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欣赏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73145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欣赏2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诗词欣赏2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诗词欣赏2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诗词欣赏2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诗词欣赏2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词欣赏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欣赏2(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词欣赏1、曹操观沧海:诗人借景抒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写观海所见。一个“何”字(何”,这里是“多么”的意思),一个叠词“澹澹”,表达了惊讶、赞美的感情。脚下的山岛耸立海心,又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2、王湾次北固山下: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出了风景美,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但其中还是有令人不尽愉悦之处:残夜中的海日

2、和旧年中的江春,毕竟不是十全十美的。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喜悦之情。“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渐欲”“才能”两个字眼,富于动态,表现了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4、辛弃疾西江月:词人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词的上阕最后两句,用侧面描写烘托出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 词的下阕最后两句,写出了焦急和迷惑之后的欣喜。5、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它用寓情于景的写法具体而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羁旅之苦,乡思之情。6、曹操龟虽寿:全诗以昂扬慷

3、慨为基调,抒发了曹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前四句,用意积极,诗人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中间四句,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再四句,否定“天命”,认为身心修养得法,就可以延年益寿,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7、孟浩然过故人庄:首联,表现了老朋友之间真挚的感情,洋溢着愉悦的田家情趣。 颔联,写景由远渐近,越来越开阔,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 颔联、颈联四句描绘了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尾联,写朋友间那种融洽的感情、诗人对田园的喜爱溢于言表。8、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颇为浓厚的禅隐倾向。三

4、、四两句,“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曲径”与“竹径”比较:“曲径”更好,因为“曲”字传达出幽深、藏而不露的意味,富有暗示性;而“竹径”一词则过于落实,限制了读者的联想与想象。) 五、六两句, “山光悦鸟性”描写出大自然万物和谐的景象,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更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在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最后两句,寺院的钟磬声仿佛成为世间惟一的声响,诗人的全身心都沉浸在洪亮悠远的佛音中。9、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同情和关切。 首句写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第

5、二句,直叙其事,见迁谪之艰难、道路之荒远,也见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关切之情。10、李商隐夜雨寄北:第一句,一问一答,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第二句,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最后两句,写设想之情景,把思君的深情表现得曲折委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11、杜牧泊秦淮: 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表现了一种空冷愁寂的情调。“隔江犹唱后庭花”,一个“犹”字意味极其深长,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

6、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走下去的情形,把历史的教训、现实的情况和注定灭亡的命运联系起来,以辛辣的嘲讽,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后庭花乃亡国之音。诗人用“后庭花”的典故,表面上是斥责“商女”,批评歌女,实际上是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12、晏殊浣溪沙:词中作者向我们倾诉的是他感到生活的空虚、无聊,同时也有一种对时光

7、流逝的惋惜之情。词人凄婉地含蓄地写出了惜春怀旧的思想情绪,并流露出淡淡的哀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被誉为“千古奇偶佳联”,对它的理解应为: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识,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13、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或: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莫言”二字是自诫也是诫人,表达了对那种认定下岭容易的普遍心理的否定。“赚”字富于

8、幽默的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坦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正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这里只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把本无知的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放”一“拦”中透露出来了。14、李清照如梦令:追叙一次夏日郊游的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15、朱熹观书有感: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读

9、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读书感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也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也用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也启发我们,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细水长流;也凝缩为“源头活水”,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6、吴均山中杂诗:此诗写山中幽居的清静景象,同时表现诗人恬淡闲适的心情,“山际见来烟以”,以“见”字写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灵动了景色,增添了人气

10、。 “竹中窥落日”的“窥”字呼应了前一句的 “见”,生动地再现了夕阳余晖疏朗地洒落竹林的情景。 “鸟向檐上飞”,用“向”不用“于”,借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的多义性所带来的暗示,激活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诗意的表达。 “云从窗里出”,这正是山居不可思议的神奇景象: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17、王维竹里馆: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两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自然、平淡的语言构成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全诗情景交融:竹林与明月构成的清幽澄净之景,传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

11、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以动写静。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18、李白峨眉山月歌:这首诗用了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和渝州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句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

12、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第三句写诗人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19、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诗是李白客居洛阳所作。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既有断续、隐约之意,又写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无意中却打动了许多的听众。“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此夜曲中闻折柳”句的“折柳”指折杨

13、柳曲名,又指折柳枝相送的习俗(“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何人不起故园情”,好像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思乡之情的正是诗人自己。20、岑参逢入京使: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三四句表明行者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21、韦应物滁州西涧:写诗人春游滁州西涧所见到的情景,表达

14、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写出了一个碧草丛生、涧水奔流、鸟鸣深树的清幽境界。诗以“独怜”二字领起,“怜”是爱惜之意,诗人喜爱他脚下涧边的幽草,他头顶上林木深处传来的黄鹂的啼鸣。诗人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用鸟鸣声衬托西涧环境的清幽宁静,使画面生机盎然,倍显其静。 后两句组成一幅动静相映、野趣横生的画图。以飞流转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一“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来的,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地连在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用“无人”说明“野”,显出一片荒凉之意;“自横”描绘出渡船自由自在浮泊的情景。22、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李龟年是

15、开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如今潭州相逢,感慨万千,于是以诗相赠。前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言过去之盛,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为下文作了铺垫;后两句写现在之衰,抒发诗人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全诗无直接抒情之语,但时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却尽寓其中。23、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后二句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往往黯然情伤,但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24、赵师秀约客:前两句对仗工整,意象组合优美,黄梅、青草、池塘、蛙声、语声,构成了独具韵味的江南夏夜之景。第三句点题,诗人约了客人,夜已深而客仍未至。末句“闲”字是全诗的诗眼,写诗人独自静静地敲着棋子,看着满桌的灯花,表现了诗人的寂寞失望心情。25、赵翼论诗:作者主张诗歌创作要有时代精神与个人独创,反对泥古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