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240057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7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抚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省抚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省抚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西省抚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西省抚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抚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抚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历史 卷面总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100 分钟 第卷(选择题,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最符合题目要求。) 1.家族受封,有自己的领地,有自己的国号,这是家族的历史。后来家族有人做了皇帝,享族交成 了王朝原来的国号成了新王朝的国号,这叫“化家为国” 。下列输代不属于化家为国的是 A秦 B汉 C曹魏 D北宋 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 “在封建时代,本来有很多家庭有他们世表的特权,这些 告所谓费族。但从秦汉

2、以后单只皇室一家是世装的,政府里便没有第二个职位,第二个家庭。 可以照样承袭。 ”这一历史现象表明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B.分封制度已退出历史舞台 C.选官用官权力已收归到中央 D.宗法血缘制度的逐渐瓦解 3.唐代任官制度规定,五品以上高官的任命,先由中书门下审核。然后以君主的名义颁发委任状, 品以下则由更部任命但是。读官补糊(七品) 拾道(八品)和监察御史(八品)的任命方式却与五 品以上高官完全一样。这反映了唐代 A.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B.官吏任命方式相对混乱 C.监察与行政职权分立 D.三省体制制约了皇权 4.“军国重事,天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

3、之封建。而汉、唐 州郡地政府之地位,那不再得。此制大体上 2 为明、清所承装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 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 “这说明该制度 A.是中央派出机构,非地方行政机构 B.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地方政事推 进 C.所辖地区广阔,并且拥有较大权力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所沿 用 5.定窑创烧于唐朝后期,北未是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靖康之变”后,定窑由于连年兵而逐渐衰 落和废弃: 金朝定容瓷业得到了恢复: 到了元朝,定窑在政府管制下逐渐没落。由于窑火的熄 天,遗址在 20 世纪 30 年代以前并不为世人所知。以下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中

4、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唐朝 B.古代定窑产品行销南北各地 C.瓷器生产受社会局势影响 D.宋代是中国制瓷业鼎盛时期 6.生活于嘉靖至万历年间的苏州名士王世贞和安徽文士詹景风曾一起议论苏州文士和徽商密切交往 的情况。王世贞说:“新安贾人见苏州文人如蝇聚一膻。 ”詹景风说:“苏州文人见新安贾人亦 如蝇聚一體。 ”这反映出明中后期 A.士商交往,相互影响 B.文士清高,不同流速 C.商贾逐利,世风日下 D.政治腐败,官商勾结 7.唐通典云:“东至宋(今商丘)、注,西至歧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撰丰溢,每店皆有驴 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骚驴。南指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 供商旅,远适

5、数十里,不持寸刃。”材料体现出唐代 A交通便利促进商业发展 B对外经济交流十分繁盛 C坊市制度己经名存实亡 D区域贸易促进城市繁荣 8.“云梦秦简”是指 1975 年 12 月在湖北省云梦县路虎地察夏中出土的大量竹简(文字)其中, 为 吏之道说。 “以此为人君则鬼(建为怀,和柔的意思),为人臣则忠,为人父购在(慈),为人 3 子则.君鬼臣忠,父茲(慈)子孝,政之本(也)”材料可以证明秦朝 A.“以使为师,以法为教” B.并没有充全排斥偶家思想 C.官吏注重修身养性 D.主要是竹简与毛笔书写文字 9.“从 3 世纪到 13 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建渐落后了。 ”中国

6、“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 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一能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 。材料表明 A.封闭性强导致落后 B.重在思想不断解放 C.中国缺乏理性精神 D.西方注重科学研究 10.从灭南宋之后湖广、江西、江淮、陕西数省的辖区均与中书省直辖区“雅里“接壤。其治所均 在与京师最近的水陆交通线上,也不难襄见行省代中央“分镇方面之职能是相当突出的。这反 映了元代行省 A.战略地位的相当重要 B.代表中央分取各地的使命 C.实现了地方高度自治 D.削弱了地方与中央的联系 11.辛亥革命后, “自由、平等、民主

7、”的观念在当时并未成为人们内心的坚定信念, 中华民国临 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皇权思想依旧在,袁世凯 1915 年称帝、张勋 1917 年拥溥仪复 辟等等,在推动政治现代化方面,材料留给我们的借签意义是 A.北洋军阀是中国进行政治现代化的主要障碍 B.政治现代化需要一定程度的经济现代 化支持 C.皇权思想导致革命派挽教民族危亡努力失败 D.政治现代化需要有民众的现代化观念 为基础 12.有学者指出: 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 4 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 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方炮制,而是由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 成一致意见。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8、.推翻清朝统治成为社会共识 B.仅凭暴力不能使革命胜利 C.对袁妥协是革命党人正确选择 D.妥协与斗争都是革命方式 13.1927 年 2 月,瞿秋白在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说: 工人阶级要以自己做主干,集合农民兵 士及一般反帝国主义的革命分子于国民竞使国民党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而自己努力做这一革 命中心的元核一领导者。这一阐述 A.开始认识到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B.准各改组并掌握国民党领导权 C.维续追随国民党维续国民革命 D.触及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问题 14.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抗战期间就乐观地断言,“现在中国与日本打仗,是中国在近代处境最危 的时候,但不是中国在近代地位最劣的时候。中国在近代地

9、位最劣的时候,已经在二十年前过 去了。我们的时代是中国中兴的时代,而不是中国衰亡的时代。材料中“中国在近代处境最危 的时候”是指 A.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 B.国共两党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C.中国经济军事实力不如日本 D.日本要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 15.年轻的胡适在 1917 年从美国妇来时表达了“十年不谈论政治”的决心,似乎表达了整个新文化 界的普遍情绪。这表明当时 A.政治改革的成效不大 B.新文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C.学者们崇尚思想革命 D.民众对政治教国不感兴趣 16.毛泽东曾说。 “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 利于革命,也是错误的。因

10、为半殖民地牛国的革命,只有农民的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 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 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 ”毛泽东意在强调 5 A.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作用 B.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主力军 C.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作用要结合 D.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7.新中国成立初期, 相声行内铁闻曾记录一件事,当时北京“折唱八角效“演员在某印刷厂演 出“折唱”前,使了传统笑热话反正话来博取掌声(如“孙猴子,猴孙子”等)结果,台下 的工人提出“我们不听这些对我们没有教育意义的旧玩艺” “我们开晚会不光是为了开心取笑、 滚热闹我还要在娱乐里领受教育”这种现象 A.说明当时文艺事业异常繁荣 B

11、.反映了新旧文艺理念的冲突 C.说明传统艺术已无存在必要 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影响 18.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反对私营工商业者不法行为的“五反”运动中,提出了违法不违法,对资 产阶级是一个政治标准”的口号这类口号的贯物 A.易导致经济问题的政治化 B.扩大了新生人民政权的统治基础 C.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特征 D.会阻塞民众参与民主政治的渠道 19.新中国某年国家的基本建设投资从 38 亿元压到 56 亿元,积第率从 39.6%路到 10.4%;钢产量从 1860 万吨压到 667 万吨。该年最可能处于 A.土地改革后期 B.大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20.20 世纪

12、 90 年代中期,我国提出了“做国际社会中负责任大国”的外交理念,并在国际政治实 践中开始了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除了倡导建立大国之间的“伙佯关系”外,还提出了“尊 重世界的多样性”等主张。这些新外交思想的提出 A.有利于深化中国的改革开放 B.有利于世界各国接受中国 C.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折 D.表明我国冷战思维的结束 21.孟德斯鸠曾不止一次用渔网的比喻来解释“政治自由”: 在一个治理良好的政府下,人民处于 6 法律之下.尽管像鱼身处渔网之中,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这反映了他 A.提倡受法律保护的自由 B.推崇分权制衡下的民主 C.主张推翻封建专常制度 D.强调政治自由的重要性 22

13、.1964 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 “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生义是国际紧 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 ”1973 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 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 , “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 。材 料说明不结盟运动国家 A.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争夺 B.意识到美国严重威胁他们的安全 C.欲建立他们主导的国际政治秩序 D.根据国际形势变化调整斗争目标 23.亨廷顿认为,在多文明的世界里,建设性的道路是弃绝普世主义,接受多样性和寻求共同性。 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

14、国际秩序 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这里的“多文明“指的是 A.不同文明并存与发展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政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不同社会制度的冲突 24.黑格尔说,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和掠夺,但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 土地和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地上,而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圈子。 据此推断,海洋对古代希腊文明发展的深远意义在于 A.公民团体形成 B.城邦体制产 C.商品经济发达 D.民主自由意识强烈 25.古罗马政治体系中有三个支柱: 执政官具有王制的色彩,元老院具有贵族制色彩,部落大会则 具有平民政制色彩,三种制度精神共处于一个统一的国家体系中,这体现出古罗马政治的重要 特点 A.三权分立 B.共和主义 C.君民共主 D.中庸折中 7 26.有学者说“(西欧)以前的社会中,知识分子与大众之间在教育水平上的隔阅,现在则仅为程度 高低的细小差别。从表面上看这种变化与机器革命没有任何联系,但事实上正是机器革命才使 世界上渐渐消除了文盲阶层” 。其意在说明 A.大众教育开始在西欧兴起 B.工业革命促进了教育下行 C.社会精英成为变革的主体 D.机器生产有利于社会平等 27.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1944 年出版中指出:“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 所以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