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234819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3.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 他们几位为苏联做了些什么呢?他们的所作所为给苏联带来了哪些影响呢?,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一、赫鲁晓夫的改革(1953-1964),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课标要求: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

2、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赫鲁晓夫(1894年1971年),1.背景:,(2)斯大林体制的弊端,(1)二战结束,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3)农业问题尤为突出(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4)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地位日益巩固,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大背景,(5)苏共二十大的召开,打破了人们对斯大 林的个人迷信,1953年为斯大林送葬,1956年苏共“二十大”现场批判已去世的斯大林,1.背景:,2.内容:,农业,收购制;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牲畜;,开垦荒地;开展玉米种植运动;,卖拖拉机等农机给集体农庄。,工业,下放企业

3、管理权到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推行物质利益原则。,改革重点,不顾自然发展规律,失败,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表,引自陆南泉苏联经 济体制改革史论,1953年1963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0.5,是美国的2倍。,课本第78页,农业:,工业:,1961年,苏联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苏联宇航员加加林,1954年6月27日,苏联科学家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邮票),3、结果:,(1)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1964年随着赫鲁晓夫的下台,改革失败。,4、失败的原因:,一、赫鲁晓夫改革(19

4、531964),4、失败的原因:,(1)经济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2)提出“20年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实际。,(3)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4)赫鲁晓夫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根本原因,左倾,赫鲁晓夫宣称苏联的共产主义是家家都能吃上“土豆炖牛肉”,赫鲁晓夫性格比较专横跋扈, 脾气暴躁,举止粗俗; 他的决策常仅凭他的直觉,有很大的随意性,朝令夕改,使改革缺乏科学性和全局性,在联合国大会用皮鞋敲桌子,有辱斯文,丑态百出.,苏联政治家布尔拉茨基写到:“赫鲁晓夫不仅是环境的牺牲者, 而且也是其性

5、格的牺牲者。”,黑白相间的构图,代表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的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赫鲁晓夫墓,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C、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C,5/21/2019,赫鲁晓夫改革的深远意义在于: A.取得一定成效 B.提出了“

6、建成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 C.迈出了苏联经济改革的步伐 D.完全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C,序幕,赫鲁晓夫改革值得肯定的是 A彻底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B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C使苏联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D彻底冲破了个人崇拜的束缚,B,5.赫鲁晓夫病逝后,有人为他树立了一块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墓碑,似乎印证了他功过间杂的一生。下列对赫鲁晓夫的改革评述符合事实的有 改革从农业开始,符合苏联当时的迫切需要 玉米运动解决了苏联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 改革缺乏全面思路,盲目性很大 苏联工业增长,人民生活有较显著的改善 A. B. C. D. ,C,17,【典题回顾】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说:“我当过工人,那时候没

7、有社会主义,可有土豆;如今社会主义建成了,土豆却没了。”为解决“土豆没了”的问题,他采取的举措有( ) 实行余粮收集制 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 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推行“加速发展战略” A B C D,B,勃列日涅夫 1906年1982年,勃列日涅夫为人谨慎,秉性保守,习惯于因循守旧。他在开会或讨论问题时,总是先听大家发表看法,然后尽量照顾各方面的立场和利益加以折中,采取中间路线。所以,有人称他为“妥协能手”。,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1、目的:,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2、内容,工业:,农业:,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

8、个人副业的限制。,推行新经济体制:运用价值规律, 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改革重点,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20,材料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们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80年代上半期,苏联人均生活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3左右。广大人民群众不满的情绪越来越强烈,渴望改革现状的呼声日益高涨。,思考:材料体现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改革的 什么特点?这种改革对苏联产生哪些消极影响?,优先发展军事工业(重工业)。人们生活水平没有提高,

9、 人民不满情绪强烈;经济水平与西方国家差距拉大; 国民经济比重失衡加剧。,3、结果(失败),(1)20世纪70年代下半期经济发展速度缓慢,(2)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工业总利润由1965年的225亿卢布提高到1970年的560亿卢布; 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由19611965年间的6.1增加到19661970年间的7.7。,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5/21/2019,从战略核导弹的数量对比看, 1962年美国占有多一倍的优势, 1969年双方已成平手, 1978年,苏联拥有的洲际弹道导弹 和潜射导弹数都超过了美国, 常规武器方面苏联原本就拥有数量优势,美苏军事实力对比的天平已向

10、苏联一端倾斜。,3、结果,执政前期,经济增长加快,军备力量大为增长,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人民生活有所改善。,执政后期,经济发展停滞,80年代经济全面滑坡。,3、结果(失败),4、失败原因:,(1)认为苏联已建立发达社会主义,所以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2)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3)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失败根本原因,脱离国情,“冷战”,两极格局,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1983年时的 苏联导弹,1962年美国比苏联多一倍核导弹。 1969年双方已成平手, 1978年,苏联拥有的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导弹数都超过了美国。,发展军备必然依赖重工业,重工业比例更

11、大; 军备竞赛最终成为苏联经济难以承受的重负。,5/21/2019,他无视70年代末,世界兴起的新技术革命,坚持计划经济理论与实践.他被暂时的繁华表象所迷惑,改革半途而废了。有人这样描述苏联的窘境:“苏联的火箭可以以惊人的准确性找到哈雷彗星并飞上火星,其宇宙飞船可以遨游太空,但其汽车却缺乏足够动力,故障频出并且耗油惊人;许多家用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以至于苏联人开玩笑说本国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从下图看这些改革对苏联的影响是( ) 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 从长期而言,都以失败而告终 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

12、 两者的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A B C D,D,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这些改革对苏联经济建设的作用是 两者的改革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 从长期而言,都以失败而告终 失败的共同原因是没有从根本上触动斯大林模式 两者都在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内进行 A B C D,同,14名政治局委员中,60岁以上者占92.9,其中70岁以上的占57.1,平均年龄比1964年时提高了近10岁。,勃列日涅夫去世后, 1982年到1985先后换了两任。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先后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但很快因年老多病去世。,戈尔巴乔夫(1931年),三、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19851991),

13、他是一位苏联政治家,从1985年至1991年他是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他在职时期的政策导致了冷战的结束,他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他的改革政策也使得苏联解体。,1、背景:,(1)1985年,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2)他认为:苏联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才能挽救危机。,2、内容:,三、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19851991),2、内容:,(1)开始阶段:经济领域,改革的方向和原则: a.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式管理经济; b.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c.提出“加速发展战略” 改革的问题: 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使原本已严重畸形的经济

14、结构更加失调。,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从根本上触动了经济体制,三、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19851991),实质: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5/21/2019,斯大林模式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左右着苏联的发展。尽管苏联领导人几次试图改革创新,但始终未能触及体制的根本痼疾。而戈尔巴乔夫最后的一剂“猛药”,最终导致苏联分崩离析 而瓦解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戈改革不是去革除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3、结果,失败, 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使经济结构更加失调, 宏观政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中阻力重重,

15、 后转向政治改革:国内局势逐渐失控,1991年苏联解体,三、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19851991),思考:苏联经济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打破斯大林模式,为什么戈尔巴乔夫打破了斯大林模式,其经济体制改革却仍然遭到了失败?,“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5/21/2019,斯大林模式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左右着苏联的发展。尽管苏联领导人几次试图改革创新,但始终未能触及体制的根本痼疾。而戈尔巴乔夫最后的一剂“猛药”,最终导致苏联分崩离析 而瓦解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改

16、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戈改革不是去革除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氏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戈改革不是去革除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对这句话得理解正确的是: A.戈氏坚持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模式 B. 戈氏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同时 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A OR B,B,5/21/2019,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异同点?,指导思想:同: 都改革经济体制的弊端,异:戈尔巴乔夫出民主社会主义,内容:都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