺模拟验证考核合格并经过更衣确认,才拥有进入B级区资质九、人员洁净区注意事项1、不要将个人的手机手表首饰佩饰带入洁净区2、不要化妆或者使用容易造成洁净区污染的护理用品3、工作服(手套/头罩/眼罩/鞋套)必须有效阻挡人体污染物4、不得用手开关门,要用背部或者肘部,最好是非接触式5、任何操作应尽可能轻缓,幅度要小,避免对气流的扰动6、手指接触培养皿取样,手消毒7、生产操作时候,不得裸手接触药品,身体任何部位应尽可能绕开产品上空8、打开或者盖上培养皿是不得使身体任何部位经过上空9、触摸屏操作或者按键操作应使用手指背部10、物品洒落地上不要拣起来使用11、工作服尽量不接触墙面、设备,任何时候不得接触地面12、接触药品前必须手消毒13、尽可能不要讲话14、站姿、坐姿、操作动作一定要轻柔缓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