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素材名作的缘起与灵感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80301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8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素材名作的缘起与灵感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素材名作的缘起与灵感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素材名作的缘起与灵感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素材名作的缘起与灵感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素材名作的缘起与灵感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素材名作的缘起与灵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素材名作的缘起与灵感(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名作的缘起与灵感 翻开人类艺术史,我们会发现,许多伟大的 作品都有自己的一段独特而有趣的缘起:生活中一件 偶然的小事,一个随便说说的笑话或朋友讲的一个平 平常常的故事等,都可能成为引发一部传世名作创作 的最初的动因。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作家所以 能成其为作家,就在于他们善于捕捉生活所赐予的那 种稍纵即逝的灵感。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哈 泽穆拉特 ,据作者日记记载,乃是由一棵人们熟视 无睹的鞑靼花触发的: 1898 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列夫托尔斯泰散 步回家, “穿过一片刚刚犁过的黑土田地。一眼望去, 除了黑土以外,什么也没有,连一根绿草也看不到。 可是在灰土飞扬的灰秃秃的路旁,却

2、长着一棵鞑靼花 (牛蒡) 。这棵花有三条幼枝,一条已经断了,断枝头 上挂着一朵沾了泥的小白花;另一条也折断了,上面 沾满了污泥,黑色的残枝显得垂头丧气,十分肮脏; 第三条幼枝向旁边直伸出去,虽然也因为蒙上灰尘而 黑了,但还活着,中间部分还是红红的。 ”这使他想起 了哈泽 穆拉特。 他真想把这一切都写出来。 因为 “在 这一片田野上,只有它把生命坚持到最后,不管怎样 总算坚持下来。 ” 一朵在别人毫不经意的小花,在托尔斯泰眼 里却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含义,以致促使他由此完成了 一部中篇小说。灵感的这种引发力,正如契诃夫形象 地说明的那样: “平时注意观察人, 观察生活那么 后来在什么地方散步,例如在

3、雅加达的岸边,脑子里 的发条就会忽然咔的一响,一篇小说就此准备好了。 ” 雪莱的历史名剧钦契一家的创作则是由 一幅画引起的。雪莱曾看到贝特丽采被囚禁在狱中时 艺术家基多为她画的一幅画像。她那庄严而忧郁的神 情给雪莱留下深深的印象。他于是产生了强烈的创作 欲望。他查阅了有关贝特丽采的历史档案资料,并从 这个家庭悲剧的史料中, 发现了包含其中的社会意义。 一部名剧便随之诞生了。 据说,艾捷尔伏尼契的名著牛虻创作 的最初动因也是来自一幅画她年轻时在卢浮宫里 见到的,画面上一个身穿黑衣头戴黑帽的青年倚墙而 立,他双唇紧闭,表情略显忧郁。她在写作牛虻 时,还把这幅肖像画的复制品挂在床头。 果戈理的好几部

4、名作都是从朋友讲的故事中 产生的。他的钦差大臣和死魂灵都是在普希 金的启发下写出的。 果戈理曾坦率地写信给普希金:“劳驾给个情 节吧,随便什么可笑的或者不可笑的,只要是纯粹俄 罗斯的笑话就行。 ” 果戈理的小说外套则是在和朋友的笑谈 中,听到彼得堡官场上的一个小公务员失落猎枪的笑 话以后触发创作灵感而写出的。因为他自己也做过小 公务员,有这方面的生活阅历。 苏联作家富曼诺夫在 夏伯阳和叛乱 的写作经过中曾谈到他是怎样开始写作夏伯阳 的:他一边散步,一边“杂七杂八地想着,想着,突 然一部中篇小说在我的脑子里变得明朗了这就是 我的夏伯阳 ” 。 这种突如其来的灵感有时还会使作者处于一 种亢奋的最佳

5、创作状态,使其有一种不能自已的强烈 的创作冲动。郭沫若在五四时代创作新诗时,就常处 于这种“差不多发狂了”的创作状态中。他在我的 作诗经过一文里记述道: 地球,我的母亲是民国八年学校刚放好 了年假的时候做的。那天上半天跑到福冈图书馆,在 馆后僻静的石子路上,把下驮 (日本木屐)脱了, 赤着脚踱来踱去,时而又率性倒在路上睡着,想真切 地和地球母亲亲昵,去感触她的皮肤,受她的拥 抱。这在现在看起来,觉得是有点发狂,然而当 时却着实是感受到迫切。在那样的状态中受着迫切。 在那样的状态中受着诗的推荡、鼓舞,终于见到了她 的完成,便连忙跑回寓所把她写在纸上,自已觉得就 好像真是新生了一样” 狄更斯的名作

6、双城记的创作灵感则是在 演剧时获得的。他在双城记初版原序(1859 年) 中谈到双城记的创作时说: “我最初想到这故事的 主要意思,是我正在跟我的儿女们和朋友们表演威尔 奇柯林斯18241889 年,英国小说家先生的剧 本冻结的大海之时。我当时被一个强烈的欲望抓 住了。要想亲自赋予形体,我就在我的想象中探索着 要将它表现给一个特别留意、特别关切的细心观者赏 鉴所必需的心理状态。 ”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普希金总是花很长时间 思考他作品的提纲,当一种已诞生的创作思想还没有 在他的脑子里成熟,给自己找到和谐而完整的发展的 时候,有时就得一连等上好几年。 ” “普希金有时要拖 上一个很长时间才轮到灵

7、感把这些材料迅速变为明朗 而有力的艺术作品” 。 关于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的故 事来源,作者生前在用 D格吕福帕珀拉署名写给 意大利的一位朋友的信中说: “会使读者奇怪的是, 这 部小说并非小说。 作者所叙述的故事是 1826 年在兰纳 附近确实发生的一件事情。男主人公当过他第一个情 妇孩子们的家庭教师。他们爱得很深,坠入情网不能 自拔。后来,私情败露了,两人只得分手了事。但她 时时想念着他。后来,她所写的一封信阻碍了他和第 二个情妇一个非常有钱的小姐结婚。因此, 他对第一个情妇借机报复,开了两枪。嗣后,他在兰 纳城被判处死刑。司汤达先生一点也没有臆造”这封 信告诉我们,19 世纪法国批

8、判现实主义文学第一部成 熟的作品红与黑 ,也不是作家凭空想象出来的,而 是由当时实有其事的一个刑事案件引起的。 19 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居斯 达夫福楼拜,他的代表作品包法利夫人的情节 也是来自一宗曾轰动一时的案件,而且是作者的朋友 布耶和杜冈所提供的。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1848 年, 法国鲁昂附近有一位乡村医生,名叫德拉马尔,是作 家福楼拜父亲的一个学生。他在瑞镇这个乡村小镇上 开业行医,娶了一个年轻漂亮、富于浪漫主义的妻子 古杜瑞耶。她嗜好小说,追求精神刺激,生活浮华, 想入非非。 最后, 爱情上受到挫折, 经济上债台高筑, 走投无路,她被迫服毒自杀,身后留下一个女儿。过 了不久,她的丈夫德拉马尔也自杀了。 福楼拜的小说虽然是由朋友偶然地讲述给他 的一个案件引发创作灵感的, 但却不是完全照搬生活, 而是给这普通的家庭悲剧注入社会内容,使之具有典 型意义,写成一部揭露第二帝国时期资产阶级社会庸 俗、空虚、腐朽的现实主义杰作。 我国宋代的王安石有诗句道:“看似寻常最奇 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 。 带有偶然性的灵感虽然可以成 为一部作品的直接缘起,但在这种偶然性后面却又隐 藏着必然的因素。正所谓“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正 是在有着“长期积累”的作家那里, “偶然得之”的灵 感的火花才能点燃一部伟大作品的奇光异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