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162760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西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西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西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西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陆川县中学2017年秋季期高三期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24. 图6是魏晋时期中原世家大族郡望分布图。据此可推知,当时A中原地区文化昌盛 B南方尚未得到开发C边疆缺乏有效管理 D政治中心发生转移25西汉孝廉察举本以德行取人,东汉末年则增设了“授试以职”之法,郡国对被举者先以吏职相试,试用期间表现出了行政才能,方可察举到中央去。这一变化反映了A郡国权力膨胀威胁中央 B官吏选拔更注重实际能力C君主专制集权不断强化 D儒家思想独尊地位的衰落26.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某一时期同类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凡国野之道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

2、馆有积。”周礼地官遗人“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语言杂乱),其事乱。”国语齐语“农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商君书“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魏李悝语)汉书食货志A.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先秦时期各诸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 秦国商鞅颁布“重农抑商”的政策 D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商业经济的发展27. 史学界一般认为,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三民主义这个纲领表明资产阶级开始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关注民生并探索使中国由贫弱到富强的办法,但其“民生”“民本”主张依然带有“空想”色彩。“空想”主要

3、是因为A基本上不变更土地所有性质 B根本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C注重政党建设忽视民生问题 D缺乏实现国富民强的具体举措28. 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资政新篇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C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D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29. 1957年到1960年中国城市化从15.5%增长到19.7%,1961年政府又从城市动员了约一千多万人下乡。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 政府调整工农业生产恢复经

4、济 B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B.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计划完成 D“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30. 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1978年战胜“两个凡是”,1992年破除姓“社”姓“资”,1997年冲破姓“公”姓“私”。贯穿于这三次思想解放的主线是A市场经济 B拨乱反正 C依法治国 D改革开放31. 古代罗马的法学家发明了这样一条定则,即“奴隶不是人”,并把它载入法学阶梯之中。法学家盖乌斯和乌尔比安则更加明确地指出,奴隶即畜类,是“另一种家畜”。这主要反映出古代罗马法A保护私有制的本质特征 B缺乏“人人平等”的理念C仅保护奴隶主阶层特权 D公法和私法都有较快发展32. 1947年

5、3月12日,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被普遍地认为是美国外交政策上的一个新的急剧转变,是“世界主义”的深刻体现。这里对“世界主义”含义最准确的理解是,美国A企图掌控全球生产 B要求充当世界宪兵C主导全球经济发展 D冷战战略面向全球33. 1927年,苏俄有45.1%的富裕农民户和富农户进行承租土地活动,出卖劳动力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35.4%,使用雇佣劳动户占农户总数的19.8%。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是 A积累工业建设的必要资金 B抑制农村土地兼并 C实现向农业合作化的过渡 D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4.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它讲述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

6、经历。该片投资超过两亿美元,2009年在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上映,首映当天全球票房就已达到两亿美元。这说明电影艺术A.渗透了大国的强权意识和价值观 B.折射出基督教文明的永恒生命力C.纯粹是投机商人赢利性商业炒作 D.能够唤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35. 美国学者卡尔贝克尔说:历史便是我所知道的历史,同时他又说:历史事实会为自己说话。强调的是历史研究A.应该重视史料研究 B是主观认识的过程C.兼具相对性客观性 D应不断提出新观点二综合题(一)必考题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中西方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各具特色。材料一 我们的祖先们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不断选育和创造了丰富多样的食物资源,

7、使得我国的食物来源异常广博。从先秦开始,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就是以粮、豆、蔬、果、谷类等植物性食料为基础,主、副食界线分明。主食是五谷,副食是蔬菜,外加少量的肉食。 古希腊烹饪是西方饮食文明之源。在公元前8世纪以前主要见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还有一些出土文物可以提供部分线索。 希腊文明是建立在葡萄酒和橄榄油基础上的。而主食种植并不多,使得副食占有重要地位。希腊用橄榄榨制橄榄油,不仅供本国人使用,而且外销其他国家。希腊也从国外引进许多新的水果、蔬菜和调味料等.进一步丰富了食物原料。其中,葡萄和橄榄的产量最大、质量最好。希腊人用葡萄酿造出大量美酒。有了丰富的食材使希腊美食文化成为经久不衰沿袭至今

8、的最具希望文明特色的饮食文化。 -中西方古代饮食文化概论材料二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段拿来主义的历史:北方饮食中不可或缺的小麦,系史前从西亚、中亚传入;葡萄、胡萝卜、芝麻、西瓜等蔬菜水果,则是西汉及以后循丝绸之路传来;今天的大众菜辣椒、番薯、土豆、番茄是美洲大陆的土产,而菜市场司空见惯的罗非鱼、红遍大江南北的小龙虾,则分别来自非洲和北美如果没有“拿来主义”,今天的川菜将只能用山茱萸调和辣味,早点将没有烧饼,餐桌上将没有馒头和土豆,许多“毕业族”一生中第一道亲手做的菜西红柿炒鸡蛋恐怕也得改改,这样的“传统”,显然并非真正的中国饮食文化精髓。 -饮食文化的“拿来主义”请回答:(1)根据材

9、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古代中国及希腊膳食的特点及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饮食文化中的“拿来主义”历史产生的原因。你如何看待“这样的传统,显然并非真正的中国饮食文化精髓”这一观点。(13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历史学家吴于廑先生指出“人类历史发展成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纵向发展方面和横向发展方面。这里说的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所谓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彼此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请运

10、用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对吴于廑先生的这一观点中“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选取的史实准、逻辑清晰、思维全面。)(二)选考题请考生在第44 、45 、46 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三十年代初,中国白银被西方列强大量抢购,经济形势日益恶化。同期,日本企图形成日满华经济区,以推进华北的分离。为此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 及兑换法币办法,设立专门委员会,办理法币发行等事宜。倪定一切款项概以法币为限,

11、禁止白银流通。法币的发行一举结束了千百年来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混乱状态,实现了中国币制的统一。相对于旧的货币体系和制度,能更深、更广、更多层面的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这也是现代经济的特征之一。并形成民族国家经济共同体,在金融方面完成了对日作战的准备,为“增强抗战能力之最大因素。”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位。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到1947年4 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了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摘编自中国货币

12、银元、民国中央银行货币史法币 (1)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的原因和主要措施(8分)(2)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法币政策变化的影响。(7分)4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爆发,进军途中,起义军一度占领醴陵、浏阳县城和一些集镇。但是由于遭受强敌阻击,某些指挥员指挥失当,以及邱国轩团叛变,各路起义军先后遭受严重挫折。9月19日,各路起义军汇集至浏阳县文家市,召开前委会议论讨论部队的进军方向问题。毛泽东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现在敌大我小,敌强我弱,革命暂时已经没有可能在城市取得胜利,应该到敌人统治薄弱、群众

13、条件较好的农村去。会议经过激烈争论,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决定向湘赣边农村进军。 摘编自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秋收起义失败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做出转向农村战略的重大意义。(7分)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张之洞是第一个从他在长江中游的基地武昌把新口号应用到工业项目的主要政界人物。他深刻了解到建立工业的重要性。只要行得通,张之洞并不反对商人的合作。虽然他对商人的能力和爱国心的评价并不甚佳,但他很现实,认为商人的支持是必要的。不过,他不许商人负经营管理的责任”。19世纪末,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在武汉地区兴

14、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劝农桑。有人认为张之洞“不自觉地充当了历史进步的工具”。 摘自剑桥晚清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此时期张之洞对商人的态度及其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张之洞“不自觉地充当了历史进步的工具”的观点。(7分)历史试题答案ABBAC ADABD DC40.(25分)(1)特点:同:食材丰富。(2分)异:古代中国粮食作物丰富,膳食结构中主、副食分明,以主食为主;古代希腊经济作物繁多,膳食结构中主副食界限不清。(4分)原因:中国农业发达,平原地区适合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粮食产量高;古代希腊自然环境不适合农耕,粮食产量低,不能自给;经济作物种植广泛;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6分)(2)原因:古代中国主要是对外贸易(丝绸之路)的发展,中西方交往加强;近代中国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文明传入中国。(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