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一中2018届高三第四次质检地理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162709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郴州市一中2018届高三第四次质检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南省郴州市一中2018届高三第四次质检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南省郴州市一中2018届高三第四次质检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南省郴州市一中2018届高三第四次质检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南省郴州市一中2018届高三第四次质检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郴州市一中2018届高三第四次质检地理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郴州市一中2018届高三第四次质检地理试卷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郴州市一中2018届高三第四次质检地理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四种区域等值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 图中属于南半球的区域是 A. B. C. D.

2、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山脉位于北美东海岸 B. 处寒流仅分布在大陆西岸C. 地雨区主要出现在M侧 D. 地三条等值线数值相同 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砂砾岩则是陆相碎屑沉积岩。在地质学中,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下图为某海域地质剖面图,-为不同地质时期的岩层。据此回答3-4题。 3. 图中岩层的更替与该地海岸线的变化顺序对应正确的是A海退 海进 海进 B海进 海进 海退C海进 海退 海退 D海退 海退 海进4. 与时期海岸线的变化一致的现象有A沿海陆地被淹没 B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C河口区土地盐碱化减轻

3、 D咸潮危害减轻 下图是某地气象台绘制的该地气温日变化监测图。(注: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读图回答5-6题。5此地大致A. 位于90E,昼长14小时左 B. 位于90E,昼长12小时左右C. 位于120E,昼长12小时左右 D. 位于150E,昼长14小时左右6据图判断A. 16时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 B. 地面一天中随时都在散失热量 C. 气温最低时是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 D. 白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始终大于散失的热量 下图是某地某日不同时刻(甲图是14时,乙图是20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14题。7. 图中M点的数值,可能是A. 1 003或1 007

4、 B. 1 005或1 009 C. 1 007或1 009 D. 1 009或1 0118. 从14时至20时,图中R地气压变化与天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 气压升高,晴朗天气 B. 气压升高,阴雨天气 C. 气压降低,晴朗天气 D. 气压降低,阴雨天气9. 从14时至20时,有关a、b、c、d四地风向和风速变化叙述与实际相符的是 A. a地偏北风,风力变小 B. b地偏南风,风力变大 C. c地偏北风,风力变小 D. d地偏南风,风力变小 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东南某河谷夏季气温分布情况”。读图回答10-12题。10. 该河谷北坡属于A. 阳坡和迎风坡 B. 阴坡和迎风坡C. 阳坡和背风坡 D

5、. 阴坡和背风坡11. 图中四地气温的正确排序是A. B. C. = D. =12. 该河谷农作物的贮藏器官特别发达,单株生产力高。春小麦单产为985千克/亩,萝卜、黄瓜单个重10-15千克,马铃薯单个重0.5-1千克。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西藏夏季气温较低,作物各发育阶段无抑制性高温影响,光合作用无“午睡”现象,作物有机质累积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累积白天光照强,有利于光合作用地势高,利于有机质的累积A. B. C. D.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其南侧有一个槽状盐池,池壁和底部均分布有厚厚的盐层。下图为“博斯腾湖和盐池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 盐池与

6、博斯腾湖的水源补给关系是 A盐池补给博斯腾湖 B博斯腾湖补给盐池C盐池与博斯腾湖互补 D以上都不对14. 盐池形成盐层的自然原因是 大陆性气候,降水少 光照强,蒸发旺盛 地势低洼,易集盐 天山冰雪融水量很少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A B C D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约 3433N,11449E 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根据材料和 下图完成15-16题。 15. 图示时期,该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A流水沉积 B流水侵蚀 C风力沉积 D风力侵蚀16. 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区位说法正确的是A风沙掩埋 背风坡 B风沙掩埋 迎风坡 C水灾 高地 D水灾 远离河流 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

7、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强指数年夏季风偏强,弱指数年夏季风偏弱。图甲示意为“东亚1960-1999年陆表和海表温度的距平变化”,图乙示意为“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完成17-18题。171960-1999年间,东亚地区A季风环流越来越显著 B陆表温度年际变化总体比海表温度大C1999年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 D1985年以来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18根据图示信息推断,1966年和1980年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旱涝情况是A1966年北旱南涝、1980年北涝南旱 B两个年份南北皆涝C1966年北涝南旱、1980年北旱南涝 D两个年份南北皆旱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

8、等高线图”。读图回答19-20题。19. 图中N山脉是我国 A.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极阶梯的分界线C. 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D. 温带草原区与温带荒漠区的分界线20. P所在的平原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 黑土流失严重,肥力不足 B. 地势低洼,积水严重C. 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D. 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 读“世界区域图及图中甲、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完成21-22题。21甲地种植玉米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气候温和,降水丰富C光照强,有灌溉水源 D市场广阔,交通便利22甲、乙、丙三地农业结构差异的主要影

9、响因素是 A降水 B土壤 C市场 D交通 下图“是世界两区域图”,读图回答23-25题。23. 关于图中、两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河均无冰期B. 河年径流量大于河,C. 水位季节变化大,河水位季节变化小D. 河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河以雨水补给为主24. 图中M、N两地工业发展共同的有利条件是A. 煤、铁资源丰富 B. 技术力量雄厚C. 劳动力素质高 D. 水陆交通便利25. 5月23日,当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时,郴州(113E)的区时是:A. 24日2时52分 B. 24日2时08分C. 23日3时08分 D. 22日2时52分 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14分)阅

10、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塑造河口拦门沙的动力因素很复杂,但主要受径流与海流共同作用形成。下图示意我国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1)与甲时期相比,乙时期径流与海流作用力大小特点并说明判断理由。(2)判断拦门沙由甲时期演变到乙时期的可能原因。(3)说明河口拦门沙对河口两岸居民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27.(13分)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下图为某地区的干燥度分布示意图。注: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时段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材料二 酒泉、武威、兰州等地自古是重要的粮食、棉花及优质瓜果产区。近年来,酒泉等地农民在瓜秧周围的表土上铺一些小石块,以提高西

11、瓜的产量和质量,这就是“压砂技术”。(1)根据材料一描述图示地区干燥度的分布特征。(2)简述酒泉附近地区农业生产利用“压砂技术”能够提高瓜果产量和质量主要原因。(3)图中B湖面积日趋缩小,有专家提出“治湖的关键是治河,治河的关键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治理思路。面对B湖面积日趋缩小,请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28.(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29、(13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廊桥又称风雨桥,是在桥上加盖廊屋的特殊桥梁。闽浙山区迄今留存不少古廊桥。当地采伐后的木材,需经一段时间的自然晾干才能用作建桥木料。清乾隆年间建于图中甲处的古廊桥,建成不久即经于山洪。数年后,在图中乙处重建并保留至今。材料二 闽浙山区某地地形材料三 廊桥景观图(1)依据当地自然条件,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