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字的用法及意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之字的用法及意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之字用法一、 作助词用.主要用法有四种类型:1、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其格式为:定语+之+中心语.例如:厅事之东北角.(林嗣环口技) 译:在客厅的东北角.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译:(他们)观赏自然景物后的感情水陆草木之花.(周敦颐陋室金铭)各种草木的花.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原来的主谓句成为句子成分或复句的成分.不必译出.其格式为:主语+之+谓语.如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呼东西”.所谓的独立性就是指一个独立存在的词语或句子结构,如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并列结构等,“悍吏来吾乡”中的“悍吏”为名词,作主语,“来”为动词,是
2、“悍吏”发出的动作,作谓语,所以这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主谓结构,但现将“之”插入“悍吏”和“来”之间,则使这个主谓结构遭到了分解,从而失去了它的独立性.这就是所谓的取消句子独立性.取消句子独立性,顾名思义,就是让本可以独立成句的句子不能成为句子,而只能成为句子中的某一成分.特征是在主谓结构的句子中间插入一个“之”,让这个本可以成为主谓句的变成一个短语,充当句子中的各种成分.举几个例子也许你比较一下就明白了: 1.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人.“臣壮”本可以是一个主谓句,此处“臣之壮也”做的是状语.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我的妻子认为我美(以我为美),是因
3、为偏爱我啊. 此处美和私都活用为动词,美还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吾妻美我”本可以构成一个主谓句,但是加了之,就作整句的主语了.比如说“王老师讲课”是一个句子,最后可以用个句号,但如果说“王老师的讲课”,多了一个“的”,就是一个短语,而不是一个句子,就不能用句号了,虽然“的”与“之”功能不完全一样,但道理是一致的.3 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或时间副词后起协调音节、舒缓语气作用.不必译出.例如: 公将鼓之.(左秋明曹刿论战)译:鲁庄公将要击鼓进攻了.久之,目似暝,意暇甚.(蒲松龄狼)译:时间长了,4、宾语前置标志.通常出现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放在动词谓语前.其格式为:宾语+之+谓语.例如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译:宋国有什么罪呢?动词“有”,宾语“陋”、“何罪”,借“之”帮助,把宾语“陋”“何罪”从动词“有”后面提到动词前面.这个“之”只是提宾标志,无实在意义.按现代汉语的说法,“何陋之有?”即为“有何陋?”“宋何罪之有?”即为“宋有何罪?”5、定语后置标志.为了强调定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后面.例如:马之千里者.(韩愈马说)译: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吃完一石粮食.二、作代词用:1、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它们”.例如:具答之.(陱渊明桃花源记)译:渔人详尽地回答了
5、他们.之:代指桃花源人.亲戚畔之(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译:亲戚背叛反对他.之:代指道的君主.彼竭我盈,故克之.(左秋明曹刿论战)译:所以战胜了他们.之:代指齐国军队.又数刀毙之.(蒲松龄狼)译:杀死了狼.之:代指狼.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魏学伊核舟记)译:关上窗户.之:它,代指窗户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事”、“那”、“那样”等.例如: 渔为甚异之.(陱渊明桃花源记)译:渔为非常惊异这件事.之:代指桃花源的情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陱渊明桃花源记)译:听说了这件事.之:代指桃花源事.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列子愚公移山)译:还不能挖掉魁父这样的小山三、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例如: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译:他停止耕作,到田埂上休息.杜少府之任蜀州译:到蜀州上任.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陈涉世家)译:到驻地旁的丛林里的神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