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64319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诗两首学情分析:学习面对困难或挫折时的积极态度,培养坚韧的品质;养成对人生严肃慎重的态度,对人生道路做出正确的选择。教学目标:1、把握两诗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3、理解诗的哲理,学习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依据教学目标1、2点制定教学重点为:理解两诗的哲理,学习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象征手法依据学情制定教学难点为:理解两诗的哲理,学习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学习未选择的路的象征手法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学手段:学生熟读诗歌,初步对诗歌作自我的解读;学生查询作者的相关资料;查询什么叫象征;教师准备:课件及诗歌朗诵录音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课时

2、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然后,启发:同学们,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你是一味埋怨命运不公,还是勇敢地与命运抗争?让我们看看俄国诗人普希金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普希金。在同学们介绍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普希金(7998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虽然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却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歌,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恐慌与仇恨,先后两次遭反动政府的流放,但他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

3、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别人决斗而死,年仅8岁。他的文学创作不仅为他自己,而且也为整个俄罗斯文学赢得世界声誉。特别是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9世纪的文坛。他的著名诗篇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鲁斯兰和柳德米拉、致西伯利亚的囚徒。他还写了大量的小说、散文和剧本。别尔金小说集是俄国短篇小说的典范,其中,驿站长是俄国文学中描写小公务员或其他城市底层人们的“小人物”形象的第一篇杰作;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的形象,开创了俄国文学歌颂农民起义英雄的先例;其他作品还有叙事诗青铜骑士、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和小说黑桃皇后。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他最著名的作品。2、整体感知()应用多媒体

4、课件播放诗歌(或用录音机播送课前录制的配乐朗诵带),有音像效果营造诗美的气氛,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播放轻音乐,让学生自己试着和乐而诵,进一步激发情趣。小精灵儿童网站()指名某同学在全班朗读后,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初步的报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3、解读诗歌教师介绍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并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坚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提问:、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

5、怎样的内容?明确: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提问:、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明确:这是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这是他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专制扼杀正义,沙皇镇压革命,所以说,人生经历着苦难,生活遭遇着不幸。这是生活对热爱她的人的一种“欺骗”。提问:、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明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一种面对噩运时的崇高境界。这也是这首诗能够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所在。(三)、应用迁移巩固

6、提高小组讨论交流:、从刚才初步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了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可是,从诗句上看,我们只能说“不要悲伤”是一种乐观;可诗人又说“须要镇静”,“镇静”岂不就是“忍耐、忍让”?那不就是消极、无所作为吗,难道这也能说是“积极乐观”?明确:这个问题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在诗中,诗人的意思是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能与之硬抗,故只能暂时保存实力,耐心等待,当有一天时机成熟时,将完全而彻底地爆发。二是在生活中,当人们遭遇不幸时,往往会无所适从,或是灰心丧气,或是暴跳如雷,常常会失去理智,做出傻事。这时候首先需要的是冷静沉着,而不是盲目地争强斗胜,

7、以致反而坏了事,故必须“镇静”。这里,“镇静”就是“不慌乱”,即便把它理解为“忍耐、忍让”,那也是说不要急功冒进;“镇静”,才能保持清醒,才能看准时机。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抗争,更有效地抗争。所以说,“须要镇静”同样是表达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小精灵儿童网站、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成为亲切的怀恋”?明确: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作者强调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坚信这一切一定会过去的,当这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之后,再回过来思念这一困境中勇敢地面对现实,执著地追求理想的过程时,将会为自己的坚定、顽强、不屈不挠而深感欣慰,那将会倍感亲切。另一方面,作者要表达的对人生的看法是,

8、人生应当是丰富多彩的,人的经历应当是丰富多样的,这是由生活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所以,每一种经历都是一种财富,正如七色虹那样,少了哪一种都会是一种残缺,尤其是在逆境中的磨砺,更是一种宝贵而亲切的精神财富,更能锻炼生活的勇士,更能铸造精彩的人生。这也是人生的真谛,它与中国古诗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今天我们学习了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体会了作者身处困境时那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再次领略了诗美的艺术魅力。对我们今后在人生道路上经历风雨,经受磨练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和巨大的教育意义。延伸:与一般诗歌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教师启发学生回忆一些

9、学过的诗歌,古今中外的都行,只要是有鲜明形象的,如关雎饮酒天净沙秋思。这些诗歌,或是人物生动,或是景物具细,总之形象鲜明,亲切可感。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却没有什么形象可言。怎么看待这一点呢?明确:这首诗的确没有什么形象,短短的八句诗,都是以劝告的口吻在诉说。这个问题涉及到诗歌的类型与形式。它是诗歌形式的一种,叫做哲理诗。诗人以平等交谈的口吻,娓娓诉说的语气,和婉亲切的语调,热诚坦率的与读者对话;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深刻的哲理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所以,这首诗问世后,迅速流传开来,在全世界的许多地方,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成为

10、激励自己前进的座右铭。希望我们同学在学习了这首诗后,也能拥有诗人那样的博大胸怀,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尤其在遇到挫折与困境的时候,能够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笑对人生,成为生活的真正强者。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次来齐声朗读(背诵)这位伟大诗人的不朽之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五)、板书设计普希金哲理诗生活“欺骗”不要悲伤、心急积极(困境、挫折)镇静、永远向往乐观(六)课后反思:这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教师和学生都变换了角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培养了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讨论,既解决了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合作精神。教师“不愤不启,不徘不发”

11、,给学生留下较大的自主学习空间,使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共同的知识,而且应当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化需求。不同生活经历的人对同一教材的理解可能千差万别。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片面强调紧扣书本,书写到哪里,学生的思维就停止在哪里;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强调“标准化”、“一刀切”这样,不仅影响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犹如一个大的构架,其中许多内容有待于学生去填写,这就是所谓的“再创造”。新课程要求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节课便充分突出了这方面的特点。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拓展和延伸了教材内

12、容。例如对“生活欺骗了你”的理解,学生的认识角度就很独特,也很深刻。这是教学参考所没有提到的,更是教师事先没有想到的。这充分说明学生的思维是十分活跃的,他们的确是课程改革的受益者。未选择的路学情分析 :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2、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3、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4、理解象征和比喻的区别。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全诗;2、理解诗中的哲理;3、为什么诗人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教学难点: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

13、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诗句,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富于哲理的名言。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也是写“路”的诗。二、作者简介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三、讲读全诗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

14、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3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4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5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明确: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四、板书设计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