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晓秀 第2章 数学模型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189577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7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原理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晓秀 第2章 数学模型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自动控制原理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晓秀 第2章 数学模型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自动控制原理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晓秀 第2章 数学模型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自动控制原理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晓秀 第2章 数学模型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自动控制原理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晓秀 第2章 数学模型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晓秀 第2章 数学模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晓秀 第2章 数学模型(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1 微分方程 2.2 传递函数 2.3 结构图 2.4 信号流图 2.5 MATLAB中数学模型的表示,2,2.1.1 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2.1 微分方程,列写微分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确定系统或各元器件的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 )从输入端开始,按照信号传递的顺序和各元器件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列出微分方程组。 )消去中间变量,得到描述系统输出量与输入量(包括扰动量)关系的微分方程。 )标准化。即将微分方程中与输出量有关的项写在方程的左端,与输入量有关的项写在方程的右端,方程两端变量的导数项均按降幂排列。,3,例-1 求图2-1所示RLC电路网

2、络的微分方程。 为输入量, 为输出量。,解: 设回路电流为(),根据基尔霍夫定律有,消去中间变量(),可得,无源网络是一个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4,例- 试求图-所示弹簧-质量-阻尼器机械位移系统的微分方程。设外作用力为输入量,位移x为输出量。,解: 在外力的作用下,质量为m的物体还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整理后得:,也是一个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5,2.1.2 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性化,通常对那些符合线性化条件的非线性方程进行线性化处理。,例如,对于直流发电机的发电特性曲线,若发电机工作在曲线上的点,对应的输出电动势和励磁电流分别为和。但当励磁电流只在工作点附近变化时,就可以近似地认为是沿

3、着点上的切线(直线)变化,这就是将非线性特性线性化的方法,也称为小偏差法。,6,将非线性函数()在工作点(,)处展开成泰勒级数:,线性化增量方程:,当忽略二次及二次以上的高次项时,就得到了一个线性方程式:,7,2.1.3 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4)拉式反变换求出系统输出的时间解。,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拉氏变换法:,拉氏变换法求解微分方程步骤:,(1)方程两边求拉氏变换。,(2)给定的初始条件代入方程。,(3)求出系统输出量的拉式变换式。,8,2.1.1 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2.1 传递函数,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该系统的传递函数,通常用()

4、或()表示。,1.定义,9,设线性定常系统由下述阶线性常微分方程描述:,对上式两边在零初始条件下求拉氏变换,有,由定义得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0,传递函数是一种用系统参数表示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关系的表达式。输入量()经传递函数()的传递后,得到了输出量()。,11,2. 性质,传递函数具有以下性质: )传递函数是复变量的有理真分式,其分母多项式的阶次一般大于等于分子多项式的阶次,即。 )传递函数只反映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的运动特性。 )传递函数只取决于系统自身的结构和参数,与系统的输入量无关。 )服从不同物理规律的系统可以有同样的传递函数,故它不能反映系统的物理结构和性质。 )传递函数只描述系统

5、的输入输出特性,而不能表征系统内部所有状态的特性。 )传递函数的概念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12,3. 传递函数的形式,除有理分式形式(一般式)外,还有两种常用的形式。,(1)零、极点表达式,13,(2)时间常数表达式,各参数与零、极点式的关系:,传递函数中有共轭复数零点和极点时:,14,2.2.2 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1.比例环节,输入、输出量成比例,其输出不失真、不延迟、成比例地复现输入信号的变化。,常有的典型环节有比例环节、惯性环节、积分环节、微分环节和振荡环节等:,传递函数为:,实际系统中电位器、测速发电机、无弹性形变的杠杆等输出与输入的关系都可认为是比例关系。,15,2. 积分环节

6、,积分环节的输出与输入量的积分成正比,当输入突然变为零时,积分停止,输出维持不变,故有记忆功能。,传递函数为:,式中,T为积分时间常数。,运动方程为,16,3. 惯性环节,惯性环节又称为非周期环节,其输出量延缓地反映输入量的变化规律。,式中:T为时间常数,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有一个负实极点 ,无零点,阶跃响应是按指数规律上升的曲线,如图,传递函数为:,运动方程为:,17,5.振荡环节,式中,阻尼比,自然振荡角频率(无阻尼振荡角频率),振荡环节包含两个储能元件,在动态过程中,两个储能元件的能量互相交换。,传递函数为:,振荡环节的传递函数有一对共轭复数点 ,无零点,阶跃响应是按指数规律衰减振荡。,1

7、8,4. 微分环节,理想微分,二阶微分,一阶微分,微分环节的输出与输入信号的微分,即变化率有关。控制系统中有三种常用的微分环节,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只有零点,没有极点。由于微分环节的输出量与输入量的变化率有关,它能预示输入信号的变化趋势,故有预报功能。,实用微分环节电路和传递函数:,19,6.延迟(时滞)环节,式中,延迟时间常数,延迟环节的输出是在经一个延迟时间后,完全复现输入信号。,传递函数为:,运动方程为:,20,2.2.3 传递函数的求取,通常可由实际系统求出微分方程组,然后对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消中间变量求得传递函数。对于已经求得输入、输出微分方程式的系统,可直接对该方程进行拉式变换求

8、得传递函数,如电路网络的传递函数,对于电路网络,可利用复阻抗的概念,直接写出拉氏变换关系的代数方程求解传递函数。,电路网络中的复阻抗:,电阻 ,电感 ,电容 ,21,例2-5 试求图2-11 所示有源电路网络的传递函数。,解 运算放大器输入和输出电路的复阻抗为,由运算放大器电路“虚地”的概念,有,则,所以传递函数为:,式中:,22,2.3 结构图,结构图是控制系统原理图与数学方程的结合。结构图既补充了控制系统原理图所缺乏的定量描述,又避免了纯数学的抽象运算。,2.3.1 结构图的基本概念,结构图包含四种基本单元:,()信号线,()引出点,(3)比较点,()方框,23,绘制系统框图的一般步骤为:

9、 )列出描述系统各环节或元件的运动方程式,确定其传递函数。 )绘出各环节或元件的方框,方框中示明其传递函数,并以箭头和字母符号表明其输入量和输出量。 )根据信号的流向关系,依次将各方框连接起来,构成系统的结构图。,24,例2-6 绘制图2-13所示两级RC滤波网络的结构图。,解 用复阻抗法直接列写出复域方程为:,25,根据方程可分别建立每个方程各变量间的传递方框:,连接各方框便得到两级RC滤波网络的结构图 :,26,例2-7 试绘制如图2-15所示转速控制系统的结构图。系统的输入量为给定电压 ,输出量为电动机转速 。,例2-7 结构图,例2-7 原理图,27,2.3.2 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及化简

10、,结构图等效变换的两条基本原则是: 1)变换前后前向通道中传递函数的乘积应保持不变; 2)变换前后各回路中传递函数的乘积应保持不变。,1. 基本连接的等效变换,结构图的基本连接方式有三种:串联、并联和反馈。,(1)串联,28,(2)并联,(3)反馈,29,其中, 称为闭环传递函数, 称为开环传递函数,它可定义为反馈信号与偏差信号之比。若为正反馈,式中分母对应的符号为“-”。,负反馈连接的等效传递函数为,若反馈通路的传递函数 ,称为单位反馈系统。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即为其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 。,30,.比较点和引出点的移动,()比较点的移动和互换,31,()引出点的移动,(3)引出点和比较

11、点之间的移动,引出点和比较点之间不能简单地直接移动,在理论上图2-24的交换是可行的,但在实际应用中比较麻烦,容易出错,建议在结构图化简时尽量避免作这种交换。,32,例2-8 由结构图求例2-6两级RC滤波网络的传递函数。,解:,得传递函数:,33,例2-9 简化如图所示系统的框图,并求系统传递函数。,得传递函数:,34,例 简化如图所示系统的框图,并求系统传递函数。,35,2.3.3 闭环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图2-28 闭环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给定、扰动输入同时作用下闭环控制系统的总输出,36,3. 作用下的误差传递函数,4. 作用下的误差传递函数,给定、扰动输入同时作用下闭环控制系统的总误

12、差,同一系统的各传递函数具有相同的分母,即有相同的极点,37,2.4 信号流图,2.4.1 信号流图的符号及术语,.信号流图的符号,节点:系统中的一个变量(信号)称为节点,用小圆圈“。”表示。 支路:连接两节点的线段称为支路,用“”表示,其中的箭头方向表示信号的传递方向 增益:标注在支路旁的两个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称为支路的增益,也称为传输。增益可以是常数,也可以是复函数。当增益为时,可以省略。,38,.信号流图的术语,输入节点:只有输出支路的节点叫做输入节点。它对应于自变量。 输出节点:只有输入支路的节点叫做输出节点。它对应于因变量。 混合节点:既有输入支路,又有输出支路的节点叫做混合节点。

13、 通道:凡从某一节点开始,沿支路的箭头方向穿过相连支路而终止在另一节点(或同一节点)的路径,称为通道。 前向通道:如从输入节点到输出节点的通道上,通过任何节点不多于一次,则该通道称为前向通道。 回路:如通道的终点就是通道的起点,并且与任何其他节点相交不多于一次,则该通道称为回路。 不接触回路:如一些回路之间没有任何公共点,则称它们为不接触回路。 回路增益:回路中各支路的增益乘积称为回路增益。 前向通道增益:前向通道中,各支路的增益乘积称为前向通道增益。,39,2.4.2 信号流图的等效变换规则,信号流图的变换规则: )串联支路的总增益等于各串联支路增益之积。 )并联支路的总增益等于各并联支路增

14、益之和。 )混合节点可以用移动支路的方法消除。 )回路可以用框图中反馈连接等效变换的规则消除。,如:,40,2.4.3 信号流图与结构图的关系,信号流图中的增益相当于结构图中的方框,而其节点相当于结构图中比较点和引出点的组合。,41,两级RC滤波网路的结构图和信号流图,在输入、输出、比较点后和引出点位置取节点,42,2.4.4 梅逊公式及其应用,两节点之间传递函数(增益)的梅逊公式为:,43,例2-11 用梅逊公式求图2-35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 。,解 由结构图画出该系统的信号流图如图所示。,系统有3个独立回路,其中,L2和L3两个回路互不接触,故特征式为,44,系统有3条前向通道,P3与回路

15、L3不相接触,因此,系统的传递函数为,45,练习 用梅逊公式求如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 。,46,2.5 MATLAB中数学模型的表示,2.5.1 传递函数模型的MATLAB表示,1. 传递函数模型 (tf),g = tf(num,den),2. 零极点模型 (zp),g = zpk(z,p,k),3. 模型的转换,num,den=zp2tf (z,p,k) z ,p ,k = tf2zp(num,den),47,2.5.2 结构图模型的MATLAB表示,num,den=series (num1,den1,num2,den2),num,den=parallel(num1,den1,num2,den2),num,den=feedback(num1,den1,num2,den2,sign),num,den=cloop (num1,den1, sign),串联:,反馈:,并联:,单位反馈:,其中,sign=1为正反馈,sign=-1为负反馈,缺省值为-1,其中,sign的含义与feedback同,举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