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方法 第3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周玉 课件 第5章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246222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8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分析方法 第3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周玉 课件 第5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材料分析方法 第3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周玉 课件 第5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材料分析方法 第3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周玉 课件 第5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材料分析方法 第3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周玉 课件 第5章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材料分析方法 第3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周玉 课件 第5章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分析方法 第3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周玉 课件 第5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分析方法 第3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周玉 课件 第5章(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篇 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第一章 X射线物理学基础 第二章 X射线衍射方向 第三章 X射线衍射强度 第四章 多晶体分析方法 第五章 物相分析及点阵参数精确测定 第六章 宏观残余应力的测定 第七章 多晶体织构的测定,2,第五章 物相分析及点阵参数精确测定,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定性分析 第二节 定量分析 第三节 点阵参数的精确测定 第四节 非晶态物质及其晶化过程 的X射线衍射分析,3,一、基本原理 X射线衍射分析以晶体结构为基础,每种结晶物质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参数,包括点阵类型、单胞中原子种类、数目和位置及单胞大小等 这些结构参数在X射线衍射花样中必有所反映 多晶体物质衍射线条的数目、位置以

2、及强度,是该种物质的特征,因而可以成为鉴别物相的标志 世界上不存在衍射花样完全相同的两种物质,因此可利用衍射花样与标准物质衍射卡片对照进行物相鉴定 衍射线条的位置由2决定,而取决于波长及晶面间距d,其中d是晶体结构决定的基本量。应用时,将待测花样和标准花样d及I系列对照,即可确定物相,第一节 定性分析,4,二、粉末衍射卡片(PDF) 粉末衍射卡片是物相定性分析必不可少的资料,卡片出 版以经历了几个阶段, 1) 1941年起由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出版 2) 1969年由起粉末衍射标准联合委员会JCPDF出版 3) 1978年起JCPDF与国际衍射资料中心联合出版,即JCPDF/ICDD 4)

3、 1992 年后的卡片统一由ICDD出版,至 1997年已有卡片47组,包括有机、无机物相约67,000个 图5-1为1996年出版的第46组PDF(ICDD)卡片,卡片中各栏 的内容见图5-2的说明,第一节 定性分析,5,一、粉末衍射卡片(PDF),图5-1 SmAlO3粉末的衍射卡片,46-394,第一节 定性分析,6,二、粉末衍射卡片(PDF) 1) 第1栏为物质的化学式和英文名称 2) 第2栏为获得衍射数据的实验条件 3) 第 3 栏为物质的晶体学数据 4) 第4栏为样品来源、制备和化学分析等数据,还有获得数据的温度,以及卡片的替换说明等 5) 第5栏为物质的面间距、衍 射强度及对应的

4、晶面指数 6) 第6栏为卡片号 7) 第7栏为卡片的质量标记,图5-2 粉末衍射卡片的说明,第一节 定性分析,7,三、索引 卡片档案索引按物质可分为有机相和无机相2类;按 检索方法可分为字母索引和数字(Hanawalt)索引2种 (一) 字母索引 按物质的英文名称排列。每行列数卡片的质量标记、物质 名称、化学式、衍射三强线的d值和相对强度、卡片序号 (二) Hanawalt索引 Hanawalt数字索引按最强线的d1值分组, d1值按从大到小 排列,每组内按次强线的d2值减小的顺序排列,而d2值相 同的几列又按d1值减小的顺序排列。条目中依次列出卡片 质量标记、8根最强线的d值和强度、化学式、

5、卡片号等 衍射花样中的三强线顺序常会因各种因素而有所变动,第一节 定性分析,8,四、定性分析过程 (一) 过程概述 晶面间距d 的测量 物相定性分析对d 值的要求并不很高。 在衍射图中取衍射峰的顶点或中线位置作为该线的2 值(准确到0.01),借助工具书查出(或利用布拉格定律计算)相应的d值 相对强度I / I1的测量 习惯上只测峰高而不测积分面积,峰高允许大致估计不需精确测量。将最高峰强度 (I1) 定为100,并按此定出其它峰的相对强度 目前的X射线衍射仪,一般通过数据采集处理,自动输出各 衍射峰对应的d、I 数值表 当获得按面间距递减的d系列及对应的I/I1后,物相鉴定按以 下程序进行,

6、第一节 定性分析,9,四、定性分析过程 (一)过程概述 1) 选取强度最大的三条衍射线,并将其d 值按强度递减的次序排列,其余按强度递减顺序排在其后 2) 在索引中找到对应的d1(最强线的面间距)组 3) 按次强线的d2 找到接近的几行。在同组中各行按d2递减顺序排列,这一点对寻索非常重要 4) 找到与d1和d2接近的数据,再依次查对第3、第4直至第8强线,确定最可能的物相及其卡片号 5) 选取卡片,将d及I/I1实验值与卡片上数据仔细对照, 若二者数据对应很好,即可确定物相,第一节 定性分析,10,四、定性分析过程 (二) 可能遇到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允许d 值偏离卡片数据,误差约0.2%,

7、 不能超过1%,尽管如此,有些物相的鉴定仍会遇到很多 困难和问题 在混合样品中, 含量过少的物相不足以产生自身完整的衍射图,甚至不出现衍射线 由于晶体的择优取向,其衍射花样可能只出现一两条极强的衍射线,确定物相也相当困难 多相混合物的衍射线可能相互重叠 点阵相同且点阵参数相近的物相,衍射花样极其相似,若要区分也有一定困难,第一节 定性分析,11,四、定性分析过程 (三) 自动检索简介 物相检索是一项繁重而耗时的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 的发展,目前的X射线衍射仪均以配备自动检索系统 1) 建立数据库,将标准物质的衍射花样输入并存储到计算机自动检索系统 2) 检索匹配,将待测样品的实验衍射数据及其误

8、差输入,尚需输入样品的元素组成信息以及物相隶属的子数据库类型(有机、无机、金属、矿物等)。计算机程序将之与标准花样匹配、检索和选择,第一节 定性分析,12,第二节 定量分析,物相定量分析的依据是各相衍射线的相对强度 用X射线衍射仪测量时,只需将式(4-6)稍加修改则可用 于多相物质。设样品有n 相组成,其总的线吸收系数为 l, 则 j 相的HKL衍射线强度公式为 (5-1) 因各相的lj 各异,故当 j 相含量改变时,总的l 将随之改变。 若j 相体积分数为 fj,试样被照射体积V为单位体积,则j 相被 照射体积Vj =Vfj = fj。式(5-1)中除fj 和l随 j 相含量变化外,其 余均

9、为常数,其乘积用Cj表示,则强度 Ij 可表示为 Ij = Cj fj /l (5-2),13,第二节 定量分析,一、单线条法 通过测定样品中j 相某条衍射线强度并与纯 j 相同一衍射 线强度对比,即可定出 j 相在样品中的相对含量。此为单线 条法,也称外标法或直接对比法 若样品中所含n相的线吸收系数及密度均相等,则由式(5-2)可 得 j 相的衍射线强度正比于其质量分数wj,即 Ij = C wj (5-3) 其中C为新比例系数。如果试样为纯 j 相,则wj = 100% =1, 用(Ij)0表示纯 j 相某衍射线强度,因此可得 (5-4),14,第二节 定量分析,一、单线条法 式(5-4)

10、表明,混合样品中j 相某衍射线与纯 j 相同一衍射 线强度之比,等于 j 相的质量分数 定量分析时: 纯样品和被测样品要在相同的实验条件进行测定 一般选用最强线 用步进扫描得到整个衍射峰,扣除背底后测量积分强度 单线条法比较简单,但准确性稍差,且仅能用于各相吸收系 数相同的混合物。绘制定标曲线可提高测量的可靠性,定标 曲线法也可用于吸收系数不同的两相混合物的定量分析,15,二、内标法 内标法需在待测样品中掺入标准物质S以组成复合样,根 据式(5-2),再考虑待测相A 和标准物质S 的密度,可得衍射 线强度和质量分数的关系 (5-5) (5-6) 二式中,wA和wS分别是A相和S相在复合样中的质

11、量分数; A和S分别是A相和S相的密度;l 是复合样的线吸收系数 上二式相除得,第二节 定量分析,16,二、内标法 (5-7) 若A相在原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wA,而wS是S相占原样品的质 量分数,则它们与 wA和wS的关系为 wA= wA ( 1- wS ), wS= wS ( 1- wS ) 代入式(5-7)得 (5-9) 式(5-9)是内标法的基本方程,IA / IS与wA呈线性关系,K为直 线的斜率,第二节 定量分析,17,二、内标法 内标法的斜率 ,通常由实验测得,为此要配 备一系列样品,测定衍射强度并绘制定标曲线,即IA/IS - wA 直线,其斜率就是K 应用时,用X射线衍射实验测

12、定IA和IS,根据已知的斜率K, 由式(5-9)可求出wA;或计算IA / IS值,查定标曲线直接确定待 测样品中A相的质量分数wA 内标法是最一般、最基本的方法,适用于质量吸收系数不同 的多相物质,但过程较繁琐,必须预先绘制定标曲线,第二节 定量分析,18,第二节 定量分析,三、K 值法及参比强度法 内标法是传统的定量分析方法,但存在较大的缺点: 绘制定标曲线需配制多个复合样,工作量大;有些纯样品很 难提取;要求加入样品中的标准物数量恒定;所绘制的定标 曲线又随实验条件而变化 为克服上述缺点,已出现很多简化方法,较普遍使用的是K值 法,又称基体清洗法。K值法源于内标法,只需将式(5-9)略作

13、 改变可得 (5-10) 式(5-10)为K值法基本方程,其中,19,第二节 定量分析,三、K 值法及参比强度法 内标法的K值包含有WS,当标准相加入量变化时,K值将 随之改变; 而 K 值法的 值则与标准相加入量无关 可以通过计算求出,但通常是采用实验获得。如配制等量 的A相和S相的混合样,由于 wA / wS = 1,所以 = IA / IS 应用时,加入已知量的S相,由复合样测出IA和IS,用已知 值,根据式(5-10)即可求得wA,20,第二节 定量分析,三、K 值法及参比强度法 将K值法再作进一步简化,可得到参比强度法。该法用刚 玉(-Al2O3)为参比物质,很多常用物相的参比强度K

14、值(I/IC) 已载于粉末衍射卡片或索引上。物质A的K值,即 等于该 物质与-Al2O3等质量混合样的两相最强线的强度比 当待测样品中只有两相时,因为此时存在以下关系 w1 + w2 = 1 和 ,于是 (5-11) 通过实验测得两相样品的I1/I2,再借用卡片上的参比强度K值 (I/IC),即可求出两相的含量w1和w2,21,用X射线法测定多晶物质的点阵参数,是通过测定某晶面 的掠射角,再利用公式计算求得,对于立方晶体有 (5-12) 冶金、材料、化工等研究领域的许多问题均需要点阵参数 的测定,如固溶体类型的测定、固相溶解度的测定、宏观应 力的测定、化学热处理层的分析、过饱和固溶体分解过程的

15、 研究等 以上研究中,点阵参数的变化通常很小(约10-5nm数量级)。 因此, 如何提高点阵参数测定的精度显得十分重要,第三节 点阵参数的精确测定,22,一、误差的来源 式(5-12)中,X射线波长 经过精确测定,有效数字可达 七位,对于一般的测定可认为没有误差;而干涉面指数HKL 是整数,也不存在误差。因此,点阵参数a的精度主要取决于 sin 的精度 角的测定精度与仪器和方法有关 X射线衍射仪法,误差2约为0.02,其误差除了与2 角测量精度有关外,还有参数选择、仪器调整等复杂的误差 照相法测定的精度较低(如0.1),其误差的来源主要有相机的半径误差、底片的伸缩误差、试样的偏心误差、试样的吸收误差等,第三节 点阵参数的精确测定,23,一、误差的来源 sin 随 的变化如图5-3所示,当 接近90时sin变化最 为缓慢。若 角的测量精度 一定,在高角所得的sin 要更 精确 对布拉格公式微分得 d/d = - cot (5-13) 说明, 当 一定时,采用高 角衍射线测量,误差将减小, 当 趋近90时,误差将趋于零 点阵参数测定应选择 角尽可 能高的衍射线测量,图5-3 sin 随 的变化,第三节 点阵参数的精确测定,24,二、图解外推法 实际上,难以在 =90的位置获得衍射线,但可以根据 多根衍射线的 角计算出相应的a值,以 的函数为横坐标、 a为纵坐标作一直线,直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