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89173545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9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高三理综试卷(化学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S-32 Fe-56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0.1 molKI与0.1 molFeC13在溶液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B. 镁条在氮气中完全燃烧,生成50g氮化镁时,有1.5NA共用电子对被破坏C. 3.0g由葡萄糖和冰醋酸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3NAD. 标况时,22.4L二氯甲烷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A【答案】

2、B【解析】【详解】A.Fe3+与I-的反应为可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小于0.1NA,故A错误;B.镁条在氮气中燃烧,生成50g氮化镁时,参加反应的氮气是0.5mol,而氮气分子中含有氮氮三键,则有1.5NA对共用电子对被破坏,故B正确;C. 葡萄糖和冰醋酸最简式相同为CH2O,只需要根据3.0gCH2O的物质的量计算原子数=,即3.0g由葡萄糖和冰醋酸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4NA,故C错误;D. 二氯甲烷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所以二氯甲烷的物质的量不能用22.4L/mol计算,故D错误;故选B。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贮氢金属并不是简单地吸附氢气,而是通过化学方法贮存氢气B.

3、 在高温下煤和水蒸气作用得到CO、H2、CH4等气体的方法属于煤的气化C. 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做人类的营养物质D. 氢能、核能、太阳能是洁净、高效的新能源【答案】C【解析】【详解】A. 贮氢金属是金属与氢气形成化合物,从而达到贮存氢气的目的,不是简单的吸附氢气,故A正确;B. 煤的气化是指以煤为原料,以氧气(空气、富氧或纯氧)、水蒸气或氢气等作气化剂(或称气化介质),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把煤或煤焦中的可燃部分转化为气体的过程,所以在高温下煤和水蒸气作用得到CO、H2、CH4等气体的方法属于煤的气化,故B正确;C. 人体内没有能使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的酶,因此纤维素不能作为人类

4、的营养食物,故C错误;D. 氢能、核能、太阳能都是洁净、高效、无污染的新能源,故D正确;故选C。3.碳酸亚乙酯是一种重要的添加剂,结构如图(),碳酸亚乙酯可由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得,亦可由碳酸与乙二醇反应获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上述两种制备反应类型相同B. 碳酸亚乙酯的分子式为C3H6O3C. 碳酸亚乙酯保存时应避免与碱接触D. 碳酸亚乙酯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答案】C【解析】【详解】A. 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反应制备碳酸亚乙酯是加成反应,碳酸与乙二醇反应生成碳酸亚乙酯是取代反应,故A错误;B. 碳酸亚乙酯的分子式为C3H4O3,故B错误;C. 碳酸亚乙酯属于酯类,可以与碱反应,保存时应

5、避免与碱接触,故C正确;D. 碳酸亚乙酯中含有两个亚甲基,不可能所有原子共平面,故D错误;故选C。4.聚合硫酸铁(PFS)是水处理中重要的絮凝剂,以废铁屑为原料制备PFS的具体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步骤,粉碎的目的是为了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提高“酸浸”反应速率B. 步骤,可以选择双氧水、氯气等氧化剂将Fe2+转化成Fe3+C. 步骤,加稀硫酸调节pH在一定的范围内,让Fe3+部分水解形成碱式盐D. 步骤,减压蒸发,有利于降低水的沸点防止产物分解【答案】B【解析】【详解】A.废铁屑粉碎后,使反应物接触面积增大,能够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A正确;B.若使用氯气作氧化剂,将Fe2+氧化

6、成Fe3+的同时,引入了新的杂质离子Cl-,故B错误;C. 步骤,加稀硫酸调节pH在一定的范围内,Fe3+部分水解生成Fe(OH)3进而生成碱式盐,故C正确;D. 减压蒸发,可以防止温度过高,聚合硫酸铁分解,故D正确;故选B。5.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I图中:如果MnO2过量,浓盐酸就可全部被消耗B. II图中:量筒中发生了加成反应C. III图中:生成蓝色的烟D. IV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将硫酸溶液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结果有Cl2生成【答案】D【解析】【详解】A. I图中:如果MnO2过量,浓盐酸随着反应进行,浓度减小到一定程度,不再与二氧

7、化锰继续反应,所以盐酸不能被全部消耗,故A错误;B. II图中: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发生取代反应,不是加成反应,故B错误;C.Cu在Cl2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棕色的烟,故C错误;D.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可使有色布条褪色,剩余氯气通入到盛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发生反应为,Cl2+2NaOH=NaCl+NaClO+H2O,将硫酸溶液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氯化钠和次氯酸钠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2,故D正确;故选D。6. 第三周期元素,浓度均为001 mol/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pH与原子半径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8、A.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NRB. 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C. Y和R形成的化合物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D. X和M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后溶液的pH7【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即XR为NaCl。A项中,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ClPH3,故NR不正确;B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Al(OH)3不能溶于弱碱稀氨水;CY和R形成的化合物是MgCl2,只含离子键,不含共价键;DX和M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后溶液含Na2SiO3,水解溶液的pH7。考点:元素的周期性的理解。7.高温时通过以下反应制备金属铝。用铝制作的

9、“快速放电铝离子二次电池”的原理如下图所示(EMI+为有机阳离子)。Al2O3(s)+AlCl3(g)+3C(s)=3AlCl(g)+3CO(g) H1=a kJmol13AlCl(g)=2A1(1)+AlCl3(g) H2=b kJmol1Al2O3(s)+3C(s)=2A1(1)+3CO(g) 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反应方程式为A13e+7AlCl4=4A12C17B. H20,故B错误;C. 放电时铝为负极被氧化,其逆过程就是充电时铝作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石墨电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其逆过程就是充电时作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所以该电池充电时石墨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故C错误

10、;D. 根据盖斯定律:+=,因此Al2O3(s)3C(s)=2Al(l)3CO(g)H3(a+b) kJmol1,故D错误;故选A。【点睛】明确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各个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注意电解质溶液的性质,以及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移动方向,为易错点。三、非选择题:共174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29分。8.NiSO46H2O是一种绿色易溶于水的晶体,广泛用于化学镀镍、生产电池等。可由电镀废渣(除含镍外,还含有Cu、Zn、Fe、Cr等杂质)为原料获得。工艺流程如下

11、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稀硫酸溶解废渣时,为了提高浸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任写一点)。(2)向滤液中滴入适量的Na2S溶液,目的是除去Cu2+、Zn2+,写出除去Cu2+的离子方程式:_。(3)在40左右,用6%的H2O2氧化Fe2+,再在95时加入NaOH调节pH,除去铁和铬。此外,还常用NaClO3作氧化剂,在较小的pH条件下水解,最终生成一种浅黄色的黄铁矾钠Na2Fe6(SO4)4(OH)12沉淀除去。如图是温度pH与生成的沉淀关系图,图中阴影部分是黄铁矾稳定存在的区域已知25时,Fe(OH)3的Ksp=2.64103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填序号)_。a. FeOOH中铁为+2价b

12、.若在25时,用H2O2氧化Fe2+,再在pH=4时除去铁,此时溶液中c(Fe3+)=2.61029molL1c.用氯酸钠在酸性条件下氧化Fe2+的离子方程式为6Fe2+C1O3+6H+=6Fe3+C1+3H2Od.工业生产中常保持在8595生成黄铁钒钠,此时水体的pH约为3(4)上述流程中滤液I的主要成分是_。(5)操作I的实验步骤依次为(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6molL1的H2SO4溶液、蒸馏水、pH试纸):_;_;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NiSO46H2O晶体:用少量乙醇洗涤NiSO46H2O晶体并晾干。【答案】 (1). 加热或搅拌或增大硫酸浓度等 (2). Cu2S2=CuS (3)

13、. c (4). NiSO4 (5). 过滤,并用蒸馏水洗净沉淀 (6). 向沉淀中加6 molL1的H2SO4溶液,直至恰好完全【解析】【分析】根据流程图逐步分析反应过程及原理;根据物质的制备和提纯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分析解答。【详解】(1) 能提高废渣浸出率即提高反应速率,所以升高反应温度,在反应过程中不断搅拌,增大反应物浓度都可以提高反应速率;故答案为:加热或搅拌或增大硫酸浓度等;(2)S2-可以与Cu2+,Zn2+反应生成难溶性的Cu2S和ZnS,从而达到除去Cu2+和Zn2+的目的;故答案为:Cu2S2=CuS;(3) aFeOOH中O元素显-2价,H显+1价,所以铁为+3价

14、,故a错误;bpH=4时,c(OH-)=110-10mol/L,已知25时,Fe(OH)3的Ksp=c(Fe3+)c3(OH-)=2.6410-39,则c(Fe3+)=2.6410-9mol/L,故b错误;cCl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Fe2+ClO3-+6H+=6Fe3+Cl-+3H2O,故c正确;d由图象可知,生成黄铁矾钢所需要的合适温度为8595,pH约为1.21.8,故d错误;故答案为:c。(4) 从流程图可知,滤液I中加入硫酸后,生成了NiSO4,所以滤液I的主要成分是NiSO4;故答案为:NiSO4;(5) 滤液III主要是NiSO4,加入碳酸钠溶液后,得到NiCO3沉淀,应先过滤、蒸馏水洗涤,然后与硫酸反应生成NiSO4,最后进行蒸发浓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