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学 联系实际 充分发挥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72420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足教学 联系实际 充分发挥课题研究的实效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立足教学 联系实际 充分发挥课题研究的实效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立足教学 联系实际 充分发挥课题研究的实效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立足教学 联系实际 充分发挥课题研究的实效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立足教学 联系实际 充分发挥课题研究的实效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足教学 联系实际 充分发挥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足教学 联系实际 充分发挥课题研究的实效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佛山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经验交流材料立足教学 结合实际 充分发挥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研究经验交流总结佛山三中初中部 陈小萍随着新课改实验的全面推广,综合实践活动应运而生,并列入各中小学全新的必修课程。此课程如何才能顺利地进入中小学教学,真正成为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的重要板块,这几乎是我国当前教育战线各部门所关心的问题。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各科教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我校率先进行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并由校长亲自挂帅,教导处鼎力支持,教科处深入指导,全方位地开展“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成绩,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以下谈谈我

2、们在此课题研究中的点滴体会:一、 立足教学,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只有立足于教学的课题才能发挥其真正意义。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多渠道(包括课程操作规范、管理机制、管理手段、组织学习模式、学习评价、教育资源开发等)进行课程的实施,将先进的课程理念转变为学校可以操作的实践活动,这正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难题。因此我们把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定为:(一)通过组织管理形式的研究对比,充实该课程实施的管理方法,使其具有规范性、易操作性,并制定出相应的管理体制及管理模式。(二)通过对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编制校本教

3、材,以充实课程内容,使其更具综合性和实践意义。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争取社会各界的认同,设计“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卡”,作为学生在社会调查,专家访问等实践中的“绿卡”,有利于此课程的开展和推广。(三)通过评价方式的研究、积累实践经验,制定“学生评定手册”及“教师评定手册”,使该课程成为名副其实的“必修课”,确保本课程的实施和推广。由始至终,我们坚持课题研究从教学实际出发,发挥教师作为实践研究者的优势,通过对课题的科学研究来改进教育工作,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二、 结合实际,确保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在我们开展课题研究中,真正体会到只有将“结合实际”贯穿整个研究过程的始末,才能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确保课题研

4、究的可行性。我们在这方面的主要做法是:(一) 对本校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及研究我们在研究前期先对研究对象(学生)、研究者(教师)、学校资源、社区资源、家长资源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从实际出发,制定可行的操作方案,充分发挥我们的有利因素(如:通过对学生、家长进行全面的动员,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请某些具有专业技术的学生家长为学生提供专题讲座;同时也利用学校、社区的资源优势等)为研究活动作好铺垫。并针对我们的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和改善,(如请专家领导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作深入的指导和培训,且先后到南海桃园中学、执信中学、顺德一中初中部、上海南洋中学、浙江李兴贵中学等学校进行取经学习),吸取先进的教学理

5、念,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结合各研究教师的特点,合理分工,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以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二)开展实际可行的研究活动学校领导与课题组成员以满腔的热忱,积极投身于课题的实验之中,并根据我们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定位(灵活性、可行性、实操性、地方性),开展了大量的教学活动,其中2003-04学年侧重于“学习内容优先的组织管理”以及“教师为主导的组织管理”这二种形式并行,取得很好的效果,共有学生课题二百多例,并有不少优秀课例获奖;2004-05年主要以“全级一体化组织管理”形式进行,先后组织了“水果拼盘”比赛、“认识人民币上的地理知识”;“走进祖庙,走进佛山历史”等

6、近十次大型综合实践活动,在佛山市区甚至在省里都少有名气,如“水果拼盘”比赛方案获全国创新杯优秀课例评比一等奖,并在禅城区课改展示会上作为示范课,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如“走进祖庙,走进佛山历史”受到佛山博物馆的重视并大力提倡;而“认识人民币上的地理知识”以其题材新颖引起媒体新快报的关注等等。并通过研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师生的潜能。(三)力求解决研究活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课题研究并非一帆风顺的,这就要求研究者根据活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整,并力求解决。如:我们在课题研究中为解决综合实践课程“没有教材”的实际问题,课题组决定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认真

7、进行校本课程的探索和开发,并尝试以实践探究创新作为我校首次开设的活动类校本课程(并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设上、下两册),作为我们在开展该活动课程时的参照模式及备用材料,解决教学实践中的一大难题。又如在开展活动中,我们的学生进行社区调查时,常会遇上某些不便而无法完成实践调查。于是,我们就考虑与佛山市博物馆和梁园共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方便学生对祖庙里的历史文物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并征求区教育局思政科领导的意见,设计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生活动卡”,让学生在假日里可凭着“学生采访卡”,作为学生在综合实践的访问中的“绿卡”,可以相对方便地进出祖庙和梁园,力求解决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四)不断检测课题研究的效

8、果为检测课题实验中的效果,我们多次进行学生、家长、教师等有关人员的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归纳总结。还不断针对新的困惑请教专家进行指导解难。如:请教原佛山博物馆馆长吴庭璋先生指导和帮助我们对校本教材的编写,使我们在编写教材中遇到的难题迎刃而解。为更好地检测本教学模式,我们有幸得到省、市、区研究室的有关领导亲临指导,通过开展一节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综合实践活动示范课,共同探讨此课程的实施模式,专家们的点评使我们得益非浅。课题组成员也按计划进行多次的交流及研讨,深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构建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并通过检测加强组织管理、资源开发与利用、评价的实效的研究指导,如评价体系研

9、究方面进行了“自评、小组评、师评三者结合评价,形式多样的成长记录袋评价,成果展示评价”等研究,及时进行研究反思,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确保课题实施的可行性。三、 成果推广,发挥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我们课题组在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局、区教科所有关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受到了区教育局的重视。2004年11月26日,我校应邀参加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局举办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展示会(在澜石中学举行)。胡昌盛副校长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经验总结交流会上以以综合实践课为载体,开发师生的潜能为题作了详尽的报告,与兄弟学校分享成果、交流经验。同时在经验交流会上,谭文文、刘慧玲老师上了美

10、,在这里绽放蔬果拼盘制作的综合实践示范课,让学生在动手制作中受到美的熏陶,分享合作的乐趣。向社会各界及教育同仁展示了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得到同行们的高度赞誉。课题组还出版并启用我校首批的校本课程实践探索创新(上册),下册正在印刷中,可望下学期出版。另外,课题组成员在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撰写研究报告、论文、教案等,其中优秀教学案例及论文获全国奖的有9项;省级奖的有 5项,市区级奖11项 ,共25项,同时学生获区级奖以上的共有79项,其中有二项是国家级奖。统计学生实践课题达二百多例,其中优秀学案近三十例,还有一批学生电子版报、学生论文、课件、模型、手工制

11、作等,也先后结集出版“自主、联想、创新”为题的学生的优秀作品,也有不少获奖项目,如我校三位同学的自制模型分获广东省华附新世界杯学生创意物理实验设计展二等奖。市面几种洗手液杀菌能力的研究、几种饮料对人的骨骼的影响、关于一点水的科学报告、鲜花保鲜技术研究分获广东省佛山市第19、20届科技创新大赛二、三等奖。四项小发明获第首届禅城区科技创新大赛三、四等奖。在2003年度的佛山市科技航模比赛中,我校共有9人次获个人单项一等奖,17人次获个人单项二等奖,21人次次获个人单项三等奖;集体奖项第一名2个,第二名3个,第三名2个,第四名1个,第五名2个,第六名2个,第七名3个等等。为了把这些成果更好地推广和应

12、用,我们还定期在校内举行作品展览,以此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经过认真深入地研究,我们也将总结并实施相应的评价体系,启用“活动卡”等,并在我校教科处主办的“它山之石”分期刊登教师的研究方案,获奖论文等,以达到全校教师共同探讨,共同提高的目的,充分发挥本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和辐射作用。在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些新的思考:1、综合实践课程的师资定位可否专职;2、大量的现成资源如何开发利用;3、教师的教育观念如何改变等问题。对物力资源的研究,针对所遇到的问题,如:学校上网难、校内图书馆找资料难、劳作场室缺乏、作品展示场地缺乏等问题。拟建网络课室、设立作品展览室、劳作室、小科技制作室等,也期盼禅城区教育局能构建一个综合实践基地,以实现资源共享,使该课程的实施得到更有力的保障。总之,我们觉得如何“立足教学,联系实际进行课题研究”,并如何充分发挥其实效作用,确实是值得我们大家深思的一个问题,我们将继续探索,继续进取,恳请专家和同行们批评指正。欢迎交流探讨!(陈小萍 联系电话:80360342 电子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