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240546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3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原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阶段性测评(期中)历史试卷(考试时间:上午7:30-9:30)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方答题栏内。1.礼、乐源自氏族社会的风俗习惯,被加进等级制度的内容而制度化。礼记中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这说明礼乐制度A.有稳定社会秩序的功效B.突出强调社会等级分化C.与宗法分封制互为表里D.促使社会风俗的同一化2.下

2、图为汉代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左三为周公,左四为成王)。对该图解释合理的是A.周公跪拜说明集权色彩异常明显B.四方来朝体现政权与族权相结合C.画像石对研究周代历史有借鉴价值D.画像石完全还原了周公辅政的情景3.古代儒者在阐述政治思想时往往将“君”与“国”混为一体,君主在统治理念上常常将“国”视为放大的“家”。这说明A.儒家思想促使“家国一体”观念的产生B.“家天下”取代“公天下”是历史进步。C.君主借助家庭伦理强化统治D.“家国同构”体现专制集权4.关于秦朝设郡的情况,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根据以上史料能够推定的是A.秦朝设郡数目不一B.秦朝没有设立洞庭郡C.洞庭黔中两郡范围重合D.秦朝

3、对湘西设郡管理5.秦汉官员以俸禄多少确定等级,汉代有十七八等级,最高者月俸350斛,每月收入为21875斤栗;最低的月俸8斛,合500斤粟。这说明秦汉A.官员职业性特征明显B.官员对百姓剥削残酷C.官僚体制严重失衡D.贵族政治已经废止6.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包括:粮食作物、蔬菜及染料作物栽培,桑蚕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此外,酒、醋、酱等产品的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业商业的互相影响B.田庄经济多样化经营C.自然经济的生产模式D.小农经济的基础作用7.钱穆评价三省六部制说:“论此三省之来历,尚书本事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也即是在

4、内廷掌理文件之意,侍中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唐代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执政长官A.导致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B.反映了官僚内部矛盾尖锐C.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D.调整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8.唐代谏官,多由门下省长官选取有学问、有气节的人充任,他们随从在宰相身旁,宰相有时不便同皇帝讲的话,多由谏官来讲。这反映出唐代谏官制度A.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B.改变了三省的运行机制C.有助于决策层沟通和谐D.有效限制君主独断专行9.造纸业在唐代达到新水平,宣州产的宣纸,洁白柔软,为书画家所钟爱;浙东产的藤纸,坚固耐用,颇受欢迎;益州产的麻纸,品种多样,美观精致,多用于皇帝诏敕和官府文书。这反映了A.南方文化水平

5、的提升B.手工业的地区特色明显C.官营手工业技术先进D.社会需求决定生产样式10.唐代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这表明唐代A.商税成为主要税收B.城市经济日趋没落C.坊市界限已经打破D.农村市场发展繁荣11.(南宋)高宗初年,“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麦价急遽上升,一斛至万二千钱”,南方农民“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这反映了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B.农民职业转化速度加快C.市场需求影响生产结构D.人口迁移改变经济地位12.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妇女有财产继承权,法律也允许妇女改嫁、离婚,甚至丈夫外出三年不归,女方就可以主动

6、提出离婚。这说明宋代A.妇女地位逐步提高B.理学影响范围有限C.三纲五常尚未出现D.儒家伦理已法律化13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期被一路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帝”, 与此相关的关公戏经久不衰。关羽地位的提升反映了A儒家吸收佛教思想发展B历史人物的脸谱化倾向C理学价值观的广泛传播D佛教因中国化兴盛不衰14总督始设于明朝,明初常遣尚书、侍郎、都御史至地方解决紧急问题或安抚军民,这些总督因事而设,事毕即撤;明朝中叶,总督近于定制,管辖范围在一省之上,多至五省,其作用主要是协调各省关系,防止各地方之间因互不相属而互相推诿。总督职位的设置A约束了官员权力滥用

7、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了地方三司分权D有效防止官员的腐败15从明代后期开始,一些儒生一改“束手谈心性”, 转而研究外国史、蒙元史、科技史,一大批关于农业技术、军事武器、医学制药的著作问世。这反映了A儒家开始关注现实问题B有识之士批判君主专制C程朱理学失去主流地位D时代特征推动学风转变l6在清代的1400个小城镇中,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大致有一半是府或省治的所在地;较大的城市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这反映了A经济水平决定政治地位B城镇是经济发展的缩影C多数城镇具有双重功能D商品经济冲击旧有体制17梭伦改革时规定,国家就政治事务发生党争时,公民不得袖手旁观;陈独秀指出“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

8、,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抗争,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所动心”。据此可知梭伦和陈独秀都强调A城邦利益高于个人利益B应该限制个人权利与自由C党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D公民意识对国家至关重要18.罗马法概论说:“从一定意义上讲,几乎所有国家的法律工作者都可以运用罗马法学说对本国的基本民事关系作出解释,并且也可以从本国的基本现实出发对罗马法学说作出自己的诠释。”这说明罗马法A体现万民法精神B符合自然法原则C具有普适性特点D注重实践中发展19它(文艺复兴)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为对象;而不像路德那样,以没有受过教育的广大人民群众为对象。因此,作为历史力量,它有明显的

9、软弱性。这说明文艺复兴A缺乏思想理性B反对“因信称义”C影响范围有限D属于贵族运动20马丁路德曾坦率承认从理性看来,基督教的很多观点荒谬至极,但他依然坚信“理性是魔鬼的妓女”;加尔文与天主教会合作,迫害著名的解剖学家塞尔维特。上述材料表明A科学与宗教势同水火B新教与罗马教会别无二致C新教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D宗教改革强调信仰至上21.16世纪初,佛罗伦萨香料价格为每磅20个格罗特,葡萄牙香料则为17个格罗特。佛罗伦萨商人因此被迫亏本出售胡椒。这种现象说明A葡萄牙是香料的原产地B佛罗伦萨经济地位下降C欧洲市场联系日益紧密D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22.新航路开辟以来,英国海军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因,

10、正是基于英国人的商业进取心以及由此引起的争夺殖民地的意识。这说明英国成为殖民霸主A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B海军力最的强大是根本保障条件C深于制度创新带来的政治优势D基于地理空间狭窄的危机意识23.1694年,威廉三世从支持他的辉格党中任命了枢密院成员,组成了辉格党内阁,但当时辉格党并不是议会里的多数党。据此可知当时A议会无法限制国王的权力B责任内阁制已经基本确立C权利法案遭到严重破坏D国王正确行使了自身权力24他们(启蒙思想家)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这说明A启蒙运动具有全球性B自然科学影响启蒙运动C牛顿定律具有

11、永恒性D启蒙运动推动科学革命25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总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占2639项,工业革命高峰期间的18001809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这表明A工业革命是一次技术革命B专利保护推动了工业革命C政府领导工业革命的开展D工业革命完善了专利制度26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关税”;南北战争后的宪法修正案中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这些规定A保证了三权分立的运转B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C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D完善了分权制衡的体制27.1831年英格兰南部的10个郡只有32

12、6万人口,却拥有325个下院席位,而北方的6个郡已经增长到360万人,在下院只占有68席。这种现象反映了A,两党政治正式形成B议会成为权力中心C议会改革的必要性D南北方矛盾的激化28据统计18861890年间,英国爆发的工人罢工事件多达53次;1894年美国爆发的铁路工人大罢工中,工人甚至占领了芝加哥政府,这发生说明了A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B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动荡C工业革命导致社会矛盾加剧D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9解读下图,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是A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贸易兴盛B以中国为主的朝贡贸易体系C工业革命下的世界市场体系D新航路开辟之初的世界状态30司马迁在整理历史材料时,“采经摭

13、传”,“涉猎者广博”,有书本的,有档案的,有自己采访的,对这些丰富的史料,他尽可能地进行选择和考订。这说明A司马迁是历史研究的开创者B史料搜集只有多元化才可信C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D历史研究必须清除主观因素第II卷(非选择题共7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5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梁启超认为,秦代实行专制,与秦始皇“夷六国”“扫封建”而设郡县密切相关。“有郡县,然后土地人民直隶于中央政府,而专制之实乃克举。亦惟以如此广漠辽阔之土地,而悉为郡县以未于中央政府,则非大行专制不能为功。中国自周末贵族政治撕灭,失去限制君权的阶级,致使专制政治不断得到加强。权臣于

14、国有利有并,但对于君主则病多于利,故欲行完全专制政体之君主,无不摧灭之”。摘编自张昭军“中国式专制,抑或“中国式民主”材料二自武帝以来,中国政府之组成,既不在于贵族,亦不出于军人,而为一种建立于民众信托之上之“文治政府”。盖操之于非宗教、非封建、非专制、非商业资本之另一中层阶级之手。此即后世之所谓“乡绅”与读书人,此即封建时代“士”者之化身。钱宾四先生全集(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认为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众信托之上之文治政府”的含义及形成原因。(8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治政府”,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4分)3

15、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从孔孟荀到董仲舒,儒学完成了由平民儒学到官方儒学的第一次转型和跨越,自此以下,两千多年间,儒学一直充当着国家意识形态的角色。儒学由民间进入宫廷后,借助强大的国家机器,尤其是教育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使儒学得以广泛传播和普及,并不断向周边国家和地区渗透。然而,官方化儒学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儒学发展的同时,也腐蚀着儒学的机体,曲解了儒学的精神,扼杀了儒学的创造力,甚至败坏了儒学的声誉。颜炳罡民间儒学何以可能?材料二元初统治者对文教、科举的不重视,大贡的知识分子不能进入仕途,他们或从事底层教育(书院、私塾),或进入底层政治系统,他们将理学的精神渗透在教育理念和地方政治治理中;还有一部分人因无法进入仕途,或选择隐逸著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