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互联电力系统最优备用模型.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206859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99 大小: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互联电力系统最优备用模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区域互联电力系统最优备用模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区域互联电力系统最优备用模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区域互联电力系统最优备用模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区域互联电力系统最优备用模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互联电力系统最优备用模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互联电力系统最优备用模型.doc(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区域互联电力系统最优备用模型姓名:史美娟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吴杰康20070609区域互联电力系统最优备用模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用电负荷持续增长,装机容量相对不足,因而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电力不足现象。电力不足制约了各地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同时由于系统充裕度水平的下降,影响了区域互联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因而,确保区域互联电力系统保持充足且合理的备用容量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电力系统在各种情况下的备用容量进行了简要分析,其中重点研究了区域互联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以备用容量最小建立了区域互联电力系

2、统最优备用容量数学模型,此处的备用容量包括瞬时响应备用以及分钟旋转备用、分钟非旋转备用。本文重点推算了多区域互联电力系统的联络线功率增量方程,以及区域互联电力系统频率偏差与区域备用容量的关系表达式。针对问题的具体特点,运用自适应免疫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充分考虑了频率偏差、负荷的随机波动以及区域互联系统运行的各种可靠安全约束,分别对三个独立的电力系统以及通过交直流联络线互联组成的区域电力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可以得到一天中个时刻的弹性备用容量。对三个独立电力系统的算例表明: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扩大以及装机容量的逐步增大,最优备用容量占最大负荷的比例会逐步减小,可以减小。对区域互联系统的算例表明

3、:当区域系统互联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区域系统的备用容量,互联区域系统比各个独立系统的备用容量要减少,节约了互联区域电力系统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区域互联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区域系统的负荷突增使区域系统的总备用容量有所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比较小,即负荷突增使区域系统的最小备用容量减小,最大备用容量不变,一天中的弹性备用容量有所减小。具体的说,当负荷突增量为日最大负荷的时,最小备用容量减小了;最大备用容量不变仍为;平均备用容量增大了;一天中的弹性备用容量介于之间,即减少了;区域互联系统的总备用容量相对于预测负荷时的总备用容量有所增加,即增加了。通过对三个独立电力系统和区域互联电力系统的仿真计算

4、与比较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合理性、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关键词:区域互联电力系统最优备用容量频率偏差自适应免疫遗传算法,(),(),;。;:;广西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和相关知识产权属广西大学所有,本人保证不以其它单位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或使用本论文的研究内容。除已注明部分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为获得其它学位而使用过的内容。对本文的研究工作提供过重要帮助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明确说明并致谢。论文作者签名:二畸年月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大学关于收集、保存、

5、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都内容。请选择发布时间:口即时发布口解密后发布(保密论文需注明,并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白电导师签名:年月知句广西大茸页士掌位论文区域互二联电力系统曩优鲁用模型第一章引言研究目的与意义现代电力系统是由发电机组、变压器、输配电线路和用电设备等很多单元组成的,是一个分布地域广泛的复杂非线性动力系统。目前,随着全国联网、。西电东送”和南北互供的发展,一个更庞大的电力系统正在逐步形成。联网实现了更好的电能互补以及跨区域的电能利用,使整个区域电力系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电能具有“发电、输电、配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