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语法练习(词类活用,虚词,音韵)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90888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词类活用,虚词,音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词类活用,虚词,音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词类活用,虚词,音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词类活用,虚词,音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词类活用,虚词,音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词类活用,虚词,音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语法练习(词类活用,虚词,音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词类活用、句法、副词部分)练习一一、 说明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1、左右欲兵之。2、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3、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4、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二、判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并分别予以说明:1、功皆未至,子何独自是而非我哉!(墨子耕柱)2、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卑其主。(史记范雎蔡泽列传)3、曲其堗(同“突”,烟囱),远其积薪;不者,将有火患。(说苑权谋篇)4、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荀子赋篇)5、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史记赵充国传)三、指出下列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并说明它所表示的意义:1、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2、轻折辱秦吏卒。2、乡邻之生日蹙。3、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4、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5、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四、指出下列句子宾语所在的位置,说明其语序类型。1、吾谁欺?欺天乎!2、我无尔诈,尔无我虞。3、今吴是惧而城于郢。4、余唯利是视。5、子归,何以报我?五、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并说明它的词性和用法。1、太后之色少解。 2、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3、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4、鲁周霸、孔安国,洛阳贾嘉,颇能言尚书事。 5、陈涉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6、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 六、古文加标点光为人沈静详审长财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

3、须髯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汉书霍光传)单元练习二一、 下列句中加点的是代词或兼词,请依次注明它所称代的人、物、事,并说明它所充当的句子成分: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以御公徒,而免之。二、说明下列加点的“者”字、“所”字的用法:1、夫执舆者为谁?2、赦

4、之,以劝事君者。3、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4、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也。6、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7、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一石。8、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9、夜则以兵围所寓舍。10、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11、聿(笔)者,所以书也。12、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三、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介词“以”、“于”的意义、用法:1、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2、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 3、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4、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当横行天下,为国家除残

5、去秽。5、此天以君授孤也。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7、荆轲奉樊于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8、子厚以元和四年十一月八日卒。9、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10、业精于勤荒于嬉。1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12、入乎耳,出乎口。四、在下列空格中分别填入介词“以”、“于”、“之”、“诸”、“为”。1、臣 神遇而不 目视。 、当仁不让 师。 、而求也 之聚敛而附益之。 、言举斯心加 彼而已。 、岁寒,然后知松柏 后凋也。 、江汉 濯之,秋阳 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单元练习三一、说明下列各句加点的连词的用法:1、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2、(狼)性贪而狠,党

6、豺为虐。(中山狼传)3、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项羽本纪)4、哗然而骇者,虽鸡犬不得宁焉。(捕蛇者说)5、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史记汲郑列传)6、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清稗类钞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7、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廉颇蔺相如列传)8、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项羽本纪)9、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不告。”(论语宪问)10、(上)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史记绛侯周勃世家)11、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史记乐毅列传)12、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项羽本纪)13、战则请从。(左传庄公十年)14、天下事有

7、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15、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16、我决(xu,迅速的样子)起而飞,抢(qing)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17、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褚少孙:西门豹治邺)18、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墨子公输)二、比较下列两个句子中的“而”字,说明其用法的不同。1、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2、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句首、句中语气词: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8、(左传庄公10)2、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逍遥游)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4、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左传隐公3)5、惟怀(晋怀帝)逮愍(晋愍帝),丧乱弘多,衣冠礼乐,扫地俱尽。(晋书儒林传)6、维此奄息,百夫之特。(诗经秦风黄鸟)7、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捕蛇者说)8、王室之不坏,繄伯舅是赖。左襄公14参考答案:1. 兵,名词用如动词,是“(用刀)杀”的意思。(它前面有能愿动词“欲”和它结合,后面有代词“之”作它的宾语。)2. 衣冠,名词用如动词,是“穿好衣服,带好帽子”的意思。(

9、“而”连接前后两个动词)3. 西,方位名词用如动词,是“向西进发”的意思。4. 饔飧,名词用如动词,是“做早饭、晚饭”的意思。5. 是、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自是”,意思是“自以为是”;“非我”,意思是“以我为非”。6. 大、危、尊、卑,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大其都”、“危其国”,意思是“使其都大”、“使其国危”;“尊其臣”、“卑其主”,意思是“使其臣尊”、“使其主卑”。7. 曲、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曲其堗”、“远其积薪”,意思是“使其突曲”(把那烟囱砌得弯曲一点),“使其积薪远”(把那堆积的柴火放远一点)。8. 友、子,名词的意动用法。“友风”、“子雨”意思是“以风为友”“以雨为子”。9

10、. 老,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老之”的意思是“以之为老”即“认为他年老”。10. 奴虏,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奴虏使之”,意思是“把他们(指投降的秦军的吏卒)当作奴隶、俘虏来使唤”。11. 日,时间名词作状语,放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情况的逐渐发展,意即“一天一天地”。12. 父,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父事朱家”,意思是“把朱家当作父亲来奉事”。13. 鱼、燕,名词用作状语,表示比喻。“鱼游”、“燕巢”,意思是“像鱼儿一样地游动”,“像燕子一样地筑巢”。14. 草、露,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草行露宿”,意思是“在草莽中奔走,在露天下过夜”。15. 日,时间名

11、词作状语,用在具有行动性的动词前面,表示行动的频数或经常,有“日日”的意思。稍微、略微 两次 略略 很 最终 只光为人沈静详审;长财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汉书霍光传)参考答案:1. “者”特殊指示代词,与动宾词组“执舆”结合,组成名词性词组。在句中作主语,意思是“手上拿着缰绳的人”。2. “者”特殊指示代词,用在动宾词组“事君”的后面

12、,组成名词性词组,在句中作宾语,意思是“事奉国君的人”。3. “者”特殊指示代词,分别用在偏正词组“用夏变夷”、“变于夷”的后面,组成名词性词组,在句中作宾语,意思是“用中原各国的文化来同化少数民族的事例”,“被少数民族同化的事例”。4. “者”特殊指示代词,分别用在动词性的联合词组“刍荛”、“雉兔”的后面,组成名词性词组,在句中作主语,意思是“割草打柴的人”、“打野鸡抓野兔的人”。5. “者”特殊指示代词,用在数词“五十”的后面,组成名词性词组,在句中作主语,意思是“五十岁的人”。6. “者”特殊指示代词,用在动宾词组“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的后面,组成名词性词组,在句中作主语,意思是“知道在

13、什么情况下可以打和什么情况下不可以打的人”。7. “者”特殊指示代词,用在数量词的后面,组成名词性词组,在句中作主语,意思是“日行千里的”。8. “者”,语气词,用在作状语的时间词“今”后,表示停顿。9. “所”特殊指示代词,用在及物动词“寓”的前面,组成一个名词性词组,意思是“住的处所”,在句中作定语。10. “所”特殊指示代词,用在及物动词“见”的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在句中作主语,意思是“所看到的东西”。11. “者”,语气词,用在主语“聿”后,表示停顿。“所”特殊指示代词,用在介词“以”的前面,指代介词“以”所介绍的对象,并和介词“以”后面的动词“书”组成一个名词性词组,表示“书”这个

14、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工具。“所以书”,意思是“用来书写的工具”,在句中作谓语。12. “所”特殊指示代词,用在介词“以”的前面,指代介词“以”所介绍的原因。“所以败”,意思是“失败的原因”,在句中作谓语。1) 以,介词,表示行为以某物为凭藉,相当于“用、拿”2) 以,介词,用。3) 以,介词,表凭藉,依、按4) 以,介词,表凭藉,凭5) 以,介词,表示行为以某物为处置的对象,把6) 以,介词,引进原因,因、因为。7) 以,介词,表示行为所依照的次序,按、依。8) 以,介词,表时间,在9) 以,介词,引进处所,从10) 以,介词,表原因,由于11) 以,介词,表比较,比12) 以,介词,表处所,从

15、以 于 为 诸 之 以答案:一、1、“而”,连接动词“夺”和“杀”,表示一先一后两种动作行为。2、“而”,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两种并列的性质。3、“而”,连接在意思上相反的两项,表示转折。4、“而”,用在状语和动词之间,连接偏正两项。5、“而”,用在状语(“重足”、“侧目”表示“立”、“视”的方式)和动词之间,连接偏正两项。6、“而”,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7、“以”,连接动词性词组,后一行为是前一行为的目的。8、“以”,用在状语和动词之间,连接偏正两项。9、“以”,用在原因分句前,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10、“以”连词,用在两个名词之间,表示并列关系。11、“以”连词,连接动词性词组,表示后一行为是前一行为的结果。12、“则”,用在表示动作的句子前,表示在时间上的承接。可译为“就”。13、“则”,用在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