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成果.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231774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成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成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成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成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成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成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成果.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的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 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核心是(A)A 无产阶级的领导 B 人民大众的参与 C 反帝 D反封建解析 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的革命。2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是 (B)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 独立自主 D改革开放解析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和工作路线。3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合作社经济的基础是(B)A公有制 B 所有制 C私有制 D半公有制解析 所有制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合作社经济的基础4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成果为(D)A建立了中国共产

2、党 B五四运动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 毛泽东思想5 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就是(D)A建立中国共产党 B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C 建立了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D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二 判断题1 “人民战争“这个概念是毛泽东首先你提出来的。 (X)2 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是军队数量多少和准备的好毁 (x)解析 人民群众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3 战争就是战争,和平就是和平,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 (x4 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对)5军队就是单纯的打仗,不论是革命的军队还是反革命的军队无一例外。 (x)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论一 单

3、项选择1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B) A改革 B发展 C 稳定 D 以人为本解析 胡锦涛指出: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2 邓小平理论是(B) A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流派 B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C产业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D 战争与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解析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3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D) A准确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 明确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C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 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4、会主义的命题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C) A抓住时机加快发展 B发展是硬道理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解析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5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体系概括,揭示了(A) A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B社会主义的共同属性 C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 D社会主义的基本范畴解析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科学概括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6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 经济发展同人口多,资源贫乏的矛盾7一切从实际出

5、发,最根本的就是要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国情和实际是(D) A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 B 人口多,底子薄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 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8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三部的目标是(A) A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B21世纪中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D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9 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D) A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B 讲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C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 D 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10 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党在社

6、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C)A 发展战略 B 基本纲领 C 基本路线 D 基本目标第三章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 单项选择。1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是在(D)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 党的十五大解析 邓小平理论起始于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初步探讨,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选项a 党的十二大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b项首次提出了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c 项首次提出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 一种社会主义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C) A能否使被压

7、迫阶级翻身解放 B 能否做到分配上的公平 C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样建设社会主义 D能否做到在占有生产资料上的公平 解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社会制度是上层建筑,衡量是其是否具有优越性的标准是看这种制度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会使相应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制度合理公平。3 建设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国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C) A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B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 C什么是社会主义,则样建设社会主义 D 计划于市场的关系解析 “什么是社会主义,则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根本问题,它涵盖了经济

8、,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是在总结了建国以来实践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来的。只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才能保证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不断前进。4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现实依据是(B) A当代世界的变化 B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 C国情和党情的变化 D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解析 A,C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现实依据,D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依据。5 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理论依据基础是(B)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D社会主义本质论解析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二 多项选择1 邓小平理论与

9、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它们在下列那些方面是一致的(ABC) A基本原则和基本立场 B 思想基础 C 对根本任务的认识 D 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解析 任何理论都是其所处时代的历史条件与实践课题的产物。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产生的环境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环境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 毛泽东死刑邓小平理论是(ABCD)A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B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C指挥我国人民推动我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精神力量 D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解析 毛泽东

10、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科学理论,都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结合中国实际,并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从而形成了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理论。3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科学理论体系的时间,这一时期提出了(AD)A 社会主义本质论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实行改革开放 D“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解析 邓小平作为一种科学体系,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步形成,逐步发展并形成轮廓和走向成熟。每一个阶段都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 B ,C项是在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时期提出的,为干扰性。4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ABCD) A理论依据是马列主义,毛泽

11、东思想 B 时代依据是时代主题转换和新科学革命的兴起 C现实依据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D历史依据是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5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在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ABCDA 提出了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B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C强调发展是硬道理 D提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解析 邓小平南方谈话给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从而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 判断题1检验真理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X)解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著作的正确理论,但一定要符合实际条件才能其指导作用,只有将马克思

12、主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起巨大的指导作用。2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同党内”左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形成的 (V)解析 毛泽东同志在国内革命战争中针对敌强我弱的形势提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与敌斗针方针,反对左倾机会主义。3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命题的明确提出是在党的十二大。 (X)解析 十三大提出的4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X)解析 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5 1978年邓小平支持和领导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具体针对的问题是“两个凡是“ (V) 四 简答题1 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答: (1)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

13、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同各国实际相结合。(2)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3)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所以说,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一单项选择 1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其所要实现的历史任务来说,是(

14、C ) A发展生产,解决人民温饱的阶段B加快发展,实现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阶段C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的阶段D完全实现现代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阶段解析 A 项是“三步走”第一阶段生活指标;B项是第二部生活指标;C项才是第三部的生产与生活双重指标;D项则拔高了指标。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可逾越性主要是由(A)A生产力发展不可逾越决定的B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决定的C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决定的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决定的B错误 因为生产关系是可以逾越的,不可逾越的是生产力。市场经济固然不可逾越,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首先决定与生产力,其次才是经济运行机制或资源配置。D项同样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性决定因素。3我国立国治国的根本方向是(A)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D坚持共产党的领导ABCD 为四项基本原则,它规定着社会主义的基本性质,从根本上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是我们立国的根本方向。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