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8届高三第三次验收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240076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450.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2018届高三第三次验收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2018届高三第三次验收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2018届高三第三次验收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2018届高三第三次验收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2018届高三第三次验收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2018届高三第三次验收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2018届高三第三次验收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 2018 届高三第三次验收考试 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 34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51 分) l.战国至汉初,实行新的军功爵制。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 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军功爵制 A.有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 B.增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C.表明了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 D.导致了分封制度彻底瓦解 2.“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铺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 简单再生产。”这主要体现了小农经济 A.稳定性强 B.生命力顽强 C.基础脆弱 D.生产工具简单 3.汉文帝时,申屠嘉担任丞相

2、,在一次晋见文帝的时候,文帝的宠臣邓通举止傲慢。申屠嘉回到丞 相府之后,立即发出命令,召邓通诣丞相府。邓通免冠赤足,顿首谢罪。申屠嘉本打算杀掉邓 通,但是就在严辞训斥邓通的时候,文帝派使节召邓通入宫,邓通才免于一死。由此可见 A.皇帝与丞相之间矛盾日益激化 B.丞相垄断朝政,威胁皇权 C.丞相对官员有任免处置的权力 D.皇权严重削弱,形同虑设 4.唐高祖认为,汉高祖“拨乱反正”,从而出现了汉初的繁荣景象,他也要“拨乱反正”使唐朝高 强。材料中的“拨乱反正”是指 A.加强君主专制 B.恢复统治秩序 C.巩固中央集权 D.实行重农抑商 5.唐朝时,“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到末代,一些相当繁盛的草

3、市广泛分布在乡村中,成为政 府最基层的税收对象。这一变化表明 2 A.地方行政组织设置向基层延伸 B.宋朝乡村经济所占比重上升 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草市合法化 D.草市的税收满足了政府需要 6.有学者研究指出,宋代官僚士大夫是当时书画消费的主体,部分平民也趋之若鹜。这反映了宋代 A.城市经济繁荣促进文化世俗化 B.市民阶层形成带动大众文化品位提升 C.书画艺术变革加剧社会结构变化 D.书画消费成为社会身份构建的手段 7.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 11%。其原因可能是 A.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D.重农

4、抑商的影响 8.著名学者黄仁宇曾说:“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生活的时代社会环境把个人理 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材 料意在说明明朝 A.社会变革缺乏经济基础 B.专制统治压制人的理性 C.文化专制钳制国人思想 D.封闭社会阻碍文化交流 9.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 “南洋宋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 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中的“禁” A.阻碍了农产品商品化进程 B.推动了民向正当贸易的发展 C.保障了对外贸易出超地

5、位 D.导致了东南沿海民生的困境 10.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都是朝着某种善而创建的,至善是城邦的最高追求,对于城邦公民来说, 幸福无疑是最高的善。据此判断 3 A.只有拥有知识和道德才能达到善 B.民主政治的本质是实现公民幸福 C.善是城邦居民参政的基础性条件 D.追求幸福是城邦活动的最终目的 11.公元前 326 年,罗马通过了彼提利阿法案,依照法律规定,债务人以他的财产而不是以人身对 债主负责。这一规定 A.保证了平民的公民身份和权利 B.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C.解决了平民迫切要求的土地问题 D.扩大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 12.在 15 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 的印刷出

6、版物中 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 古典书籍。从 1500 年到 1520 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 33%,而与宗 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 27%。上述变化表明 A.人文主义思想传播迅速 B.宗教改革打击天主教会 C.古典作品受到高度重视 D.印刷引入促进文化繁荣 13.路德指出,只有那些努力工作的人才更容易为上帝所接受。加尔文认为,一个人能否获得拯救, 在他出生之前就己经由上帝注定了,他毕生所能获得的财富就是上帝慈悲的证明。二人的主张 都 A.体现了崇尚现世享乐的价值观 B.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C.有利于打破宗教的思想束缚 D.肯定了个人奋斗的主导作用

7、14.弗朗西斯培根说:“通过在我们时代已开始习以为常的远距离的航海和旅行,人民已揭露和发 现了自然界中许多可使哲学得到新的光亮的事物”并表示自己渴望成为新知识界中的哥伦布。 这反映了 A.科学家普遍支持海外殖民扩张 B.海外扩张促迸了科学发展 C.科学事业的发展依赖海外扩张 D.地理大发现是科学革命的起点 4 15.1600 年,在欧洲社会的各阶级中,都可以看到对巫术和魔法的信以为真,学术性的书籍仍在撰 写相关主题,有学识的作家和法院的法官由于巫术和魔法所引发的忧虑,可能比普通人更大。 到 1700 年,女巫、魔法师、杂乱的各种妖术伎俩统统从精英文化中消失了,但它们还留在普 通人的脑海里,他们

8、把魔法区分为好魔法和坏魔法: 好魔法能揭开自然的“秘密”坏魔法 会引起伤害。这种现象表明 A.精英阶层深受科学革命影响 B.普通大众缺乏理性精神 C.经济发展导致社会分化严重 D.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差别显著 16.“在重商主义时代,一个幽灵困扰着欧洲,这便是担心像西班牙一样因富于黄金,贫于生产, 以及由可怕的贸易逆差而被毁灭。”这一认识客观上 A.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B.刺激了西欧的殖民扩张 C.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 D.促进了英国制造业发展 17.“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 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

9、,更凭精明的 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可见工业革命 A.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 B.造成社会人际关系紧张 C.加速贵族阶层的衰落 D.推动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8.18 世纪中期,伏尔泰曾为因亵读路旁十字架的罪名而被处决的青年拉巴尔鸣冤,还竭力为被判 处死刑、留有恶名的新教徒让卡拉(被控告为阻止儿子皈依天主教而将其杀害) 昭雪,这 些活动说明伙尔泰意在 A.反对天主教会 B.宣扬信仰自由 C.抵制宗教狂热 D.倡导天赋人权 19.19 世纪上半期是各种“主义”涌现的时期,“自由主义”第一次出现在 1819 年,“激进主义” 在 1820 年;社会主义在 1832 年;“

10、保守主义”在 1835 年。“个人主义”、“立宪主义”、 5 “人文主义”、“女权主义”等都出现于 30 年代,“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在 40 年代出 现。这些“主义”的出现表明 A.工业革命开启思想多元化时代 B.民主化进程保障思想自由 C.资产阶级革命需要理论指导 D.文化学者力图建构思想体系 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18 世纪后期和 19 世纪初叶的大部分科学进步不是像 在 17 世纪那样来自牛津、剑桥和伦敦,而是来自利兹、格拉斯哥、爱丁堡、曼彻斯特,尤其 是伯明翰。这反映出 A.工业革命是科学革命的根源 B.19 世纪科学革命的中心发生转移 C.工业革命推动科学革命

11、深入升展 D.科学进步是工业革命的必要前提 21.1861 年,伦敦有家报纸注意到时:“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 9/10 的议案是通过政府之手。 ”这反映出 A.下院的职责是通过政府议案 B.民主政治的完善 C.议会对政府具有行政监督权 D.内阁权势的扩张 2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 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A.总统有控制议会的权力 B.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C.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 D.行政权力高于立法权力 23.19 世纪晚期,德国迅速完成资本主义工业化,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走完了英国用一百多年 时

12、间走过的道路,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变为一个现代高效率的工业技术国家。导致这一变化 的主要原因是 A.宗教改革的推动 B.民主政治的建立 C.国家统一的完成 D.科学技术的发达 6 24.1895 年,恩格斯指出:“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 铲除资本主义生产的程度。”恩格斯这-观点 A.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B.体现了对巴黎公社革命的反思 C.认清了工业革命的历史局限性 D.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开放扩张性 25.密尔认为,代议制民主政治下,“它”的第一个职能是:“谴责那些该受责备的行为,并且, 如果组成政府的人员滥用职权,或者履行责任的方式同国民的明显舆论相

13、冲突,就将他们撤职, 并明白地或事实上任命其后继人。”可见,材料中的“它”具有 A.立法创议权 B.最高司法权 C.行政监督权 D.议案否决权 26.2016 年 9 月 28 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投票,强行通过了允许“9.11”恐怖袭击事件幸存 者和遇难者亲属起诉沙特阿拉伯政府的法案,拒绝了奥巴马的总统否决。根据美国宪法 A.该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B.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C.总统可提起全民公决 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27.考茨基认为,俄国革命只有在同西欧革命同时发生的情况下,才可能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如 果要把十月革命说成是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只能是一

14、个 注定要夭折的“早产儿”。考茨基意在说明俄国十月革命 A.必然以失败告终 B.违背马克思主义 C.不具备客观前提 D.具有苹命首创性 28.下面是 1922-1926 年间苏联与外国资本家达成的租让合同数量变化示意图。图中的变化反映了 苏联 7 A.新经济政策逐渐废止 B.收缩外来资本的比重 C.反击西方的经济封锁 D.探索经济建设新模式 29.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工业复兴局对遵守最高工时最低工资的雇主颁发蓝鹰标末,并号召消费者 购买标示蓝鹰标志的产品。对此,有人在媒体上发表如下漫画,作者 A.坚决反对法西斯 B.拥护国家干预经济 C.指出集权思想弊端 D.质疑新政侵犯自由 30.英

15、国历史学家理查德克罗卡特在五十年战争: 世界政治中的美国与苏联(1941-1991)中强 调:冷战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互动的产物,“必须把美苏关系看作一个互动的过程,而不是一 方对另一方的行动过程”。这表明作者认为 A.冷战是美国对苏联挑战的回应 B.美国的误判和扩张导致冷战对抗 C.对于冷战美苏都负有一定责任 D.意识形态对立是冷战爆发的根源 31.有人把 20 世纪 50 年代苏联某领导人进行的改革喻为试图“两步跨越鸿沟”,也有人把另一位 苏联领导人进行的改革比作“手术刀不是挥 8 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这里谈到的两位领导人分别是 A.斯大林、赫鲁晓夫 B.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 C.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 D.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 32.1973 年以前,法国的通胀率一直被控制在 10%以内,但在 1974 年首次突破两位数达到 15.2%, 此后直至 1981 年,这一数字基本均在 10%以上。这一局面 A.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弱化 B.证明人民资本主义失败 C.说明经济危机始终如影随形 D.影响一体化的外交政策 33.“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 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 别是 A.科学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