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字的随想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67945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汉字的随想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汉字的随想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汉字的随想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汉字的随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汉字的随想(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汉字的随想一人孝阳我喜欢汉字,它足够伟大,因为它美。只有“美”,才担当得“伟大”这个词压下来的重量。人是“美”的,人也是为“美”活着的。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而不是其他。许多人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点,被目的所控制,结果胆固醇特高,小脸特苍白。他们说,汉字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茅坑。他们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他们高声呐喊,要砸烂中国文化这个“大酱缸”。司马光砸缸,首先要砸的自然就是“缸体”汉字。至于汉字好不好,它又是否真是造成中国近代一直落后挨打的罪魁祸首等问题都不重要。总得要有一个替罪羊,而投向这只替罪羊的匕首越偏激、越鲁莽,就越吸引眼球,越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团结起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他

2、们而言,目的大于一切。汉字在他们眼里已经丧失了美的含义,仅仅只是一种与人互较短长的技术,虽然这种技术曾哺育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时辉煌的华夏文化,但它落后了,落后就又挨打,冷兵器对着热兵器,又有几个会有好下场?一挺机枪能把一百个郭靖同志打成马蜂窝。我理解他们,毕竟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美”一直处于失语的窘境,衣衫褴褛,没有人多瞥几眼。饱满思“淫欲”,人若连生存都没有解决,奢谈“美”是有点儿欠揍。所以,我也能理解现在这些整天嚷着要废除汉字的人们。虽然,理由不同,但理由都是找出来的。不妨恭列如下: A,汉字笔划多,字形复杂,其构字方式和语音语言无关,形、义、音三者完全分离,皆需要分别学习。汉字的难记

3、难学难写难用,造成教育在民众间的缺席,文盲一直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所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汉字的精英化造成社会阶层分化,造成国民文化素质的普遍低下,造成德先生与赛先生步履蹒跚。 B,汉字不够迅速,书写缓慢。不符合现代社会积极、高效的原则。而且在表达意思时失之于不够准确,譬如从“中国队大败香港队”这句话里根本无从得知谁是真正的胜者。 C,汉字的保守,字义的狭窄、结构的封闭,以及以字组词的表达方式造成使用汉字的人头脑僵化,普遍缺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缺乏创新的意识。其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让中国人只知道所以然而从不去问一个之所以然。 D,语言是第一位的,文字是第二位的,按语言学的定论,文字是为语言

4、服务的,但汉字的非口语化造成汉字与口语的长期背离,人们说的与写的是两码事。当然,由于白话文运动,文言文成文物了,但汉字的单音节特点造成大量的同音字词,其方言分歧之大,仍不便于同是汉字使用者之间的交流,相隔几十里,一个村子的人就可能听不懂另一个村子人讲的话。汉字与语言的脱节还造成中国与世界的脱节,不利于各文化之间的交流,大量新鲜的东西无法渗入汉字这个比较封闭、稳定的系统内。 E,汉字的非字母结构不便于键盘输入,无法像拼音文字直接进入各种公式做为运算符号,所以汉字是一种违背科学的错误的发明。 理由还有很多,多得令我都没有兴趣再写下去。我只想说,他们确实被吓坏了,尤其是被计算机吓坏了。在这些让人眼花

5、缭乱的理由中,只有一点目前站得住脚:汉字与拼音文字相比不是一种优秀的计算机语言。但换个角度来看,这似乎也能证明现在的计算机是多么愚蠢,还不能完美地处理汉字,而随着人机对话、随着计算机语言的不断丰满,计算机也能若人一般感受到“美”,拼音文字还会优秀吗?谁敢保证那一天一定不会到来?况且汉字的二异性,其灵活的语法及表达方式与目前计算机的高级语言总很相似。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说拼音文字是BASIC语言,那么汉字似乎可称作C语言了。至于不便于扫盲与文化普及等问题则是由于教育的方法与体制上的原因所造成,但我也无意逐条一一反驳。欲加于罪,何患无词。这些指责之词并无必然的逻辑。书写缓慢就一定会导致效率低下?

6、汉字本身所包含的信息量在这里又如何计算?可以这么说,嚷着要废除汉字的人是精明的,但却是短视的,鼻梁上多半架着一副高度眼镜。汉字并没有这个本事戴起他们送过来的这么多顶帽子。而事实上,这些所谓的缺点,换个角度去看,也就是优点,关键还在于人们怎么去看。譬如封闭,它的另一层含水量义也就是稳定,稳定不仅有利于文化的薪火相传,而且还能形成一股凝聚力,把人们团结在一起。不过,我承认汉字是复杂的,但万物都是由简单而复杂,直至缤纷花开、万山香遍。我还承认,拼音文字是简单的,所以愚蠢,所以有人开玩笑说,聪明人一般学不好英语,而死记硬背的笨蛋都出国了。汉字抓住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小牛”、“公牛”、“母牛”,“牛”

7、是共性,“小”、“公”“母”是个性,共性与个性相组合就是事物本身,而不必像拼音文字专门为“公牛”、“母牛”、“小牛”去拼写不同的单词,而这些单词本身并无多大联系。何况宇宙是无限的,新事物也是层出不穷的,随着万万年后,拼音文字还有力气去为新事物量体裁衣吗?那时候会不会出现一个二十六个字母长的单词?到时候是拼音难学还是汉字难学?或有朋友会说,将来的事谁说得准?没有比现在更重要的。但问题是,汉字真的比拼音文字难学吗?不难,或者说难就难在畏难的心态上。象形、会意、形声,这三种汉字建构的基本模型与人的想像力、思维能力有着直接关系。理解它们,而不是死记硬背其笔划的横竖撇捺点。一个好的启蒙老师能做到这点。不

8、仅仅是象形,会意,形声,任何一个中国字都是一幅图画,只要他愿意,并有足够的学识,都可以绘声绘色地讲出它的形状、意义、与发音,关键是目前对这些图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还处于众说纷坛中,但标准是可以建立的,汉字也是可以不断丰富的,因为美这个和谐的存在也是动态的。以“存在”为例。“存“是有和子的组合。有子即存,延续生命,一代传一代以至无穷;“在”是有和土字的组合,有土即在。当然,这不是惟一的解释,还可以给出很多,正如雍正王朝中的“美”字可以被测字先生拆成“八王大”,也可以被邬思道拆成“大王八”又或者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羊大为美”。认识到汉字是图画,从此入手,去教孩子,我想,这不会比教那些歪歪扭扭的字

9、母困难,更可以从小就培养起他们对美的感知。有哪个孩子不喜欢随手乱涂乱画?如果我是汉字改革委员会的主任,我就去制订这么一套教材,把三千个日常汉字的音、形、义统统都用图画表达出来,或者是为每个汉字创造出一个美丽的故事出来,哪怕这种表达与故事有牵强附会之嫌,关键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自由想象的窗口。规律都是人找出来的,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想象力、总结能力与勇气。汉字是可以想象的。想象是人的未来。最重要的还是“美”。这是拼音文字拍马也不能望其万一。汉字之美,一是形式美,美在笔划与结构,其极至为书法。它是线条的绘画。不敢说书法是否会强身健脑、陶怡性情如何如何,也不必提索靖的那幅不知真伪便卖了二千万的字,起码挂一

10、幅书法在房间里,看起来还不错吧?其二,美在意义。汉语本身可以直接映射出部分客观世界。霓为衣兮风为马,仙之人兮列如麻。汉字与天地人默默相契,它是它们沟通的桥梁。白云、青草、孩子这些简单的汉字有着令人惊心动魄的美。汉字是惟一的诗的语言。谁能把王之涣的登颧鹊楼译成拼音字母而不损其意境?往玄里说,每个汉字都是一个小宇宙,都表达着人与自然的某种关系。目的不是根本,过程才是意义所在。汉字这套具有审美意义上的符号集合的存在能让我们充分地认识“美”、享受“美”。“美”是和谐,“美”是一种不可言说的情绪。可惜长久以来,汉字上蒙有太多尘土,同时又被各种意识形态所强奸,从而丧失了其光泽。一些话语让人云里雾里,让人哭笑不得,可它们却在某些东西的指挥下,强行占据了汉字的舞台。例子就不举了。太多了。大家心里都有数。我只是想说,我们有必要还汉字本身面目,去掉汉字里的糟粕。譬如有“女”之旁的字含义多半好不到哪里去;譬如形声字中一些观其偏旁不知其义,辩其部首难明读音的老祖宗喝醉酒时创造的字;又譬如许多繁体字、异体字,它们过去虽然“美”,但几千年的时间流过来,大家的审美观点都发生了变化,现在也没有几个人以肥为美又或是以三寸金莲为美了,“美”也是与时俱进的,所以不妨简化、改革,然后是规范,使其不为习惯或强权或金钱所役,让它重新优美纯净,回归至天人合一的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