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等五校2018届高三1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182584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6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等五校2018届高三1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等五校2018届高三1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等五校2018届高三1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等五校2018届高三1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等五校2018届高三1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等五校2018届高三1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等五校2018届高三1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五校(阳春一中,肇庆一中,真光中学,深圳高级中学,深圳二高)2018届高三12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24.下面分别是商周疆域简图。该图表明当时A.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完善 B.早期华夏文化核心区形成C.君主专制制度得以强化 D.西北少数民族封建化加快25.据考证,秦汉时期维持一日两餐生活,上午用餐大致在9点左有。下午用餐则在15点左右。直到汉末,曹操享用“一日三餐”都是尊荣。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管甚至四餐。据此可知汉代以后A.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更为丰富 B古人健康水平呈上升趋势C.农民普過贫困現象愈演愈烈 D.各地区贫富分化现象减轻26.下表为关于客家人来源的不同观点。据此能够被认定的

2、事实是出处观点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古代移民客家土著说认为客家是古代南迁汉人与闵年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2007年美国学术杂志Y chrotmosomes of prehistic pople along Yangtze River里面有组实验调查数据显示,客家人的中原基园占了很大比例A.客家人与中原有极为密切的历史渊源 B.西方学术研究成果比中国丰富C.古越族与中原汉族通婚形成了客家人 D.中原汉族为躲避战乱迁居山区27.1776年,乾隆帝谕曰“明季诸人书集、词意抵触本朝者,如钱谦益等,均不能死节,妄肆狂狺(吠),自应查明毁弃。刘宗周、黄道周立朝守正,熊廷

3、弼材优幹济,诸人所言,若(明政府)当时采用,败亡未必若彼其速,惟当改易字句,无庸销毁。”这体现出A.经济发展瓦解传统伦理 B.清政府招抚明代知识分子C.乾隆寓褒贬宣扬忠孝义礼 D.官府罗织罪名迫害文人28.下图为晚清的官场之活剧刮地皮漫画,该漫画表明A.对外战败各地偿付赔款 B.封建专制政府独裁统治C.顽固派遵祖训思想守旧 D.腐败官员横暴敛做搜刮29.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资料丛编载,1937年8月26日,海关总税务司F.W.Maze致国府行政院长孔祥熙电:“应付日(本)庚(子赔)款及着后结款,为保持海关完整、维护税收计。仍应暂予照付,以全债信而免纠纷。”27日孔祥熙回电,“有电悉,月款可照议暂

4、付。”由此可见A.国民政府力避涉日外交纷争 B.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C.列强积极在中日间和平斡旋 D.国民党军消极抗日积极30.1949年,艾奇逊在给美国国会的报告中说“在至关重要的1948年,国民党军队从未由于缺乏武器弹药吃过一次败仗国民党军队不是打败的,他们是自己瓦解的”艾奇逊的意思是A.美国支持国民党打内战失败 B.中共军队得到农民的支持C.国民党统治已经失去了民心 D.中国国情与美国大不相同31.下面是19802009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表(单位;亿美元)。对此表理解正确的是中国年份农业产品燃料和矿产品工业制成品出口进口差额出口进口差额出口进口差额198043.8064.80-

5、21.0049.6010.3039.3087.10122.00-34.90198562.4044.9017.5077.8024.2053.6099.40331.50-232.101990100.6078.5022.1065.6028.2037.40446.10423.9019.201995150.00161.00-11.0084.10109.90-25.801250.101041.40208.702000163.80195.40-31.60124.30339.40-215.102198.601698.80499.802005287.10451.90-164.80312.701196.10-88

6、3.407003.404931.402072.002009408.80766.20-357.40343.302504.60-2161.3011247.106751.704495.40A.经济规模接近西方水平 B.农业增长速度缓慢C.农矿产品竞争力较强 D.工业化水平提升较快32.古希腊早期,法庭审判时不允许代理辩护,而判定罪罚的陪审团是由普通民众组成的。他们往往受双方在法庭上演说的影响,结果常是善辩的当事人获益,口拙的人吃亏由此产生了教人辩论、授人辞章的“智者”。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法治的建立经历了漫长过程 B.人文思想产生与民主政治有关C.城邦经济政治获得高度繁荣 D.民主论为个人争权夺利

7、的工具33.美国独立后,华盛顿总统说。“在对外政策方面,美国的基本原则是扩大对外贸易往来。尽量避免同外国发生政治关系。”19世纪初,拉美各国独立后,美国总统门罗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美国此转变A.表明美国开始谋求美洲的霸权地位 B.体现拉美各国学习美国民主制度C.说明欧洲殖民国家已开始逐渐瓦解 D.反映美国随军力增长要称霸世界34.1917年11月5日,使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为什么要宣布戒严?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由此可见此时的俄国A.出现了两

8、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B.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C.无产阶级革命条件甚本成熟 D.阶级斗争形势处于優持的局面35.下图反映了19552007年1美兑换日元的数量变化,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金融秩序稳定 B.二战后初期日美经济发展同步C.20世纪晚期日本经济实力领先于美国 D.弱势的日元利于日本经济崛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在17世纪初期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兼英国贸易委员会委员托马斯孟看来,商业是高贵的职业,进行对外贸易的商人是“国家财产的管理者”。一国的富裕取决于对外贸易中获得顺差。英国没有生产金银的矿石,要增加国家的财富,使金银充裕,只有凭情发展

9、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是增加我们的财富和现金的通常手段,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时时谨守这一原则: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多。”如何保证对外贸易的出超,从而实现英国的富贵呢?孟提出和论证了一系列措施和手段,其中包括扩大本国国内耕地面积,增加农产品的生产,即增加自然财富;发展国内的工场手工业,即增加人为财富。但孟更强调发展航运业和出口贸易,尤其主张发展殖民地贸易。他认为,出口商品如果是用本国船只运输,不仅会得到货物在本国的售价,还可以加上商业利润、保险费用和运输费用,从而使国家的收入增加。论17世纪英国重商主义殖民思想的发展材料二 19世纪末期,张謇在大生纱厂的厂约上明确指出:“

10、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产之棉,力韧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显然与外国资本主义争夺市场,夺回利权是张赛办大生纱厂的宗冒。一般富豪则习惯于封建的剥削方式,认为购买土地和放高利贷,既稳妥又省事,而且本小利大。加上在洋纱倾销的压迫下,上海各华商纱厂都像风中残烛,摇摇欲熄,更使人们对于投资近代工业深怀戒心。所以“凡以纱厂集股告人,闻者非微笑不答,则掩耳却走”。张謇的实业活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托马斯孟的重商主义观点。(8分)(2

1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期中国张謇的实业教国思想与17世纪早期英国托马斯孟的重商主义在经济背景方面的不同之处,并说明这些不同导致的政治影响。(17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时间中国思想家意大利思想家4世纪范缜的著作神灭论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原则,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指出人的神(精神)和形(形体)是互相结合的统一体古罗马的奥古斯丁认为,一切美源自天主。美是分等级的,最高的、绝对的美是上帝。其次是道德美,形体美是低级的、相对的美13世纪朱熹认为。“学者烦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朱子语类载,“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

12、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托马斯阿圣纳认为,自然的道德生活可以使人得到尘世的幸福,但这种幸福是暂时的、虚幻的,只有神性的德性生活,才能使人换得永恒的、真正的幸福,即来世的天国幸福16世纪王阳明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马基雅维利认为,共和国不会像独截君主那样限制人民的创造性和参与精神,因此共和国比君主国更能长治久安,更善于调动公民精神投入战争上表是自古代到16世纪中国和意大利思想家的思想对比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45.【

1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去年七月至今年一月,七个月中,除秋冬攻势的新收复区外,辽宁大体分了土地,安东、辽南则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的地区分了土地。总的说来,工作是有成绩的。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发动了农民,十万农民踊跃参军,并在基本地区内肃清了土匪。但由于运动扩大过分迅速,阶级划分不清,没有巩固地团结中农,对佃富农与旧富农不加区别,许多地方把富农与地主一样对待,保护工商业的政策没有严格执行,以及一度打风盛行,死人过多。犯了很多“左”倾错误。直到一月份中央及东北局指示纠“左”,才开始纠正。现在,老区正继续纠偏,新区则照中央指示,首先打击大地主。所有新老区,都以春耕为中心,同时

14、进行纠偏或发动的工作。1948年4月陈云辽东土地改革工作中的教训(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战争中东北土地改革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解放战争中东北土地改革的意义。(7分)46.【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在缅甸,一次大战后反对宗主国英国的浪潮一直方兴未艾,这就为日本的插足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时机。日本人发现,完全可以拉拢和利用缅甸人的民族主义情感来驱逐英国的势力。早在战争初期,日本情报军官即多次登门拜访缅甸殖民政府总理巴莫,以财政援助为诱饵,鼓动巴莫向英殖民当局要求“独立”。后来又对他的继任者吴素继续加以笼络,并组建了专门的特务机关南机关(以铃木大佐为首),以同缅甸的独立运动领导人建立联系,策动反英活动。日本能在这方面一时大获成功,还在于缅甸本身各种条件的促成。面临新的战争威胁,缅甸民族主义力量如何在旧宗主国英国和新起的日本之间进行选择,如何确立自己的政治方针,取决于尖锐复杂的国内斗争形势。英国殖民当局当时在缅甸独立问题上依然故我的强硬立场和高压政策,激化了同缅甸民众的矛盾,实际上将若干政治力量推至自已的对立面,致使“我缅人协会”中那些蓄意同日本合作的势力占了上风。沈坚“轴心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