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解析word版---高考浙江选考生物一轮单元检测卷(第五单元)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9194318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9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解析word版---高考浙江选考生物一轮单元检测卷(第五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精校解析word版---高考浙江选考生物一轮单元检测卷(第五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精校解析word版---高考浙江选考生物一轮单元检测卷(第五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精校解析word版---高考浙江选考生物一轮单元检测卷(第五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精校解析word版---高考浙江选考生物一轮单元检测卷(第五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校解析word版---高考浙江选考生物一轮单元检测卷(第五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解析word版---高考浙江选考生物一轮单元检测卷(第五单元)(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检测卷(第五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豌豆的矮茎和高茎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A.高茎高茎高茎B.高茎高茎301高茎、101矮茎C.矮茎矮茎矮茎D.高茎矮茎98高茎、107矮茎答案BB项中高茎与高茎杂交的后代中高茎与矮茎的比值约为31,则高茎为显性性状,矮茎为隐性性状。2.两性花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正确的是()花粉成熟前花粉成熟时花谢后套袋去雄异花授粉A.B.C.D.答案D人工异花授粉的关键是避免非目的花粉的传粉,所以在花粉成熟前去雄,目的是避免

2、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前后都要套袋,避免其他成熟花粉授粉成功。3.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特性答案D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花开放之前已完成自花授粉,因此应在雌蕊成熟前去雄并套袋,等雌蕊成熟后再人工授粉,A、B错误;表现型为显性的个体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C错误;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特性,D正确。4.下列有关遗传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减数分裂中,非

3、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B.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分别符合基因分离定律时,则这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一定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就一定为常染色体遗传D.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是孟德尔成功的重要原因答案D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其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也遵循分离定律。5.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A.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B.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C.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D.Aa杂合体发生染色体缺失后,

4、可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答案A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个别碱基对的变化,它不影响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所以A项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6.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孟德尔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B.甲同学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C.乙同学模拟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甲、乙重复3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50%答案D实验中每只小桶内发音相

5、同的两个字母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上等位基因,因此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A项正确;、小桶中的小球为同种字母,则两个小桶分别表示雌、雄生殖器官,小桶中两种颜色的小球分别表示雌雄配子,因此甲同学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B项正确;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小桶中小球上的字母不同,表示的是同一生殖器官,所以乙同学模拟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正确;甲、乙重复300次实验后,统计Dd、AB组合的概率分别约为50%、25%,D项错误。7.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同源染色体联会B.同源染色体分离C.着丝粒分裂为二D.

6、染色体交叉互换答案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A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B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为二,C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以发生交叉互换,D正确。8.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倍镜下可看到人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中含两条X染色体B.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会出现着丝点分裂C.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是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D.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重组,从而使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多样性答案A染色体在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2条X染色体,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1条或2

7、条X染色体,A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后期,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后期,B错误;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等,一般雄配子远远多于雌配子,C错误;通常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不是受精作用过程中,D错误。9.如图为二倍体生物的一个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该细胞()A.已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B.有三对同源染色体C.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D.可能是精细胞答案C题图细胞中含有3条染色体(有1对同源染色体)且含有染色单体,因此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10.如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哺乳动物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错误的说法是()A.过程表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B

8、.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是通过过程实现的C.一个A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C细胞有4种基因型D.该哺乳动物为雄性个体答案C从形成的生殖细胞的形态特点可以看出,该个体为雄性。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一般只能形成两种类型(不考虑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的精子。11.玉米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如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b过程中细胞内不会发生基因重组B.cd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C.e点后细胞内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相同D.fg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答案D基因重组和同源染色体分离都发生在减过程中,玉米花药培养

9、得到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的过程,不发生减数分裂,故A正确、D错误;由题中信息知,秋水仙素处理在cd过程之前,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cd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e点后细胞内各染色体组都来源于花药中的一个染色体组的复制,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相同。12.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图中甲、乙两个细胞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其中甲已经标出了所有相关的基因,乙未标明。图中2号染色体长臂上的一段错接到了4号染色体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初级精母细胞的分裂过程前后没有发生基因突变B.产生甲、乙细胞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C.图中发生的变异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

10、失和易位D.乙分裂产生的精细胞,其基因型分别是Ab和aBb答案B该初级精母细胞的分裂过程前后发生了基因突变,产生了a基因,A错误;产生甲、乙细胞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B正确;图中2和4是同源染色体,发生的变异不属于易位,C错误;乙分裂产生的精细胞,其基因型分别是Ab和ABb ,D错误。13.如图是具有三对同源染色体的某动物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B.此图代表的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图中共有2个染色体组,4对同源染色体D.图中染色体数目异常是因为M时一对同源染色体没分离答案C依题意可知,图示为具有三对同源染色体的某动物细胞分裂模

11、式图,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粒分裂后所形成的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细胞中应含有12条染色体,而实际为8条染色体,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又因为该细胞进行的是胞质均等分裂,所以该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B正确;图中共有2个完整染色体组,2对同源染色体,C项错误;该细胞中出现了同源染色体,说明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M)时没有分离,D正确。14.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

12、色体答案B基因在染色体上,伴随染色体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B正确。15.如图是同种生物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A对a、B对b为显性。选择其中两个个体作为亲本杂交,F1中出现4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请分析亲本是()A.图1和图3B.图1和图4C.图2和图3D.图2和图4答案D图1和图3个体杂交,F1中出现1种表现型,1种基因型,故A错误;图1和图4个体杂交,F1中出现1种表现型,2种基因型,故B错误;图2和图3个体杂交,F1中出现2种表现型,4种基因型,故C错误;图2和图4个体杂交,F1中出现4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故D正确。16.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酮尿症是

13、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我国部分地市对新生儿进行免费筛查并为患儿提供低苯丙氨酸奶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检测出携带者是预防该病的关键B.在某群体中发病率为1/10 000,则携带者的频率约为1/100C.通过染色体检查及系谱图分析,可明确诊断携带者和新生儿患者D.减少苯丙氨酸摄入可改善新生儿患者症状,说明环境能影响表现型答案AD苯丙酮尿症患者体内因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而不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致使苯丙酮酸积累,故减少苯丙氨酸的摄入可改善新生儿患者症状,D正确;通过检测出携带者,建议携带者夫妇慎重生育,可以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A正确;假设控制该病的基因为A、a,则患者基因型为aa,若a

14、a的概率为1/10 000,则a的基因频率为,则Aa的概率为2=,B错误;苯丙酮尿症为单基因遗传病,诊断携带者的方式是基因检测,C错误。17.某玉米品种含一对等位基因A和a,其中a基因纯合的植株花粉败育,即不能产生花粉,含A基因的植株完全正常。现有基因型为Aa的玉米若干,每代均为自由交配直至F2,F2植株中正常植株与花粉败育植株的比例为()A.11B.31C.51D.71答案C亲本Aa自交产生F1有三种基因型1/4AA、2/4Aa、1/4aa,F1自由交配,雌配子有2种,1/2A、1/2a,产生的雄配子也有两种,由于aa植株的花粉不育,因而两种雄配子为2/3A、1/3a,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

15、代中花粉败育的aa占1/6,则正常的占5/6。18.某病人的性染色体为XXY,其发病原因不可能是该病人的亲代在形成配子时()A.其父亲的初级精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同一侧B.其父亲的次级精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同一侧C.其母亲的初级卵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同一侧D.其母亲的次级卵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同一侧答案B病人的性染色体为XXY,可能原因是其母亲的初级卵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同一侧,从而形成了XX的卵细胞;也可能是其父亲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的后期XY染色体移向同一侧,形成了XY的精子。19.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B.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C.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D.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答案C性别控制与基因有关,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是控制性别的,A、B错误;体细胞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