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才能高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72738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焦才能高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聚焦才能高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聚焦才能高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聚焦才能高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聚焦才能高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聚焦才能高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焦才能高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聚焦才能高效:谈“语言教例”的挖掘与设计 郭 昶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浙江省奉化市莼湖镇中心小学校长。他长期致力于“链接式”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课堂教学注重学生思维与语言的和谐发展,具有鲜明的思辨风格。近年来,扎根农村,深入研究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形态,开展的“支援型”习作教学研究卓有成效。出版专著小学语文链接式阅读,在国家级刊物中发表教学论文及教学案例八十余篇,其中小学生思辨式阅读指导四策略等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转载。他曾获全国“注提”实验课堂教学竞赛特等奖、全国小学作文教学优质课特等奖、浙江省课堂教学创新比赛一等奖,示范课滥竽充数被人民教育出版社制成教学光盘发行。叶圣陶先生说过

2、:“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对于许多教师来说,叶老的这句话耳熟能详,然而,却常常在多次解读教材后也无法把握把一篇课文当成哪一种语言现象的教学例子。 一、语言教例的缺失 在一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中,两位青年教师执教了人教版四年级选学课文真实的高度一文,课堂教学中都呈现出语言习得这一本体性目标有所缺失的问题。现把这两节课研读环节作一简单介绍。 真实的高度教学设计一: 1研读句子:“不,我不想坐在您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 转换句式,用“我想 ”来写出小仲马的意思。 2比较,体会语气的坚定: (1)我想靠自己的能力去摘苹果,那

3、样摘来的苹果才有味道。 (2)不,我不想坐在您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 3.研读句子:面对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仍然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 学生练写: 面对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心想 ,他仍然 。面对编辑指出他的一 个个缺陷,他心想 ,他 。面对编辑一次次的拒绝,他心想 ,他 总结:小仲马始终没有求助父亲,借用父亲的盛名,小仲马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你看小仲马不借助父亲的盛名,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文学上的高度。这高度才是自己的,真实的。 真实的高度教学设计二: 1.出示句子:“不,我不想坐在您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 研读:你是怎么理解这

4、句话的?“您的肩头上”、“摘苹果”是指什么?“味道”是指什么味道?带上理解说说整句话的意思。你感受到了怎样一个小仲马? 2自由朗读课文,“碰壁”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出示:面对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仍然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 什么是退稿笺?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什么? 3.想象小仲马收到退稿笺以后的情景进行说话:第一次稿子寄出去后,他收到了编辑部的来信,信中说:对不起,你的稿子没采用,小仲马没有沮丧,仍然 ;第二次稿子寄出去后,他收到了编辑部的来信,信中说:很遗憾,你的稿子没能发表,小仲马没有沮丧,仍然 ;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4小仲马还不露声色地做了什么事?小仲马为什么要不露声色

5、地给自己取笔名呢?理解“真实的高度”。从以上两则教例中可以发现两个主要问题。一是重理解轻方法。两位教师都把教学重点放在了理解人物的语言上,理解“不想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摘苹果”和“真实的高度”的含义。然而就理解而理解,并未点拨引导,让学生从这两个句子的理解中悟得“如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二是重阅读轻写作。教师的教学过程停留于读懂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却未能深入揭示课文是如何含蓄婉转地表达这种意思的写作方法。透过表面看本质,两则教例均未能挖掘课文中值得学习的语言现象,就学课文而学课文,导致教学效率不高。 二、语言教例的聚焦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与其他例子不重复才能称其为例子,所以教师必须挖

6、掘每个例子的个性特征,即个性化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到体察、领悟“例子”的个性特征上来,吸纳“例子”的点睛之笔,以“例子”为桥梁实施迁移和变通,使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什么,还要明白怎么写的,更要懂得为什么这样写。像这样,文本中适合学生发现、领悟、积累与运用,值得教师以此为重点展开教学的语言现象,我们可以称之为“语言教例”。以此为重点准确设定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设计,才能不重复低效。 在对文本有了“语言教例”这一理解定位的基础上,我们重新解读真实的高度一文,关注单元目标、文本特色、读写迁移三个方面,循着“语言教例”的发现、理解、积累、运用整个过程,设计了以三大板块为主的教学过程。 “引导发现”

7、环节:聚焦单元目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教给阅读方法 本篇选学课文是补充四上年级第七组课文的学习,主题是“体验成长过程”。其中在语文园地“我的发现”栏目中指向了“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的学习,明确指出了“查找资料、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等理解词语的方法。而真实的高度一文中也有几个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不,我不想坐在您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我想拥有真实的高度”等,而句中的一些词语需要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因此我们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确定为教学的重点。 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基础上,在“研读品悟”环节安排了如下设计: 1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 出示句子:“不,我不想坐在您的肩头上摘

8、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 (1)单从字面上看这一句子,似乎在说摘苹果的事,那究竟是说什么呢?请读读第二、三自然段,读懂这句话的意思。 (2)反馈。你读懂了吗?怎么读懂的?交流中点拨: 联系第二段大仲马的话读懂意思。出示:“如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们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是一句话,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会好多了。” 联系第三段中小仲马的想法读懂意思。出示: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笔名,以避免那些编辑先生们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 小结:我们联系下文读懂了含义深刻的句子。 2扣词对应,深入理解。 再对应着读一读,这

9、句话中的“您的肩头”“摘苹果”“味道”分别指什么? 交流:您的肩头就是指父亲的盛名;摘苹果就是取得的成功;味道是成功的喜悦。 (板书:您的肩头父亲的盛名 摘苹果取得的成功) 有了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在理解下文的“不露声色”一词时也能联系上下文去读懂,阅读能力得到了巩固提高。“理解积累”环节:聚焦语言特色,明确词语的比喻义,明晰语言现象 学生能理解文中的“摘苹果”“别人的肩头”等词,并不完全明晰这一语言现象。其实“摘苹果”“别人的肩头”与俗语中的“下马威”“双刃剑”等词一样,与固定下来的“井底之蛙”“鼠目寸光”等成语一样,都是由原来的词义经比喻产生的意义。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打比方的句子能理解,

10、成语也已学了不少,让他们明晰比喻义还是可接受的一个教学目标。再解读文本,可发现文中还有这样带有比喻义的词,如第二段中的“碰壁”“敲门砖”等词,因此聚焦“词语的比喻义”这一语言特色,展开第二板块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把握语言规律,习得语言。 1揭示规律,明晰现象。 (板书:您的肩头父亲的盛名 摘苹果取得的成功) 小结:像这样,词语的意思在原来的基础上打了个比方,有了新的意思,我们把这叫做词语的比喻义。(板书:比喻义) 2转换对比,深入感受。 出示:“不,我不想坐在您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 “不,我不想以父亲的盛名来取得成功,那样取得的成功没味道。” 文中的句子其实就是这个意思,两

11、句话意思一样,读一读,你喜欢哪句?为什么?(第一句生动形象,婉转含蓄;另一句是直接明了,实事求是。课文选用第一种说法避免了句子表达的重复。) 3迁移学习,读段画词。 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还有带有比喻义的词语,请同学们默读画一画。交流: “碰壁”:字面上的意思是碰墙壁,课文中指一次次退稿笺,生活中指困难。 “敲门砖”:字面上是敲开大门后就扔掉的一块砖,文中指开启成功的一种方法。 从这两个词中你对小仲马有了哪些了解?(不怕困难,踏实地成长。) 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学生不仅明晰语言现象,同时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语言现象的规律展开自主学习,读段画词,发展了阅读理解能力,并顺利达成了词语的组块积累

12、。 “迁移运用”环节:聚焦表达运用,拓展阅读深化主题,尝试读写迁移 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包括理解、感悟、积累、运用等过程,对于一种适恰度高的语言教例而言,可以让学生经历这一完整过程,从而有效巩固。本文中的“高度”“摘苹果”“肩头”“碰壁”等词形象生动,适合学生进行迁移运用。因此,在课末的拓展阅读环节设计了读写迁移,发展语文能力。 1.拓展阅读,尝试补写。 同学们,课文结尾了,但这个故事没有结束。出示补充材料: 小仲马一举成名,他又把小说改编为剧本。1852年,五幕剧茶花女上演了。剧场爆满,万人空巷。当小仲马将茶花女演出大获成功的消息,告诉远在比利时的父亲时,电报上写道:“第一天上演时的盛况,足以

13、令人误以为是您的作品。”父亲立即回电:“ !” 请同学们读一读短文,你觉得父亲会怎样鼓励小仲马,怎样表达自己的高兴心情?请同学选用以下词语补写一句话。 (1)试着用上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如:摘苹果、肩头、碰壁、敲门砖、高度。 (2)选用课外的一些带比喻义的词语:桂冠、文学大门、文学之路、作品。 2.交流成果,再次阅读。 出示原文句子:我最好的作品正是你,儿子! 交流:这里的“作品”指什么? 作为结课环节,读写迁移,学生的能力在个性化的语言实践中得到及时有效的巩固。 在再一次的教学研讨中,一位青年教师根据以上三大板块展开教学,整节课高度聚焦于文本独特的语言现象,发现语言现象,把握语言规律,尝试表达

14、运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综观真实的高度一课的教学研讨过程,逐渐把握了以语言习得为主的语文教学主目标,梳理出“引导发现”“理解积累”“迁移运用”的教学流程,呈现出以挖掘“语言教例”为特色的“平实简练”的教学风格。在其后一些课的教学设计中,落实同样的设计理念,探索了“语言教例”的挖掘与设计过程中的三个策略。 三、“语言教例”挖掘与设计的策略 策略一:解读文本与学情预测相结合“语言教例”的挖掘从文本的解读入手,以教师的解读能力作保证,同时必须牢牢把握教材编排序列,准确预测学生的学情,从而在文本几个语言习得点中筛选出教学重点,并聚焦其中适合学生的点,确定学生能掌握的程度进行教学,如初步学习、理解、感悟、明确、积累、模仿、运用、学会等等不同层次的目标。文成公主进藏一文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适合口口相传的一种文学形式,因此故事性强,其中的小故事往往结构相似,便于记忆传诵。同时为了表达对人物的赞颂与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