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郭伏 钱省三 第4章 照明环境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185329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8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因工程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郭伏 钱省三 第4章 照明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人因工程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郭伏 钱省三 第4章 照明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人因工程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郭伏 钱省三 第4章 照明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人因工程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郭伏 钱省三 第4章 照明环境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人因工程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郭伏 钱省三 第4章 照明环境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因工程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郭伏 钱省三 第4章 照明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因工程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郭伏 钱省三 第4章 照明环境(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5/20,照明环境,机械工业出版社工业工程系列教材人因工程,第4章,2/59,第4章 照明环境,4.1 光的物理性质及度量 4.2 视觉特性 4.3 照明对作业的影响 4.4 工作场所照明 4.5 照明标准 4.6 照明环境的设计、改善和评价,3/59,4.1 光的物理性质及度量,光是一种电磁辐射波 只含单一波长成分的光称为单色光, 包含两种以上成分的光称为复合光。,4/59,4.1.2 光的度量,(1) 光通量 光通量是最基本的光度量,它可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量,是用国际照明组织规定的标准人眼视觉特性(光谱光效率函数)来评价的辐射通量,单位为流明(lm)。利用光电管可测量光通量

2、。,5/59,(2) 发光强度,发光强度简称光强,是指光源发出并包含在给定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的光通量,常用来描述点光源的发光特性。光强与光通量之间的关系由下式表示:,6/59,(3)亮度,指发光面在指定方向的发光强度与发光面在垂直于所取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之比,亮度的单位为坎德拉每平方米(cd/m2),7/59,(4)照度,照度是被照面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单位为勒克司(lx),增加或减少点光源的光强度、改变受照物体与光源的距离、调整光源与受照体之间的夹角,均是改善受照物体表面照度的有效途径。,8/59,4.2 视觉特性,4.2.1 明暗视觉与色彩视觉 4.2.2 明适应与暗适应 4.2

3、.3 调 节 4.2.4 视野,9/59,4.2.1 明暗视觉与色彩视觉,眼睛具有明暗视觉和色彩视觉。色彩视觉是明视觉过程,它产生于锥状细胞的红敏细胞、绿敏细胞和蓝敏细胞,大脑根据三种光敏细胞的光通量的比例决定人眼的色彩视觉。,10/59,4.2.2 明适应与暗适应,适应是视觉适应周围环境光线条件的能力。当外界光线亮度发生变化时,人眼的感受性也随之发生变化,这种感受性对刺激发生顺应性的变化叫做适应。 适应分暗适应和明适应。,11/59,暗适应与明适应过渡曲线,用白色试标在短时间内达到能看清程度所需的最低亮度界限曲线,即引起人眼光感觉的最小亮度随暗适应时间而变化的曲线。暗适应曲线主要表示人眼视网

4、膜上参加工作的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数量的转变过程,即转入工作的视杆细胞逐渐增加的过程。,12/59,双眼静视野,(a) 垂直面内视野 (b) 水平面内视野,13/59,正常人双眼的综合视野在垂直方向约为130(视水平线上方60,下方70), 在水平方向约为180(两眼内侧视野重合约60,外侧各90), 在垂直方向6和水平方向8范围内的物体,映像将落在视网膜的最敏感部分黄斑上,而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均为15范围内的物体,映像将落在黄斑中央中央凹部分,映像落在黄斑上的物体,看得最为清晰,因此,该区域称为最优视野。,双眼静视野,14/59,色觉视野,(a) 垂直面内视野 (b) 水平面内视野,不同颜色对人

5、眼的刺激有所不同,所以视野也不同。图中给出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几种色觉视野范围,白色视野最大,其次为黄、蓝色,绿色视野最小。,15/59,黑色背景上的色觉视野,16/59,4.2.5 视 度,(1)适当的亮度 (2)物体的尺寸 (3)物体和背景的亮度对比,17/59,4.3 照明对作业的影响,4.3.1 照明与疲劳,看书疲劳和照度 :不同照度下,看书后眼睛疲劳程度可以通过眨眼次数的变化来说明,18/59,照明与视觉疲劳,不同照度下,看书后眼睛疲劳程度可以通过眨眼次数的变化来说明,19/59,4.3.2 照明与工作效率,良好光环境的作用,20/59,生产率、视疲劳与照度的关系,图中为一精密加工车间,

6、随着照度值由370lx逐渐增加,劳动生产率随之增长,视觉疲劳逐渐下降,这种趋势在1200lx以下很明显。,21/59,被试人员对各种照度的满意程度,图中为不同的被试人员对各种照度的满意程度,图中粗线为平均值。由图示可知,2000lx是较理想的照度,当照度提高到5 0001x时,因过分明亮导致满意程度下降。,22/59,4.3.3照明与事故,事故数量与室内照度的关系,图中所示为事故次数和季节的关系。由于11月、12月、1月的白天很短,工作场所人工照明时间增加,和天然光相比,人工照明的照度值较低,故在冬季内事故次数最高。,23/59,4.3.4 照明与情绪,对阅读照度的选择,总之,改善工作环境的照

7、明,可以改善视觉条件,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质量,减少废品;保护视力,减轻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避免或减少事故,有助于提高工作兴趣,改进工作环境。,24/59,4.4 工作场所照明,4.4.1 照明方式 (l)一般照明 (2)局部照明 (3)综合照明 (4)特殊照明,25/59,照明配光方式,26/59,4.4.2 光源选择,自然采光 人工光源作补充照明 人工照明,27/59,各种光源的显色指数,光源的显色性是指由光源所表现的物体色的性质。 各种光源的平均显色指数如下表,28/59,4.4.3 眩光及其防控措施,防止和控制出现眩光的措施主要有: 限制光源亮度。 合理分布光源。 光线转为

8、散射 对于反射眩光,通过变换光源的位置或工作面的位置,使反射光不处于视线内 适当提高环境亮度,减少亮度对比,29/59,光源的相对位置对视效的影响,眩光源对视效的影响程度与视线和光源的相对位置有关,30/59,444 照度分布,被照空间的照度应均匀或比较均匀,照度均匀的标志是:场内最大、最小照度分别与平均照度之差小于等于平均照度的 13。,31/59,4.4.5 亮度分布,视野内的观察对象、工作面和周围环境之间最好的亮度比为5:2:1,最大允许亮度比为10:3:1。如果房间照度水平不高,例如不超过150300lx时,视野内的亮度差别对视觉工作的影响比较小。,32/59,室内亮度比最大允许值,3

9、3/59,45 照明标准,照明标准是照明设计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我国于2004年12月开始施行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本节将介绍国家标准以及推荐照明资料。,34/59,4.5.1 国家照度标准,照度标准值应按0.5、1、3、5、10、15、20、30、50、75、100、150、200、300、500、750、1000、1500、2000、3000、5000lx分级。 标准规定的照度值均为作业面或参考平面上的维持平均照度值。,35/59,4.5.2 照明标准值推荐,居住建筑的照度标准,36/59,4.5.2照明标准值推荐,公共场所照明标准值 工业建筑的一般照明标准值 公共建

10、筑一般照明标准值,37/59,公共场所照明标准值,38/59,工业建筑的一般照明标准值,39/59,工业建筑的一般照明标准值,40/59,工业建筑的一般照明标准值,41/59,工业建筑的一般照明标准值,42/59,工业建筑的一般照明标准值,43/59,工业建筑的一般明标准值,44/59,工业建筑的一般照明标准值,45/59,工业建筑的一般照明标准值,46/59,工业建筑的一般照明标准值,47/59,公共建筑的一般照明标准值,48/59,公共建筑的一般照明标准值,49/59,公共建筑的一般照明标准值,50/59,4.6 照明环境的设计、改善和评价,4.6.1 照明设计 自然光 人工灯具,51/5

11、9,办公室内家具与其他表面的适当反射比,图中显示办公室内墙壁、天花板与家具表面的适当发射比, 墙壁颜色宜为淡白色或米色,深褐、原木色桌面与家具虽可表现室内布置的高雅,但会降低室内的照明亮度。,52/59,灯具安排的基本原则,(1)灯具不应出现在执行任务中,工作人员的视场内。 (2)所有的灯具应安置阴影或眩光屏遮装置,以避免光源亮度超过200cd/m2。 (3)光源至眼睛与平面所产生的角度应大于30,如果无法改善时,灯光必须适当遮蔽。 (4) 荧光灯光管的排列方向宜与视线成直角。 (5)尽可能使用较多低功率的灯具,取代较少个高功率的灯具。 避免在设备、操作机器、工作台、控制盘的表面涂装反射性的颜色或材料。,53/59,4.6.2 照明环境的综合评价,(一) 评价方法 (二)评分系统 (三)项目评分及光环境指数 (四)评价结果与质量等级,54/59,评价项目及可能状态的问卷形式,55/59,评价项目及可能状态的问卷形式,56/59,评价项目及可能状态的问卷形式,57/59,评价项目及可能状态的问卷形式,58/59,评价项目及可能状态的问卷形式,59/59,各个项目的权值及各种状态的分值,60/59,质量等级,为了便于分析和确定评价结果,该方法中将光环质量按光环指数的范围分为四个质量等级,其质量等级的划分及其含义见下表。,61/59,The end,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