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09年自考鲁迅研究课程考试大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70081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09年自考鲁迅研究课程考试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天津09年自考鲁迅研究课程考试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天津09年自考鲁迅研究课程考试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天津09年自考鲁迅研究课程考试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天津09年自考鲁迅研究课程考试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09年自考鲁迅研究课程考试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09年自考鲁迅研究课程考试大纲(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09年自考鲁迅研究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鲁迅研究课程代码:0193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鲁迅研究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选修课。这是一门旨在探讨鲁迅思想、创作及其价值的专题研究课。作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他不仅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中国新文化的优秀代表,还被视为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文化史和革命史上影响巨大而深远;鲁迅还是第一个走向世界、具有超越国界影响的中国作家,半个多世纪以来,已有30多个国家用50多种语言文字翻译出版他的作品,他被外国研究者喻为“人类明灯”的作家之一。因此,80余年来,鲁迅研究一直在中国

2、学术研究领域占有突出的地位,而且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海外的鲁迅研究迄今也有70多年的历史。自50年代开始,鲁迅研究成为我国高等学校中文系的一门选修课,作为一门选修课,本课程经历近50年的历史已经趋于成熟。几十年来,鲁迅研究成就斐然,但也经历过干扰,走过一条曲折发展的道路,关于鲁迅出现过某些曲说。本课程力图对鲁迅思想、创作中的若干重要课题进行研究和讲解,以使鲁迅及其作品得以准确的阐释和评价。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目标主要是使应考者比较系统、准确地了解鲁迅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价值,培养应考者阅读、综合应用和鉴赏鲁迅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同时也为有志于进行

3、鲁迅研究的应考者打下基础。课程基本要求如下:1.掌握鲁迅思想发展中几个重要问题,如“立人”思想、与尼采思想的关系、进化论的关系、改革国民性思想等。2.掌握鲁迅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3.掌握鲁迅艺术思维中的中西文化构成因素。4.掌握鲁迅各部作品集的基本情况(如背景、题名含义等)。5.掌握鲁迅创作中重点作品的基本情况。6.能准确分析鲁迅小说题材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鲁迅小说艺术的成就、特色。7.能准确分析鲁迅杂文的文学性特质。8.能准确分析鲁迅杂文“骂人”(论战性)的现象。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与汉语言文学其他课程有一定的关联。中国新文学始于鲁迅的创作。在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之间,鲁迅

4、博采众长,融合新机,开拓了中国新文学创作的新的疆土,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文术新宗;他还在文艺理论等方面卓有建树。因此,本课程同中国现代文学、古代文学以及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等课程均有紧密的联系。鲁迅经历的时代,是中国酝酿新生,争取蜕变的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他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与建树的范围也相当广泛。因此,本课程又与中国现代思想史、文化史以及革命史紧密关联。自学应考者应在上述相关学科结业的基础上选修本课程。由于鲁迅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清末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历史变迁、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伦理道德、心理素质、风俗习惯、审美意识等等,他所提供的历史知识、社会知

5、识和其他富于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东西,融古今中外于一炉,可谓博大精深,鲁迅研究必然涉及其他许多学科,诸如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伦理学、教育学等等。因此,自学应考者也应注意相关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鲁迅研究的课程内容,分为教材内容和鲁迅作品阅读、综合应用、理解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考核目标如下:教材内容部分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鲁迅思想研究和创作研究两个部分十五个专题,总体考核目标是:识记教材中提到的关于鲁迅的基本知识;理解分析论及的主要问题。各专题具体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如下:第一章鲁迅早期的“立人”思想及其意义(重点)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鲁

6、迅早期“立人”思想,提出的背景、内容、与尼采思想的关系、与进化论的关系、意义和局限,从而把握鲁迅作品中“立人”思想的具体体现。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识记:鲁迅“立人思想”提出的时间、地点及其在鲁迅思想中的意义;鲁迅全部文化活动的特点;鲁迅早期四篇论文的篇名及其含义;鲁迅“立人”提法的出处及具体论述。理解:研究鲁迅“立人”思想的意义;鲁迅早期哲学社会思想的特点;鲁迅“立人”的具体途径;鲁迅“立人”思想形成的原因;鲁迅所期望的“精神界之战士”的特点。应用:鲁迅早期是如何反驳封建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改革方案的;鲁迅“立人”思想的意义及其局限;鲁迅“立人”思想与尼采的关系。第二章“五四”时期

7、鲁迅思想的一个侧面(次重点)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鲁迅思想的另一侧面“立”,即建设性的特点及其成就。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识记:鲁迅“五四”时期进行道德重建的背景;鲁迅同章太炎都注重道德评判武器;我之节烈观提出的道德原则;鲁迅关于道德重建的口号。理解:狂人日记的意义;我之节烈观的意义。应用:鲁迅在“五四”时期关于“个人主义”道德命题的意义。第三章改革国民性的全方位思考(重点)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鲁迅国民性思想的来龙去脉及其在创作中的具体体现。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识记:鲁迅提出国民性的时间、地点;鲁迅与许寿裳谈及的国民性三个相关联的问题;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宣

8、讲鲁迅国民性思想的第一人;国民性的内涵;鲁迅前期国民性思想的内容。理解:鲁迅关于国民性弱点形成原因的分析;研究鲁迅国民性思想的意义;鲁迅所说的国民性即指民族性;鲁迅研究国民性的目的。应用:鲁迅国民性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思想背景;鲁迅后期国民性思想的发展变化;国民性思想对鲁迅创作的影响。第四章塑造新的民族性格(重点)一、学习目的和要求在上一章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本章学习,进一步掌握鲁迅在国民性问题上不仅“破”,即批评国民劣根性,而且“立”,即建设性地提出优秀国民性所应具备的基本内容;要求将本章与第三章结合起来学习、领会和思考。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内容识记:鲁迅启蒙工作的内容;鲁迅思考的中华民族新的

9、思想文化性格包含的主要内容。理解:鲁迅“人各有己,而群之大觉近矣”这一追求的意义。应用:鲁迅何以向往“汉唐气魄”?第五章鲁迅精神的求实特征(次重点)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是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的延伸。鲁迅精神的最本质特征即是求实特征,本章对此予以专论,要求领会鲁迅精神求实特征的基本内容。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识记:“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这一鲁迅自述的出处。求实精神对于鲁迅的意义。理解:正视现实是制约着鲁迅精神其他特征的主导特征。应用:结合实例,分析鲁迅这段自白:“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第六章 中国人的特性百年掠影(一般)一、

10、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是前五章内容的背景资料,作一般了解即可。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识记:鲁迅所重视的外国人研究中国国民性的著作及作者;该书在中国主要译本及译者。第七章鲁迅的艺术思维与中西文化(重点)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鲁迅艺术思维与中西文化的关系,即鲁迅深厚的文化底蕴。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识记:鲁迅的艺术思维构成的文化要素;鲁迅创造的艺术世界涉及的主要学科;鲁迅创建中国文化的双重任务;鲁迅改革国民性思想的文化意义;科学史教篇论“人性”的发展及意义;鲁迅杂文创作的贯穿线;文化偏至论中关于借鉴西方文化的方法;看镜有感的主旨;拿来主义的主旨;鲁迅艺术思维的核心;鲁迅对进化论的接受

11、;鲁迅创造的最伟大的艺术形象;鲁迅关于阿Q正传创作目的自述;鲁迅斯巴达之魂的创作背景及其思想主旨;摩罗诗力说一文的宗旨,鲁迅概括的摩罗诗人的品性理解:鲁迅对西方文化的兼收并蓄;鲁迅文化思维的核心内容。应用:鲁迅对中西文化的融合;鲁迅艺术思维的民族血脉和文化基础。第八章鲁迅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次重点)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领会鲁迅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深刻性。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识记:鲁迅“五四”时期否定的文艺观;后期鲁迅强调的文艺的阶级性、社会属性及其自身的特性;鲁迅有关对舍弃文艺自身特性的文艺宣传的具体反拨。理解:鲁迅对左翼文学阵营内部存在的“左”倾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错

12、误的反拨、批评。应用:鲁迅是如何看待作家的立场、世界观、道德修养与创作的关系的;鲁迅的美学观。第九章鲁迅小说关于时代的思考(重点)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深入了解鲁迅小说的基本内容。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识记:鲁迅关于小说创作目的的自述;鲁迅小说塑造的各种类型的孔教徒伪君子典型;鲁迅小说揭示国民弱点的基本态度;鲁迅小说的两大题材;鲁迅关于狂人日记创作成因的自述;孔乙己的姊妹篇以及该作品主要人物形象;鲁迅唯一的爱情小说。理解:鲁迅“遵命文学”的独特内涵;鲁迅小说的创作目的;药的主题。应用:祥林嫂形象;鲁迅塑造阿Q、祥林嫂、单四嫂子、华老栓、闰土等下层人物形象的用意;吕纬甫形象;魏连殳形

13、象。阿Q及其典型意义;闰土形象;鲁迅农民题材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子君、涓生形象;鲁迅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思想特点。第十章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重点)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深入掌握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及其文字史的意义。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识记:鲁迅小说取法于外国小说的艺术手法;白光采用的外国小说艺术手法;弟兄、高老夫子、肥皂等写人物性格的主要艺术手法;鲁迅小说在艺术手法上对民族文学传统的继承;鲁迅关于“白描”、“画眼睛”的具体论述。理解:鲁迅小说是怎样冲破中国小说旧形式的;鲁迅小说结尾之笔的五种不同意境。应用:鲁迅小说的“白描”;鲁迅小说的“画眼睛”;鲁迅小说继承中外文学艺术经验的特点。鲁迅在创作方法上的开放性;鲁迅小说的民族风格;鲁迅对西方现代派艺术的批判继承。第十一章反映时代眉目的杂文诗史(重点)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深入了解鲁迅杂文的基本内容。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识记:鲁迅创作中居主导地位的文体;鲁迅杂文的体式;鲁迅杂文的思想内容、特点及其文学史意义;鲁迅弃医从文后的第一批思想成果;鲁迅批判夫权思想的重要杂文;鲁迅批判父权思想的重要杂文;娜拉走后怎样的创作目的;青年必读书的用意;华盖集续编的主要背景;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的基本内容;小杂感、可恶罪的体式;“硬译”与文学的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