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五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181599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63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五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等五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等五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等五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等五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等五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五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 2017-20182017-2018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物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组成 B. 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 C. 变性的蛋白质仍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 D. 双链 DNA 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答案】D 【解析】磷脂分子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A 正确;

2、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 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B 正确;变性的蛋白质含有肽键,仍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 正 确;双链 DNA 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的,D 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 D 项的判断。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忽略了“一条链”这一生物学信 息而认为是氢键,实际上 DNA 分子两条单链上的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氢键连接,一条链上的磷酸 和脱氧核糖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2. 下列是有关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浆细胞比记忆 B 细胞含有较多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 衰老细胞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C. 将融合的异种植物

3、花粉培育成幼苗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可育植株 D. 硝化细菌能将土壤中的 NH3氧化成 HNO2,进而 氧化成 HN03,所以它属于自养生物 2 【答案】D 【解析】与记忆 B 细胞相比,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属于分泌蛋白,与此功能相适应,浆细胞含有较多 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 正确;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B 正确;将融合的异种植物花粉培育成幼苗并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染色体加倍,可得到可育植株, C 正确;硝化细菌能将土壤中的 NH3氧化成 HNO2,进而氧化成 HN03,利用将氨氧化释放的化学能将 CO2和 H2O 合成为糖类,所以它属于自养生物,D 错误。 3

4、. 下列关于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 藓类叶片可直接制成装片用于观察叶绿体 B. 苏丹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 C. 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D. 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步骤是: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答案】C 【解析】藓类叶片比较薄,可直接制成装片用于观察叶绿体,A 正确;脂肪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 色,花生子叶细胞富含脂肪,因此苏丹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B 正确;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为成熟的植物细胞,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能观察到质壁分离,C 错误; 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分

5、布的实验步骤是: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D 正确。 4. 某班学生以新鲜菠菜叶为材料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由于各组操作不同,出 现了如图所示的 4 种不同的层析结果,下列分析最不合理的是 3 A. 甲可能是层析液没过了滤液细线 B. 乙可能是研磨时未加入 Si02 C. 丙是正确操作得到的理想结果 D. 丁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 CaC03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甲没有色素,可能误用蒸馏水做提取液和层析液,A 正确;乙中色素的量较少, 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 SiO2,导致研磨不充分,B 正确;丙、丁中表示叶绿素含量比类胡萝卜 素含量低,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 Ca

6、CO3,而导致部分色素被破坏,C 错误;D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 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5.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体细胞进行细胞呼吸产生 C02场所一定是线粒体 B. 醋酸杆菌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C. 无氧呼吸不需要 0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D. 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 ATP 中 【答案】A 【解析】在人体细胞中,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无 CO2的产生,有氧呼吸的产物是 CO2和 H2O, 其 CO2产生于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有氧呼吸第

7、二阶段,A 正确;醋酸杆菌是好氧菌,为原核生物, 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B 错误;无氧呼吸不需要 02的参与,其第一阶段产生的H消耗于 第二阶段,所以该过程最终没有H的积累,C 错误;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 余的则储存在 ATP 中,D 错误。 6.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下列关于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4 A. 酶在催化反应完成后即被灭活 B. 蛋白酶和淀粉分支酶都属于水解酶类 C. 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和 CO2 D. 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用碘液进行鉴定 【答案】C 【解析】酶是生物催化剂,在催化反应完成后仍有催化活性,不被灭活,A 错误

8、;蛋白酶催化蛋白 质水解,属于水解酶类,淀粉分支酶催化淀粉的合成,属于合成酶类,B 错误;脲酶能够将尿素分 解成氨和 CO2,C 正确;利用淀粉遇碘液变蓝的原理来检测的是淀粉的剩余量,但不能检测底物蔗 糖是否被淀粉酶水解,因此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不能用碘液进行鉴定,D 错 误。 7.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与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衰老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 B. 癌症的发生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一种累积效应 C. 细胞分化可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于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D. 细胞凋亡不是被动过程,而是主动过程,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及

9、调控等作用 【答案】A 【解析】衰老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降低,A 错误;癌变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一 系列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变异逐渐积累的结果,B 正确;细胞分化的意义之一是:可使多细胞 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于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C 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 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换言之,细胞凋亡不是被 动过程,而是主动过程,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及调控等作用,D 正确。 5 8. 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线粒体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 CO2和 H20 B. 内质网既参与物质的合成,也参与物质运

10、输 C. 酵母菌在高尔基体中合成膜蛋白 D.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答案】B 9. 下列有关 ATP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成葡萄糖需要消耗 ATP B. 若 ATP 的高能磷酸键全部水解,其生成物可以成为 DNA 复制的原料 C. 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都能形成 ATP D. 人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但也能合成 ATP 【答案】D 【解析】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成葡萄糖不需要消耗 ATP,A 错误;若 ATP 的高能磷酸键全部水解, 其生成物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 RNA 的基本单位之一,可以成为转录的原料,B 错误;发生在线 粒体基

11、质中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其过程是丙酮酸与水一起被彻底分解生成 CO2和H,释放少量 6 的能量,产生少量的 ATP,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暗反应阶段,CO2被 C5固定生成的 C3被还原时, 需要 ATP 提高能量,可见,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能形成 ATP,但叶绿体基质中不能形 成 ATP, C 错误;人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但能通过无氧呼吸合成 ATP,D 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因对 ATP 的化学组成理解不到位而导致对 B 选项的误判。 ATP 脱去远离 A 的两个磷酸基团后,余下的结构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 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10. 下列关

12、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仍进行离子的跨膜运输 B. 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物都是自由扩散出细胞 C. 胞吞和胞吐的共同点是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D. 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离子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呈正相关 【答案】D 【解析】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主要对 K有通透性,造成 K通过离子通道外流,即在静息状 态下,神经细胞仍进行离子的跨膜运输,A 正确;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 CO2,酒精和 CO2都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出细胞,B 正确;胞吞和胞吐的共同点是运输过程中都形成囊泡,均需 要消耗能量,C 正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离子的速率,不

13、仅与细胞呼吸强度有关,还受载 体蛋白数量的限制,D 错误。 11.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7 A. 鸡血可作为提取 DNA 的实验材料而不能用于制备细胞膜 B. 有机物鉴定实验中所用的 CuS04溶液浓度不相同,加入到组织样液的时间顺序也不同 C. 用纸层析法将绿叶中色素进行分离,出现在滤纸条最下面一条色素带的颜色是蓝绿色 D. 在鉴定叶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时,为排除叶片绿色的干扰,可用酒精脱色 【答案】C 【解析】鸡的红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含有丰富的 DNA,因此鸡血可作为提取 DNA 的实验 材料,由核膜的存在,不易提取纯净的细胞膜,所以鸡血不能用于制备细胞膜,A 正确;

14、用于鉴定 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的甲液是 0.1g/mL 的 NaOH 溶液,乙液是质量浓度为 0.05g/mL CuSO4,使用时, 甲乙液等量混匀后再注入,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的 A 液是 0.1g/mL 的 NaOH 溶液,B 液是质量浓 度为 0.01g/mL CuSO4溶液,使用时,先加 A 液,再加 B 液,B 正确;用纸层析法将绿叶中色素进行 分离,出现在滤纸条最下面一条色素带的是黄绿色的叶绿素 b,C 错误;在鉴定叶片光合作用产生 淀粉时,为排除叶片绿色的干扰,可用酒精脱色,D 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教材中“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相关生物实验。若要准确解答此类问题, 在平时复

15、习中,不仅要注意对教材实验所涉及的实验技术的掌握,对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实验现 象、实验结论等内容的分析、归纳与总结,而且还要站在全新的、应用的角度去重新分析已做过的 每一个实验,从中提取出真正要掌握的最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每个实验的设计 思路,做到触类旁通、能力迁移;(2)每个实验中最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如显微镜的使用、徒 手切片、临时装片的制作、研磨、过滤、细菌培养等);(3)多注重教材实验原理的对比和归纳: 原理对比:可从纵向角度比较实验原理、材料等,如颜色反应的实验、活体染色的、本色观察的等: 原理归纳:可从横向的角度拓展实验原理、材料等不同方面的应用。 12. 下列

16、有关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小鼠吸入 180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 H218O B. 用 35S 标记甲硫氨酸,只能是附着在内质网上 的核糖体出现放射性 8 C. 将某精原细胞中的某条染色体上的 DNA 的一条链用 15N 进行标记,正常情况下,在该细胞分裂 形成的精细胞中,含 15N 的精子所占比例为 25% D. 在缺氧时给水稻提供 14C02,体内可以存在14C 的转移途径14C0214C3(14CH2O)14C2H5OH 【答案】B 【解析】小鼠吸入的 18O2,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 H218O,产生的 H218O 可随血液运输到泌尿 系统随尿液排出体外,A 正确;35S 标记的甲硫氨酸是蛋白质合成的原料,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 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与游离的核糖体都可能出现放射性,B 错误;依据 DNA 分子的半保 留复制,某条染色体上的 DNA 的一条链用 15N 进行标记的某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DNA 分子完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 2 个 DNA 分子,这 2 个 DNA 分子分别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