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实验改革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73188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实验改革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课堂教学实验改革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课堂教学实验改革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课堂教学实验改革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实验改革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实验改革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课题负责人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近几年来,我校生源少、质量不高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如何克服生源质量不高的制约,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以利于课改实验的推进与发展,以利于发展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成绩是我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校提出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实验改革研究这一课题。我们的研究将全面合理地把握四步教学法教学的灵活性、多样性,优化课堂教学,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二、课题

2、界定四步教学法是指在课堂上教师按课前预习、课堂展示交流、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分层训练四步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学生活动学习的一种方法。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实验改革是指在班级生源基础差的情况下,在课堂教学中凸显新课程理念,从学生的个性发展、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使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得到有效改变。本课题着重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实验和评价进行研究。三、课题研究对象实验对象:79年级各学科。重点实验对象:参与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各学科。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新课程改革理论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课程改革具体目标中倡导建构性的

3、学习实现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新课程从理念及操作层面为解决大班额存在的问题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持。2、发现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强调:(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3)强调学习的内部动机。他认为,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学科本身感兴趣,这样学习的积极性才会得到充分发挥。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最早提出来的。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

4、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在四步教学法的课堂教学遵从这一规律,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五、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一)研究目标1、以关注学生成长为出发点,建立新型师生关系。2、对四步教学法所涉及的课前预习、课堂交流展示、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分层训练四步进行探索研究,旨在寻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学习方式。3、加强学科渗透,打破学科本位和课堂时空限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推动课改向纵深发展。4、尊重学生特点和个性差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5、在研

5、究过程中,逐步建设一支高素质、科研型的现代教师队伍。(二)研究内容在四步教学法的课堂教学中,以关注学生成长、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为切入点,分设以下9个子课题进行研究。子课题1、侧重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实验研究;子课题2、侧重习惯不好合作学习模式的实验研究;子课题3、侧重探究学习模式的实验研究;子课题4、侧重周周测的评价研究。子课题5、侧重小组学习中组长的作用研究子课题6、侧重交流展示方式的研究子课题7、侧重课前预习的研究子课题8、侧重课堂训练的研究子课题9、侧重教师精讲点拨的研究为使课题研究更具有针对性、更加有效,除成立核心研究小组外,按学科成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政治

6、、体育、音乐、美术等子课题组,平时结合各自学科特点独立对子课题进行研究,定期由核心研究小组对子课题组研究结果进行检验、矫正、整合、推广。六、课题研究方法我们以行动研究为主对课题进行研究,同时辅以分层周期研究法、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法、案例法和比较法。在研究过程中采用边实践、边总结、边行动、边探究的方法,并利用已有经验,及时反思研究过程,提高认识,再改进,再实践。七、课题研究步骤1、第一阶段(2007年9月2007年12月) (1)理论学习。(2)制定实施方案。(3)课堂教学实践。(4)论证申报本课题。(5)成立子课题组。(6)全面展开研究。2、第二阶段(2008年1月2008年

7、4月)(1)调查研究、实验、分析、总结。(2)形成子课题成果。(3)在全校推广验证子课题成果。3、第三阶段(2008年5月2008年8月)(1)形成主要研究成果及报告。(2)申请评估验收。八、预期研究成果1、学生阶段性考试成绩2、研究报告、研究工作总结报告。3、研究论文、典型案例、教学设计。4、课堂教学实录。九、课题研究保证与措施1、机制保证: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能保证课题研究的需要,并且学校能给予课题研究充分的时间保证。2、实验人员: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都是教学一线的骨干,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经验丰富。3、经费保证:以学校自筹为主,同时争取上级支持。十、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本课题以集体研究为主,分设10个子课题组,并以总分协作式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如下:十一、参考资料和文献1、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姚利民.论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版.2001.023、王小波.创新教育的涵义、特点与内容构建.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2.(2)4、张悦群.新课程改革理论框架梳理.2004.115、张行涛.新课程教学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56、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199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