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文,语文教师的特殊作业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64452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水文,语文教师的特殊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下水文,语文教师的特殊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下水文,语文教师的特殊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下水文,语文教师的特殊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下水文,语文教师的特殊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下水文,语文教师的特殊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水文,语文教师的特殊作业(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水文,语文教师的特殊作业【摘要】 “下水文”有利于学生规范作文,却不利学生的个性化表达。要突破“下水文”禁锢学生思维这一局限,与新课程对接,把规范作文和自由表达有机融合起来,关键在“下水文”的合理创作和灵活使用。【关键词】 “下水文” 规范作文 个性化表达一、正确认识“下水文”所谓教师的“下水文”,就是教师用学生的口吻,按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以学生身边的事物为典型材料来记写的文章,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情感,并在作文教学中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宋代学者朱熹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之作,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作为个体成长的前期,儿童具有模仿的天性,模仿是儿童学习的心理需要,更

2、是读写结合的心理基础。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就是从模仿到创作逐步提高的过程。在小学阶段,模仿是重要的作文形式,因此教师的“下水文” 有利于学生规范作文,而教师通过亲身实践才会体会写作的甘苦,获得感性认识,才能发现问题,有效地指导学生作文。另一方面,教师写下水文,这本身就具有榜样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但是,“下水文”也是一把双刃剑,操作的不好,往往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首先教师的下水文往往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可赏而不可及,学生一写就犯难,因为总是和教师的下水文来比,学生有了为难情绪,怎么能放开思路写作呢?另外,教师的下水文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那就是教师作文学生仿

3、,而大部分学生甚至只能照抄照记,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不能激发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表达,不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笔者在作文教学中便深感“下水文”的这些不利影响。由于班里学生写作文比较困难,部分学生每次写作文都无思路,坐在那冥思苦想,而很多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也语句贫乏,毫无生机。而自己平时较喜欢写写文章,遂将自己的文字经验迁移到语文教学中,根据需要确定了作文演练的三部曲:先写句子,再写语段,最后成文。希望通过这些步骤改善学生的作文情况,于是,我要学生每个星期积累两到三个好的句子、段落。试行了一端时间后,看到学生的作文有了一定的起色,我又试着跟他们一起写作,并把自己写的文章读给他们听,把文章里的一些开

4、头、结尾以及一些比较好的句子拿出来要学生记。经过整整一个学期的积累,应该说大部分同学已经积累了不少的好词好句,在平时的作文中也能用上比较好的句子了。可是,正当我满足于初次“下水”的成功时,问题马上就出现了。在那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后,当我最终拿到自己班的试卷时,我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全班41份试卷,居然有35份试卷所采用的开头和结尾是大致一样的,其中16份的开头是这样的:晨,六时半的晨,是一部清雅的小诗,翻开来有阳光,有花香。而另外17份的开头大致如此: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不寐。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了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炮火轰鸣,使人惊悸。显然这样的开头和结尾过于成人化,不属于学生

5、的语言,这一情况搞得改卷老师哭笑不得,当然也引起了我的深刻反思,因为这两个在学生当中非常“走红”的开头,刚好都是我所写的“下水文”当中的。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一个多学期所积累的好词好句、好的开头结尾,应该是比较多的,为什么他们又偏偏对这两个开头情有独钟呢?事后,我也就此询问了不少学生,学生的答案很简单:因为是考试,当然想写一篇好的作文了,所以写得时候马上就想到了要用老师写的开头了。可见学生对于老师写的作文是极为“崇拜”的,以至于即便是生搬硬套也非用不可,而这也正是问题所在。二、突破局限的策略有鉴那次“下水”的尝试,经过两年多来的实践,让我对如何更加合理地运用“下水文”这个教学手段有了新的认

6、识:合理创作是突破局限的根本1.“下水文”的选材应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一致,产生情感共鸣。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不同年龄、地区、班级学生的生活内容、生活品质、情感体验千差万别。“下水文”应该是遵循“作文即生活”的理念创作的贴近学生生活,能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文章。学校开运动会了,组织春游了,举办读书节、科技节了,师生同写有关运动会、春游、读书、科技制作的文章;上了一堂特别的课、校园盛行某种游戏、发生了偶发事件、校园的石榴花开了,师生同写

7、这堂课、这游戏、这件事、这满树火红的石榴花;夏天来了,师生同写热的感受、冰棒的味道;发生大家关心的国家大事了,师生也一同关注它,写事件的过程,写自己的认识这样的“下水文”,必然引导学生把视野投向游戏、学习、劳动、人间真情、社会活动、文化遗产、自然万物,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丰富他们的写作题材和内心世界。2.“下水文”的运用技法应与学生的语言水平一致,进行语言渗透。方法论认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都是运用方法的过程。一个人如果掌握了方法,特别是一整套科学的方法,智慧就高,能力就强,处理问题就得心应手;如果缺乏方法,即便学富五车也难以发挥作用。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体验的心智活动。无

8、论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还是对生活经历的观察,都有其普遍的规律可循,基本的方法可用。“下水文”应该是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创作的能够揭示这些规律和方法的文章。(1)渗透选材立意的方法文章是要表达一个意思的,或抒发一种情感,或说明一个道理,或颂扬一种品质,或揭露一种丑恶这个“意思”是文章的灵魂,它靠选择和剪辑恰当的典型材料“立”起来。选材立意是比较高的作文要求,也是小学生最不擅长的一项工作。因为要求高和不擅长,我们不能仅仅口头说要如何如何立意,如何如何选材了,说了也毫无意义。但是,作文是不能不立意不选材的。怎么办?用“下水文”能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2)渗透布局谋篇的方法文章如何开头、结尾,如何过

9、渡、照应,如何安排详略和先后,采用顺叙、插叙,还是倒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把作者写文章看作元帅指挥战斗的话,“立意”就是他渴望的胜利,“选材”是他选拔将士,布局谋篇则是他排兵布阵。布阵正确,兵力调度得当,胜利之神就向他微笑;反之,派马谡守街亭,驻大军于孤山,即使有数万军马,即使神机妙算如诸葛亮,也只能落个拱手送要道,挥泪斩马谡的下场。写作文也是这样,布局精当了,材料才能灵动起来,文章的主题才会鲜明。(3)渗透不同的表达方式文章好比一个人,主题是灵魂,布局是骨架,材料是肌肤,语言文字和依托它表现出来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则是血液。血液奔腾穿梭不止,肌肤才会红润光泽,骨胳才会灵

10、活运动,灵魂才会有所寄托,人才能立足天地之间。写作也是如此,只有记叙生动了,描写细致了,议论精当了,抒情充分了,文章才会血肉丰满,主题鲜明。我常常用“下水文”向学生揭示这些表达方式,久而久之,学生便接受了我“见人写人,见物写物,写人抓言行,状物抓形色,塑造形象靠细节,说明事物找数据,情到深处便抒发,理儿明了适时点”的主张。在景仰“东方明珠”一文,我通过对公交车司机在心脏病突发的刹那间镇定地减速、靠边、刹车、停车、挂档、打开车门,最后卧死方向盘上的动作和“对不起,我不行了。你们下吧”的语言,以及他这一瞬间神色变化的描写,让学生领会描写人物言行神色的意义。(4)渗透不同的语言形式具体形象的记叙、细

11、致生动的描写、入木三分的议论、情不自禁的抒情,都要靠丰富、准确的语言来实现。“下水文”要向学生揭示诸如排比、比喻、拟人、夸张、反问、反复等语言现象及其表达效果。比如,写参观学校劳技作品,我们可以通过“下水文”揭示用分类的方法、排比的句式、四字短语等语言形式概述作品的多和美;用比喻、拟人的方法具体描绘作品的艺术形象,展示作品的感人力量。教师这样坚持不懈地长期写“下水文”,就能在一次次有针对性的知识渗透的基础上,有效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和运用写作技巧,形成写作技能,最终实现以规范的方法和语言进行个性化和有创意的自由表达。3“下水文”的创作应少些预设,多些生成。传统习作指导中采用的这种方法,一般都

12、是预设性的,即教师在课前精心打造。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笔者觉得在习作指导中教师的“下水文”应是“动态生成”的。整个“下水文”完成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记得笔者在指导童年趣事习作时,事先撰写了一篇“下水文”捉迷藏。描写自己小时候在玩捉迷藏游戏时,藏得很隐蔽,但那些年长一些的小伙伴略施小计,或故意模仿大人的口气叫我的名字;或故意说:“不玩了,我们回家了”而“我”总会傻乎乎地答应或从藏身之处走了出来,从而让伙伴们次次得逞。可后来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孩子们许多特别有趣的题材:有试用爸爸的电剃刀刮掉自己眉毛的;有盲目模仿广告男孩去用妈妈的卫生巾的;有误把造型别致的香皂当巧克力的听到这些鲜活

13、的内容,只能放弃预设的“下水文”,而与孩子共同回忆童年的傻事,当堂生成另一篇贴近学生生活的“下水文”眉毛掉了。记叙了我每天早上看到爸爸让电剃刀“滋滋”地在脸上游移,下巴的胡子一会儿被刮个精光,而爸爸是一副很陶醉的样子,觉得好生羡慕。一个星期天,我也拿起了电剃刀,可脸上光溜溜的,找来找去找不到要剃的“胡子”,老半天,才发现眉毛可以当“胡子”,于是把电剃刀对准眉毛下手了,剃完一道后,开心地跑到爸爸、妈妈面前去炫耀结果,还是妈妈用她的眉笔给我造了一道“眉毛”,才算能“蒙混过关”。这一篇动态的“下水文”的创作过程,也可以说是一次成年人回归童真的心路历程,那种感觉,真是非常的美妙。当然学生的习作热情也空

14、前地高涨,写出了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洋溢着童真、童趣的佳作。4“下水文”的创作应少些凌驾,多些互动。小学生有富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伙伴语言”和“规范语言”两个语言系统。作文教学教师无非就是激发他们表达的兴趣和欲望,沟通两套语言系统,并能使它们融为一体,让鲜活的伙伴语言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诉诸孩子们的笔端。而教师的“下水文”是教师指导学生准确表达的一个切入口,变“下水文”为作文教学的一个依托,成为师生互动的一个平台,激发师生共同思考,互相推动,从而达到理想的作文教学目标。记得在进行一次家务劳动的作文指导中,我与孩子们一边交流,一边完成“下水文”。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我积极引导他们习作中要表达

15、自己独特的感受。有的说:“这洗洁精真神奇,在水里滴几滴,那油污一下都散开了”有的说:“我洗自己的袜子时,那股脚臭味真有让我恶心”有的说:“黑糊糊的袜底擦上肥皂,我搓啊搓啊,看着白白的肥皂泡变黑了,黑袜底变白了,心里好高兴啊!”听着孩子们天真的只言片语,感受着孩子们初次参加家务劳动时的那种欣喜,我对他们的表达充分尊重,一一赞许,并且完成了一个语段的“下水文”第一次洗碗,简单地描写了收拾碗碟时的一个细节:“看着这油腻腻、脏兮兮的菜盘,我不禁皱起了眉头,在拿这些盘子时,不免用起了兰花指,结果,盘子差点滑落在地,吓出一身冷汗,也就不敢再大意了”这篇所谓的“下水文”无非搭起个“架子”,里面则留下许多空白

16、,让孩子们个性化地去填补,教师在语言表达上加以指点、整合,引导他们用规范的语言来叙写,从而真切地表达自己的亲身经历、独特体验。记得一天早上,距学校不远处发生了一起车祸。当我一进教室,一些同学一脸紧张地围了过来:“老师,刚才危险极了,一辆轿车把一位怀抱小孩的老婆婆撞倒了,那老婆婆被车子带着开了几十米,可她一手抓住车头的反光镜,一手紧紧地搂住怀里的孩子。直到从车身上滚下来,昏过去了,也一直没撒手”“旁边的叔叔阿姨都说这个老婆婆真了不起,在生死关头,只想着保护自己的孙女!”我随口反问了一句:“那你们说呢?”“我们也说这老婆婆真好!”听着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说话,看着孩子们激动的神情,我觉得这不是绝好的一个写作契机吗?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