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0王蒙老师-文化自信与文化定力(参考讲稿)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83045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040王蒙老师-文化自信与文化定力(参考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040王蒙老师-文化自信与文化定力(参考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040王蒙老师-文化自信与文化定力(参考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040王蒙老师-文化自信与文化定力(参考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040王蒙老师-文化自信与文化定力(参考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040王蒙老师-文化自信与文化定力(参考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040王蒙老师-文化自信与文化定力(参考讲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自信与文化定力王蒙先生讲座(2014年,根据记录整理)很高兴有机会到我多次来过的名城烟台来,与大家交流一下有关文化的一些想法和说法。现在,全国出现一股文化热,从上到下,大家都很愿意谈文化的课题。尤其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们表现了越来越大的热情、兴趣和广泛的挖掘。我觉得之所以有这种状况,不是偶然的。首先是在我们的生产力迅速发展当中,在现代化的过程当中,我们更需要有更深厚、博大的精神资源,我们会感受到精神层面的建设有可能赶不上物质上的建设。物质上的建设很快,开放的速度也很快,我们自己有没有足够的精神上的财富,有没有足够精神的自信和定力,这是很值得讨论的一个问题。也由于中国的文化近百十年来经受了

2、巨大的考验、变化、冲击,人们重新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文化积累、文化底蕴的时候,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可以称为文化爱国主义、文化寻根这样一种热情。下面,我想就几个问题和大家聊聊天。因为这些问题都比较大,现在的说法也不完全一样,我说的也可能有好多是挂一漏万,聊供参考。也欢迎大家在我说得不恰当、不准确的时候,随时打断我的谈话帮助我纠正。一、中国文化遭遇和命运的简单回顾中国文化很有意思,几千年的时间处在一个非常优越的地位,在几千年以前就有很成熟的发展,有各种聪明的见解。而且不管在政治体制、社会体制、家庭生活、婚丧嫁娶等好多方面,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文化的生活方式,并为数量非常庞大的人口所接受。根据这种文化的管用

3、,凝聚了上亿人甚至更多的人心,造成了自己很独特的一个系统,而且几乎受不到挑战。周围一些文化相对比较滞后的地区,都是学这边我们自称是天朝的东西。而那时我们的祖先在心目中,也没有一个真正的世界的概念,我们认为我们的周围都是大海,所以称“四海之内”。周围的一些小的番邦,都是跟我们学,他们要礼仪没有礼仪,要服装没有正经的服装,音乐、诗歌,都要跟这边学,所以我们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自信。尤其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创造了奇迹,就是曾经两度被北方非中原的族群统治,结果不是中华文化的衰弱,而是他们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熏陶,被中华文化所同化,这几乎是难以想象的事情。比较重要的外来文化的影响,都没有对中华文化构成非常严肃的

4、挑战。比如我们看敦煌,大量的来自于西域的文化,不但没有对中华文化造成挑战,而是与中华文化很好的结合起来了。比如佛教的引进,这个外来的文化它也和中国的文化相结合了,加强了它中国文化的那种智慧性、思辨性乃至于趣味性,而多少减少了一点信仰主义的狂热。所以我们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到了一种我们不需要任何外来东西的程度。但是,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忽然发现我们落后了。我们变成了挨打、变成了在洋人面前直不起腰来的一种状况,这对中国的刺激太大了。谢晋导演的电影鸦片战争里头有一段,就是林则徐领导的抗击鸦片的战争没有成功,朝庭派了皇帝的弟弟去求和,请英国的一个舰长上虎门炮台上去看一看,炮台上的将领关天培当然是民

5、族英雄了,但英国人看到炮台上的那些土炮,就问“这就是你们的海防吗?”回答说“是的。”他说“对不起,我感觉这全是垃圾。”对于晚清的这种处境,孙中山的讲法比共产党还严重、还煽情,孙中山强调从晚清以来中国人的命运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就是说刀掌握在洋人手里,案板也掌握在洋人手里,我们就是等着人家切成条、切成片、切成块的鱼或肉。孙中山说中华民族面临的是“亡国灭种”的危险,就是国家要亡,这群人将被历史所淘汰,太落后了,不堪一击,满地的垃圾。国防就是垃圾,垃圾国防。孙中山还说中国是处在一个“次殖民地”的状况。毛泽东主席的说法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孙中山说是“次殖民地”,就说是你想当殖民地你都不够

6、格!和印度相比,和伊朗相比,你不是殖民地,你是“次殖民”地!这样以来,一些有识之士,就开始对中国文化进行强烈的反思,产生的文化焦虑也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就是眼看这么好的一个文化,没法应对世界的新局面,在世界列强面前一筹莫展。我随便举两件事:一个是晚清非常有名的学者,也是非常懂得西学的学者叫王国维,他对清朝这个朝庭具有相当的感情。1911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3年王国维居然去担任已经只剩空名的清朝皇帝溥仪的南书房行走。而在1927年,他借了五块钱,雇了一辆车,把他送到颐和园,然后跳了昆明湖把自己淹死了。陈寅恪说王国维的死说明什么呢?就是眼看着一个文化在开始走下坡路、走向衰落,被这

7、种文化所化之人必感到非常之痛苦,是值数千年之未有奇变之巨劫,这样一种惨状,他是活不下去的。(原文应是:“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痛苦,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已之心安而义尽也。”记录者注)再有一个人,也就是晚清名人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提供进化论,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讲万物互相之间是要竞争的,优胜劣败。大自然要对这些人进行选择,能够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就留下来,在竞争中处在一个连还手之力都没有的地位就要被淘汰。严复是清朝公费派到英国去留学的,这个人的好处是英文精神,中文也精通,他翻译的天演论用的是极其

8、古雅的文言文,漂亮得不得了。文革开始的时候有一阵全国就剩一本书了,后来毛主席指示,不能光印我这一本书呀,还要再印一点书,而且毛主席具体地说把天演论也印一印吧,这就在1968年的时候印了,所以我老开玩笑说,1968年版的天演论责任编辑是毛泽东。(严复)这么一个先进的人物,回国以后只能靠吸鸦片来度日,因为他看不到希望了,感觉这个国家没有希望了,这个朝庭没有希望了,这个文化也没有希望了。到了“五四”的时候就更激烈了。五四的时候固然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见解,但是更多地是反醒与批判,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许许多多的弊病,许许多多的糟粕,以至于都提出了很激烈的口号。鲁迅答记者问的时候就说,对青年人的建议不读中国书

9、,不读线装书,他说看到外国的书让你精神振奋起来,你看多了中国书你心静下来了,什么不想干了,这是鲁迅说的。鲁讯还说人一要生存、二要发展,如果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没有好处,不管你是什么“祖传秘方”,“三皇五典” ,原文我背不下来了(原文应在华盖集忽然想到: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记录者注),说得是异常地愤怒,对传统是不屑一顾。胡适这样的国民党右派,在这一点上也是非常一致的,打例孔家店,吴稚晖说“把线装书一律扔到茅厕里”,还有一些更激烈的,钱玄同提出来彻底废

10、除中文。废除中文这个问题一直很激烈,一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中国最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还提出来,“汉字+专制”,应该被“拼音文字+民主”所代替,认为汉字是专制主义的源泉,理由是汉字不好学,只有少数人才能学会,所以正好是专制。我们国家的正式文件里,毛主席的指示里,官方的文件里也有这个东西:“汉字的前途在于拼音化”。但是这个东西现在实际上已经被否定了,因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汉字是不可能被废除的,而且汉字完全可以跟现代化接轨,这个不多说了。钱玄同除了废除汉字,还有更激烈的主张,就是“人过四十一律枪毙”,因为中国太保守了、太落后了,所以过了四十就枪毙,当然他本人后来活得时间也很长。这些激烈的

11、说法,我们今天看着很夸张,甚至很可笑,但是五四运动对新文化的呼唤,对中国传统文化扎得这几针,用北京话说叫“恶治”,还是起了巨大的作用。因为五四运动吸引了大量的如“民主”、“科学”精神,“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都是从“五四”开始慢慢地吸收进来的,使中国文化出现了新的面貌。有人认为我们现在珍惜传统文化,就是回过头来责备五四,专门要讲五四破坏了传统文化,甚至把五四和文革相比,我是不赞同的。如果没有五四运动,没有中国文化人的自觉地反醒与追求现代性的努力,就没有中国人的新的思想,包括社会主义思想、共产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引进,就没有中国的革命,就没有今天的中国。我们试想一下,今年是甲午,如果我们

12、今天还处在120年前的甲午,你在那个年代能讲什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吗?你不想活了,你还能弘扬阿。如果我们还处在八国联军、1900年庚子时期,我们还能弘扬传统文化吗?所以,正是五四的这种狂飚突进,刺激了、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但也更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了自我调整、自我更新、广泛地汲取世界先进文化(营养)的道路,然后又经过许多曲折的过程,终于我们又顺理成章地回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起点上,我们感觉传统文化仍然有着许许多多美好的东西。在社会急剧发展的时期,如果我们没有一个根基,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中国不是一个小国,不能跟在别人的后边跑,自己心中得有底,所以我们今天有可能用一个非

13、常积极的正面态度,来讨论怎么样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怎么样来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怎么样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这实际上是经历了一个从文化焦虑、到文化批判、到文化建设、到文化和谐的过程。我认为2008年,北京举行奥运会的时候,有一个口号提得非常好,就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个口号虽然没有人对它做非常郑重的解释,也许有些人都忘了,但是客观上,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个口号和我们当年的那个心态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已经从文化焦虑、文化斗争或者说文化批判,过度到文化和谐、文化整合的历史阶段。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27:29)二、文化定力的问题文化定力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呢?在急剧发展的过程中,在回顾文化

14、发展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文化岐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说法,什么都有。比如说有一个阶段,出现三字经、弟子规的热潮,甚至小学生开学的时候要穿上汉服读三字经,而且有些私人的公司发现弟子规以后大喜。你想想,如果他招来的那些学徒工、新的工人,都按照弟子规说话办事,那多好管呐,如获至宝!乃至于明明暗暗地出现了这么一种观点,中国的文化好得不得了,你象三字经(弟子规)“出必告、反必面”,勤勤恳恳干活,见到长者立正,低眉顺眼,多好。弟子规里说的也是这样,哪怕是因为挨揍打,你都不能反驳,老老实实接受,我要是老板我也希望这样,熟读弟子规完全按弟子规办事,多好呀。反过来你别忘了,中国近代发生了那么大的一个革命,你如果加上此前人,光革命就革了多久?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