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8-2019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161745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8-2019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西省2018-2019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西省2018-2019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西省2018-2019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西省2018-2019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8-2019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8-2019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附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宜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段考历 史 试 卷一、单选题(每题2分 共50分)1.徐秀红在从禄赏制的演变看周代的土地制度中指出,春秋中叶“初税亩”以后,宗法分封制逐渐让位于新起的君主集权制,新兴官僚的官俸也不再沿用封土食邑的方式,而是改用谷禄为主的俸禄制,赏田也脱离了封土食邑的轨道,向赐田方式转变。春秋中叶以后的这一变化( )A.奠定了统一国家形成的基础B.形成了思想领域的新气象C.标志着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D.加速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2.我国有如下谚语:“及时刈艾(除去杂草)仓必满溢”“施粪如用药,适度为佳”“麻黄种麦,麦黄种麻”“深耕三尺三,来年必丰年”。这些谚语最能说

2、明我国古代( )A.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B.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五谷丰登,生活舒适 D.传统文化底蕴深厚3.下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据此推断空缺方框A、B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集体劳作、铁犁牛耕B.奴隶制经济、封建农业C.集体劳作、自然经济D.铁犁牛耕、家庭农业4.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沿海居民生活艰

3、难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海禁政策后果严重5. 毛泽东在做革命的促进派中指出:“我们靠精耕细作吃饭,人多一点,还是有饭吃。”下列不能反映中国农业“精耕细作”优良传统的是( )A.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B.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C.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 D.且溉且粪,长我禾黍6. 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工师”是指( )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B.管理手工业的官员C.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7.下图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

4、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在汉代就已出现 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A.B.C.D.8.“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可以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B.“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C.“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D.“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9.“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可以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B.“分

5、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C.“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D.“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10.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A.经济重心的南移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的影响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11.下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12.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

6、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13.如下图所示为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年),据此判断下图所列四个国家从左至右依次是( )A.英国、中国、美国、德国B.德国、英国、美国、中国C.美国、中国、德国、英国D.英国、德国、美国、中国14.下图是某国两个城市的人口总数变化示意图。这两个城市最可能是( )A.北京、上海 B.东京、大阪 C.利物浦、曼彻斯特 D.莫斯科、圣彼得堡15.1

7、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16.邓小平曾如此解释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为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开发的主要背景是(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环太平洋经济圈崛起C.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中国加入世

8、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17.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18.2003年,根据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国家启动了“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举措。这些举措的目的是( )A.推动乡镇企业稳步发展B.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D.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19.孙中

9、山认为,从来没有“天赋有平等的道理”,“平等是人为的,不是天生的”;只要人民具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个方面的“民权”,其节制下的政府实行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等五个方面的“治权”,就可以实现“民有、民治、民享”。据此推知,孙中山的政治设计( )A.体现民权的形式应当是代议制 B.主张平等自由立足于治权C.信奉民权高于并直接节制治权 D.照搬欧美启蒙思想和学说20.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份,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纪录。这一现象说明(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B.时务报开创

10、了国人办报的先例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21.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22.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

11、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23.下图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 )墙上画作的风格 人物的发型 照明手段 饮食方式A. B. C. D.24.某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公共汽车火箭的一级火车车厢公 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 )A.B. C.D.25. 根据百濑弘教授在清代西班牙元的流通中所作统计,从1700到1835年,由西方流入中国的白银迅速攀升,总额为12亿两左右。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西班牙是欧洲最发达

12、的地区 B.白银主要来自美洲C.中国率先成为“世界工厂”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二、材料题(26题19分,27题18分,28题13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曲礼下材料二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官府给予报酬。与此同时,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6座,沿袭“官搭民烧”,到乾隆以后更加衰败。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工艺水平也大为提高,

13、产品畅销海内外。材料三 (明清中后期)大户(机户)张机为生,小户(机工)趁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生计)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空虚),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蒋以化西台漫记(1) 材料一反映的手工业属于哪种经营形态?其生产的产品在中国古代诸多手工业产品中居于怎样的地位?为什么?(10分)(2) 材料二反映出手工业生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有哪些?(6分)(3)材料三表明明朝的手工业出现了何种新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其最大特征是什么?(3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

14、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