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学总结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71035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经济学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技术经济学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技术经济学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技术经济学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技术经济学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技术经济学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经济学总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研究对象n 狭义研究对象:n 即狭义技术经济系统也就是技术与经济两个方面构成的系统。n 广义研究对象:n 即广义技术经济系统也就是技术、经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人文价值观念等五个方面(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2技术经济学特点综合性;应用性;系统性;定量性;预测性;创新性。3技术的再认识技术是一种历史现象。 在古代:人类将人的主观上的技能、技巧、技艺视为技术; 在近代:人类把社会生产体系中发展起来的劳动手段(如手工工具、机器、机器体系等)视为技术; 在现代:人类把科学的应用,包括已经形成的机器设备以及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应用的知识与能力视为技术。 技术经济学中所说的“技术”并不完全确定

2、,一般是指“劳动手段”,但有时也有特定的含义。4经济的再认识指社会经济、国民经济,即社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交换、分配与消费;指部门经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经济以及行业部门经济等;指具体经济,即收入、收益、节约、占用、支出、耗费等。技术经济学中所说的“经济”也不完全确定,一般指具体经济,即“节约等”。但有时也指社会经济,如在对复杂系统进行可行性论证时就是如此。5技术与经济定性关系就二者相互促进关系看: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对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产生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就二者相互制约关系看: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要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落后又必然会制

3、约经济的高速发展。6因素分析法工作步骤的理论化描述第一步,依据所要分析的对象、经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反映经济事物水平的量化指标建立符合数学恒等关系的经济分析模型。第二步,依据因素分析原理给出的因素替换规则,确定因素的替换顺序。第三步,确定分析对象,即 分析对象总括指标报告期值总括指标基期值第四步,依据因素替换原理测算各因素变动对总括指标的影响程度。 第五步,依据各因素变动对总括指标的影响程度之和应等于总括指标增量的原则,测算最后一个因素的影响程度或检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第六步,进行定性分析并得出分析结论。定性分析思路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进行:.区分有利影响因素和不利影响因素;.当有利因素或

4、不利因素表现为两个以上时,区分主要影响因素和次要影响因素;.区分主观影响因素和客观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得出分析结论。7价值工程基本思想 社会(含市场、用户、消费者等)需要产品,并不是需要产品本身,而是需要产品的功能,要满足社会需要,应该从产品的功能入手。8价值工程目标及途径1、价值工程目标是提高价值。2、实现价值工程目标的途径有: 功能()、价值()=成本() 功能()、价值()=成本()功能()、价值()=成本() 功能()、价值(=成本()功能()、价值()=成本()9综合评价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劳动产出经济效益劳动投入生产成果经营成果增加值销售收入利润劳动占用资产总额A11A12A13

5、劳动人数A21A22A23劳动消耗成本A31A32A33A11(资产利用率)= *100% 资产总额 销售收入 A12(资金周转率)= 资产总额 利润 A13(资产利润率)= *100% 资产总额 工业增加值 A21(劳动生产率)= 劳动人数 销售收入 A22(人均销售收入)= 劳动人数利润A23(人均创利润)= 劳动人数 工业增加值 A31(成本产值率)= *100% 成本总额 销售收入 A32(成本收入率)= *100% 成本总额 利润 A33(成本利润率)= *100% 成本总额其中, A11(资产利用率)、 A12(资金周转率)、 A13(资产利润率)、 A21(劳动生产率)、 A23

6、(人均创利润)、 A33(成本利润率)等六项指标是企业实际工作中常用指标。10技术方案的分类站在企业、组织角度,可以将技术方案划分为三类: 一是排反方案(也叫互斥方案)。它是指企业在多种方案中选择其中之一加以应用,而其他方案被排斥的情况。 二是独立方案。它是指企业在多种方案中选择一种以上的方案加以应用的情况。 三是混合方案。它是指企业既有互斥方案又有独立方案相互并存的情况。独立方案可以经过方案组合转化为互斥方案,即转化后的互斥方案(或互斥方案组)数NP为 NP=2M 其中:M 表示独立方案的个数 混合方案也可以经过方案组合转化为互斥方案,即转化后的互斥方案(或互斥方案组)数NP为 M NP =

7、 (MJ+1) J=1 其中:M 表示独立方案(组)的个数 MJ 表示第J独立方案组中互斥方案的个数11技术方案的可比原则技术方案可比原则的内容 包括四个方面:满足需要的可比;消耗费用的可比;价格可比;时间可比。消耗费用的可比含义是指: 计算不同技术方案的消耗费用指标时,应该采用统一的计算范围与口径。具体包括:计算内容、计算基础、时间单位等要具有同一性; 对不同技术方案进行比较时,应运用相关费用的概念,为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 所谓相关费用是指影响决策的有关费用,如变动费用、增量费用、固定费用、边际成本(费用)等;相反与决策无关的费用有沉没费用等。变动费用是指随产品产量变动而成比例变动的费用

8、; 固定费用是指不随产品产量变动而变动的费用; 增量费用是指增加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增加的费用; 边际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以前发生的对决策不产生影响的成本费用。 从以上可以看出: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是从费用与产量变动之间的关系上将总成本费用进行划分的,其目的是尽可能地充分利用固定成本;而增量费用和边际成本是从增加产量角度来考虑费用的增加,只不过前者指的是总的费用增量,而后者是指单位产品费用增量,其目的是考察分析再要增加产量是否合适。例题: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月生产能力10000件,本月初签订了订货合同是生产能力的80%,此时单位产品成本为20(元/件)

9、,其中:单位变动成本为14(元/件),单位固定成本为6(元/件);产品价格为30(元/件)。 现有一个外商来订货,提出需要产品2000件,但价格提出要降到18(元/件),请问该企业能否接受这一订货?第一种解法:将固定成本视为沉没成本,将变动成本视为增量成本(一批产品)或边际成本(一件产品),则接受订货后, 增加成本 = 14 * 2000 = 28000(元) 增加收入 = 18 * 2000 = 36000(元) 增加利润 = 36000 28000 = 8000(元)第二种解法:不将固定成本视为沉没成本,并从单位成本考虑,则接受订货后, 单位固定成本 =(6 * 8000)/ 10000

10、= 4.8(元) 单位成本 = 14 + 4.8 = 18.8 (元) 前8000件产品节约成本 =(20 18.8)* 8000 = 9600(元) 后2000件产品增加成本 =( 18.8 - 18)* 2000 = 1600(元) 净节约成本 = 9600 1600 = 8000(元)从上述例题的两种解法中可以看出:站在不同角度,固定成本可以视为沉没成本,也可以视为非沉没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可以视为边际成本;变动成本可以视为增量成本等。12终值转换为现值情况F = P(1+i)nP = F (1+i)nF=A(1+i)0+A(1+i)1+A(1+i)2 + A(1+i)n-2+A(1+i)

11、n-1 (1)对(1)式等号两边同乘以(1+i),则有F(1+i)=A(1+i)1+A(1+i)2+A(1+i)3 + A(1+i)n-1+A(1+i)n (2) 用(2)式减去(1)式,得 (1+i)n -1F= A (3) i13净现值指标该指标的优越性: 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科学性较强; 考虑了项目整个寿命期的经济性,并进行了完整评价; 该指标与企业追求利润或价值最大化的要求相一致。该指标的不足: 倾向于投资大的项目; 倾向于寿命期长的项目。14静态投资收益率指标该指标的优越性: 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计算简便; 考虑了项目整个寿命期的经济性,并进行了完整的评价; 该指标的设定与企业追求投入产出比最高的要求相一致。该指标的不足: 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科学性不强; 没有和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要求相一致。15内部收益率指标该指标的优越性: 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科学性较强; 考虑了项目整个寿命期的经济性,并进行了完整的评价;该指标的设定与企业追求投入产出比最高的要求相一致; 该指标的设定与人们经常接触的利率概念相近,易于理解和接受。该指标的不足: 计算较为繁琐; 有出现多解的可能; 该指标假设寿命期内各年均有内部收益率水平的投资机会,这在IRR很高的情况下,现实中很难具备。16资金“等值”的六种基本形式 PF PA AP AF FP F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