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162220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题201712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先秦社会

2、思潮的历史叙述。据此能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周礼文化与儒家思想决定社会习俗B先秦王权专制的倾向在不断加强C神权政治式微,世俗政治不断加强D.先秦重礼轻法中央集权逐步形成2董仲舒强调人君必须拥有“禁制”的权力,保持“能制”之势;并且君主要引导人们有所好恶,“然后可得而劝”,“然后可得而畏”,这样就“可得而制”。由此可知,董仲舒A汲取法家思想的精华B.告诫统治者必须实施仁政C宣扬了“君权神授”观念D.强调建立君主专制的必要性3汉代桓宽在盐铁论水旱中记载,手工商业者“各务为善器,器不善者不集。农事急,挽运衍之阡陌之间。民相与市买,得以财货五谷新弊易货。或时贳民,不弃作业”。材料反映出当时A.经济结构

3、单一B城乡一体以农村经济为主导C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经营D未形成相对独立的手工业、商业体系4公元317年,司马睿(晋元帝)在名门望族琅琊王氏兄弟辅助下,优待江南士族,平定叛乱,建立东晋政权。当时,政治由王导主持,军事由王敦控制,元帝对王敦甚至有“请避贤路”的表示。东晋政治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谓。该历史现象A.说明晋元帝注重分权制衡以稳定政权B反映出门阀政治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C沿袭前代“君弱臣强”的畸形政治统治结构D是东晋君主专制统治强化的必然产物5殿试在唐代已有先例,但没有成为定制。宋太祖开宝六年于讲武殿对新及第进士进行复试,“自兹殿试遂为常式”。宋初殿试成为定制A打击了士族门阀势力B实现了科

4、举考试的公平竞争C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D有效防止了科场的徇私舞弊6元朝行省内部实行郡官圆署和种族交参制。行省官员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行省的军事权,专门由佩金虎符的丞相、平章等官提调,钱谷财同赋也由朝廷制定的一二名官员掌管,其他官员一般不得干预。行省官员有较大但都不可能独立行使的权力。据此可知元朝行省制A开创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改变了绝对专制的政治大环境C完善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结构D强化了相权对中央集权的控制7在论及儿童教育时,王阳明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囚”,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在此,王阳明A肯定了程

5、朱理学的“格物致知”B突出了“致良知”的价值追求C摆脱了儒家伦理对教育的束缚D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8明初推行里甲制,以“十户为甲,十甲为里”,并在乡里组织中设老人制度与里甲制并轨,以便强化对基层政权的管理。清代地丁制度推行后,雍正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十家牌法和保甲制,“十户为牌,十牌为甲,十甲为保”。上述现象表明A.农村地区的宗法观念根深蒂固B地方社会阶层变动引发社会变革C地方基层管理组织形式的变革与困局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日益固化9据统计,在民国建立后的一年左右时间中,全国的报纸由清末的约100种,迅速增加500种,总销量达4200万份。有的政党还创办了自己的通讯社。许多报纸以议论时

6、政得失、评说政府官员、监督政府工作为己任。这说明当时A社会舆论影响政府决策B民主共和渐成社会共识C民众政治参与意识增强D民权主义实现阻力重重10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经济近代化的进程。仔细观察18721913年开办的企业数量统计图。据此可知A民族工业的发展抵制了外国经济的入侵B政府政策的调整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C民族工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得到改善D外国资本企业严重阻碍民族企业的发展11陈独秀认为,孔子学说的特色主要是礼教和不言神怪,以现代民主和科学的尺度衡量,礼教是反民主的,而不言神怪是近于科学的。这反映出陈独秀A.重视调和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B反思中国以西方为师的近代化探索C批判传统儒学糟

7、粕认同其思想精粹D主张必须彻底地更新中国传统文化12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第一次鲜明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概念。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的革命因素进行了继承与吸收,对各种错误思潮进行了批判,阐发了反帝反封建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这A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正式确B强调了精神创新的必要性C说明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D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3“另起炉灶”要求外国政府与新中国建交务必遵循同台湾民党残余政权断绝全部外交关系、承认新中国是全体中国人民唯一的合法政府、积极支持新中国恢复其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条件。这表明“另起炉灶”A清除了帝国主义

8、在中国的残余势力B积极捍卫了一个中国的基本准则C积极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D避免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141961年,国家规定“在农村集市上出售的农产品,可以由出售的人自己决定出售价格,可以买卖双方自由议价,国家收购这些产品,也应当按集市上自然形成的价格收购”。这可以佐证当时我国A对国民经济的调整B城乡经济政策宽松C农村经济结构改变D经济体制发生变化151985年,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这一决定A加快了基础教育法制化进程B保障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C反映了教育体制的转型和变革D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16上表为我国基层直接选举制

9、度的创新统计(单位:个)。这些创新A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B表明直接选举成为我国选举制度的主流C诠释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观念D说明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在全国基本普及17公元前445年,罗马保民官卡努优斯制定法案,允许平民与贵族通婚;公元前326年,彼提留法案废除罗马债务奴役制;公元前287年,霍腾西阿法案使平民会议成为具有立法权的人民会议。这表明古代罗马A平民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力量B城邦民主政治体制得以确立C法制建设的社会基础日益扩大D贵族与平民间矛盾不可调和18意大利航海家卡伯特父子、法国的航海家博迪埃等人的航行“对于大革命以前法国一般的学术发展有很大贡献。有些对法国王朝统治下的社会感到不

10、满而想加以批评的人,写了不少书籍,来歌颂远方荒岛上的乌托邦”。据此可知A乌托邦成为当时法国社会的理想B浪漫主义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C新航路开辟是法国大革命的诱因D地理大发现拓展了启蒙学者的视野19塞缪尔亨廷顿在美国政治中写道:“美国政治体系的一个重要作用必须被看作它在具有潜在爆炸性的多种多样形态的社会里保证最低限度一致性的任务。”为此,1787年宪法A确立了共和体制B遵循了分权制衡原则C明确了两党政治D赋予了总统行政大权20上表为英国女性劳动力在不同时期从事工作变化的统计表(单位:人)。该表表明英国A经济结构发生重大调整B开始步入工业文明时代C妇女社会经济地位提升D社会经济出现全面繁荣21美国

11、苏联史专家这样评价苏联现代化成就,“二战爆发前的十二年里,俄国经济发生了彻底变化,不仅产量大幅度增加,而且经济结构变化的速度也史无前例。”可以作为该评论依据的是A政府领导下苏联工业化的实现B西方国家广泛借鉴苏联经验C新经济政策取得重大实践成果D苏联经济实现综合平衡发展22面对共产主义以朋友而不是以征服者的面孔在欠发达地区攫取权力的现状,杜鲁门在1949年1月20日的总统就职演说中提出了技术援助欠发达地区的“第四点计划”,1950年国会通过“对外援助法案”,将第四点计划列入其中。这反映出当时A第三世界国家迅速崛起B美国“冷战”重心发生转移C美苏对第三世界的争夺D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23有美国学

12、者指出:“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时,许多欧洲人感到美国虽然友好在某些方面变得专横。美国的经济体制、资本和文化在入侵欧洲,尽管欧洲已经从二战的破坏中恢复。”这折射出A欧共体推动了欧洲的迅速崛起B北约组织出现分裂倾向C美国主导欧洲体系遭受挑战D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出现24下图为1819年德国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的雪中的修道院墓地。它虽然在透视上很准确,但画面的场景仍然超越现实:光线太过完美,教堂过于雄伟,周围的森林过于对称,而且葬礼队伍也走的不是地方(葬礼不会发生在废墟中)。该作品A体现出画家对理性的崇尚B反映出科技进步的深刻影响C表达了画家对社会的赞美D表现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二、非选择题(本大

13、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52分。第25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28、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除了英国以外,在1618世纪的尼德兰地区(荷兰)、法国西北部、德国等地的乡村手工业都有发展。这种乡村工业的主要部门先是乡村纺织业,后来为冶铁业及造纸、制革、制皂等行业。在英国的维尔特郡,当本地羊毛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至少17世纪起,呢绒商就向北至林肯、东至肯特的那些郡收购原料,有时还到北爱尔兰收购,而产品都是运往本国乃至欧洲各地。在1640年,英格兰乡村劳动力参与工副业的平均比例大约60。由于乡村人口广泛参与工业活动,

14、致使农村单一的经济结构得以改观。西欧的由家庭从事的手工业生产逐渐被商人资本所支配,手工业者逐步变成工人,使传统的农民家庭转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家内制工业”。西欧的传统乡村工业,为产业革命和经济起飞准备了重要条件,被称为“工业前的工业化”(原始工业化)。材料二中国传统乡村工业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家庭手工业,特别是手工纺织业。但这种传统乡村工业发展的原因却是地主对佃农的残酷剥削和紧张的人地矛盾。作为副业的乡村手工业自始至终就是传统农业的天然和必要的补充,成为传统社会的乡村调节人地矛盾、维持生活的一条基本途径。中国的传统乡村工业的发展到明代中后期达到一个顶峰,但中国却并未因此而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以

15、上材料均摘编自叶春辉中国农村工业化发展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传统乡村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传统乡村工业的发展对西欧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西欧传统工业发展相比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传统手工业没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经济因素。(13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摘编自叶小文多少沧桑付流水,常念家国在心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请考生在第27、28、29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