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冯健璋 主编 第一 二章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159056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PPT 页数:155 大小:4.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冯健璋 主编 第一 二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冯健璋 主编 第一 二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冯健璋 主编 第一 二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冯健璋 主编 第一 二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55页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冯健璋 主编 第一 二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冯健璋 主编 第一 二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冯健璋 主编 第一 二章(1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主编:冯健璋,05AA1,第一章 工程热力学基础2 第二章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24 第三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38 第四章 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59 第五章 燃料与燃烧热化学77 第六章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87 第七章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116 第八章 发动机的特性136 第九章 发动机的排放与噪声156 第十章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189 第十一章 发动机试验238 第十二章 汽车的动力性260 第十三章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303 第十四章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确定314 第十五章 汽车的制动性321,05AA1,第十六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348 第十七章 汽车的平顺

2、性及通过性373 第一章 第二章,05AA1,第一章 工程热力学基础2,05AA1,第一章 工程热力学基础2,第一节 热功转换的基础知识2 第二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7 第三节 热力过程分析12 第四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18,05AA1,第二章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24,05AA1,第二章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24,第一节 发动机的理论循环24 第二节 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28 第三节 发动机的指示指标、有效指标和 第四节 发动机的热平衡34 第五节 发动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35,05AA1,第三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38,05AA1,第三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38,第一节 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38 第二节

3、四冲程发动机的充气效率42 第三节 提高发动机充气效率的措施44 第四节 二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49 第五节 工程应用实例(文摘)53,05AA1,第四章 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59,05AA1,第四章 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59,第一节 概述59 第二节 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 废气能量的利用66 第四节 涡轮增压器与柴油机的匹配69 第五节 工程应用实例(文摘)74,05AA1,第五章 燃料与燃烧热化学77,05AA1,第五章 燃料与燃烧热化学77,第一节 发动机的燃料及使用特性77 第二节 燃烧热化学81 第三节 燃烧的基础知识84,05AA1,第六章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87,0

4、5AA1,第六章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87,第一节 燃料喷射与雾化87 第二节 柴油机的燃烧过程95 第三节 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室98 第四节 影响燃烧过程的运转因素分析106 第五节 影响燃烧过程的结构因素107 第六节 工程应用实例(文摘)112,05AA1,第七章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116,05AA1,第七章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116,第一节 化油器的工作原理116 第二节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122 第三节 汽油机的燃烧室128 第四节 工程应用实例(文摘)131,05AA1,第八章 发动机的特性136,05AA1,第八章 发动机的特性136,第一节 发动机工况、性能指

5、标与工作过程 第二节 发动机的负荷特性138 第三节 发动机的速度特性140 第四节 柴油机的调速特性145 第五节 发动机的万有特性148 第六节 发动机有效功率和燃油消耗率 第七节 发动机与动力装置的匹配153,05AA1,第九章 发动机的排放与噪声156,05AA1,第九章 发动机的排放与噪声156,第一节 排放物及危害156 第二节 排放污染物的机内、机外 第三节 排放法规及测试方法171 第四节 柴油机的噪声182 第五节 工程应用实例(文摘)187,05AA1,第十章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189,05AA1,第十章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189,第一节 汽油机的新型燃烧室189 第二节 电控

6、汽油喷射系统197 第三节 电控电子点火系统210 第四节 柴油机的电子控制214 第五节 可变配气机构与可变进气管219 第六节 工程应用实例一(文摘)222 第七节 电控气体燃料喷射系统226 第八节 工程应用实例二(文摘)233,05AA1,第十一章 发动机试验238,05AA1,第十一章 发动机试验238,第一节 发动机试验的种类及有关标准238 第二节 功率与燃油消耗率的测量239 第三节 发动机其他参数的测量251 第四节 发动机台架试验255,05AA1,第十二章 汽车的动力性260,05AA1,第十二章 汽车的动力性260,第一节 汽车的动力性指标260 第二节 汽车的驱动力2

7、61 第三节 汽车的行驶阻力266 第四节 汽车的动力方程273 第五节 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277 第六节 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第七节 汽车的功率平衡285 第八节 装有液力变矩器的动力特性286 第九节 影响汽车动力性的主要因素291 第十节 汽车的驾驶性能294 第十一节 汽车动力性试验297,05AA1,第十三章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303,05AA1,第十三章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303,第一节 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303 第二节 汽车在各工况下的燃油消耗304 第三节 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309,05AA1,第十四章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确定314,05AA1,第十四章 汽

8、车动力装置参数的确定314,第一节 发动机功率的选择314 第二节 传动比的选择315 第三节 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05AA1,第十五章 汽车的制动性321,05AA1,第十五章 汽车的制动性321,第一节 制动性的评价指标321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分析322 第三节 汽车的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326 第四节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332 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335 第六节 自动防抱死系统342 第七节 制动能量的回收343 第八节 汽车行驶安全性发展动向345,05AA1,第十六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348,05AA1,第十六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348,第一节 概述3

9、48 第二节 轮胎侧偏特性351 第三节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转向系 第五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道路试验365 第六节 操纵稳定性的主动控制369,05AA1,第十七章 汽车的平顺性及通过性373,05AA1,第十七章 汽车的平顺性及通过性373,第一节 汽车的平顺性373 第二节 汽车的通过性377,05AA1,第一章,05AA1,第一章,第一节 热功转换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三节 热力过程分析 第四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05AA1,第一节 热功转换的基础知识,一、能量与能源 二、工质的热力状态及其基本状态参数 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四、

10、工质的比热容 五、热力过程,05AA1,一、能量与能源,世界由物质构成。一切物质都处于运动状态,能量是物质运动的度量。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如果没有能量,世界就会永远处于静止状态,也就不会有生命。能量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人类在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需要各种形式的能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能量的认识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到目前为止,人类所认识的能量主要有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核能、辐射能等几种形式。能源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05AA1,二、工质的热力状态及其基本状态参数,1.热力系统 2.基本状态参数 3.压力 4.温度 .比体积 .工质的平衡态,05AA1,1.热力系

11、统,在热力学中,把某一宏观尺寸范围内的工质作为研究的具体对象,称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与该系统有相互作用的其他系统称为外界。包围系统的封闭表面就是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称为边界(或界面)。边界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假想的。根据边界上物质和能量交换情况,热力系统分为下述几类:开口系统,指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的系统;封闭系统,指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绝热系统,指与外界无热交换的系统;孤立系统,指与外界既无物质交换,也无能量交换的系统。,05AA1,2.基本状态参数,标志气体热力状态的各个物理量叫做气体的状态参数。常用的状态参数主要有六个,即压力、温度、比体积、内能、焓H、熵S。其中、可以直接用仪表测量

12、,且其物理意义易被理解,所以成为描述工质状态最常用的基本状态参数。,05AA1,3.压力,气体对单位面积容器壁所施加的垂直作用力称为压力。按分子运动论,气体的压力是大量分子向容器壁面撞击的统计量。压力单位为,被记做,工程上亦常用和。容器内压力的大小有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一种是指明气体施于器壁上压力的实际数值,叫绝对压力,记做;另一种是测量时压力计的读数压力,叫表压力,记做。,05AA1,4.温度,温度表示气体的冷热程度。按照分子运动论,气体的温度是气体内部分子不规则运动激烈程度的量度,是与气体分子平均速度有关的一个统计量。气体的温度越高,表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05AA1,.比体积,比体

13、积是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占的体积,05AA1,.工质的平衡态,为了对系统中能量转换情况进行分析计算,系统中气体各部分的温度和压力必须均匀一致(即处于热平衡和机械平衡),且不随时间而变化,这样的状态称为热力学平衡状态(简称平衡态)。处于平衡态时,气体的所有状态参数都有确定的数值。只要知道两个独立的状态参数(如压力和温度),就可以确定气体所处的状态及参数。,05AA1,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所谓理想气体就是假设气体内部分子不占有体积,分子间没有吸引力,这样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在热力计算和分析中,常常把空气、燃气、烟气等气体近似的看作理想气体,因为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要比固体和液体大得多,所以,气体分

14、子本身的体积比气体所占的容积小得多,气体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也很小。通常把实际气体近似地看作理想气体来进行各种热力计算,其结果极其相似。所以,对理想气体性质的研究在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中都很重要。,05AA1,四、工质的比热容,(一)比热容与物质单位的关系 (二)比定压热容和比定容热容 (三)真实比热容和平均比热容 (四)定比热容,05AA1,(一)比热容与物质单位的关系,因为工质的计量单位可用、,所以工质的比热容有如下三种: 比质量热容:() 比摩尔热容:() 比容积热容:(),05AA1,(二)比定压热容和比定容热容,气体在压力不变或体积不变的情况下被加热时的比热容,分别叫比定压热容和比定容热容

15、,通常用脚标 和V来标注。,05AA1,(三)真实比热容和平均比热容,根据大量精确的试验数据和量子力学理论,理想气体的比热容与压力无关,而应是温度的函数。,05AA1,(四)定比热容,表- 理想气体的定值比摩尔热容和比热容比,05AA1,五、热力过程,图 -,05AA1,五、热力过程,图 -2,05AA1,第二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一、功、热量和内能 二、封闭系统能量方程式 三、开口系统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与焓 四、熵及温熵图,05AA1,一、功、热量和内能,1.工质的膨胀功 2.热量 .工质的内能,05AA1,1.工质的膨胀功,图-3 可逆过程的体积变化功,05AA1,2.热量,热力学中把热量定

16、义为系统和外界之间仅仅由于温度不同而通过边界传递的能量。热量和功一样不是热力状态的参数,而是工质状态改变时对外的效应,即传递中的能量,没有能量的传递过程也就没有功和热量,因此说工质在某一状态下具有多少热量是毫无意义的。 热量和功又有不同之处:功是两物体间通过宏观的运动发生相互作用而传递的能量;热量则是两物体间通过微观的分子运动发生相互作用而传递的能量;传热过程中不出现能量形态的转化;功转变成热量是无条件的,而热量转变成功是有条件的。,05AA1,.工质的内能,工质内部所具有的各种能量,总称为工质的能量。由于工程热力学主要讨论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换,不考虑化学变化和原子核反应的热力过程,故可以认为这两部分能量保持不变,而认为工质的内能是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分子位能的总和。分子动能是由分子直线运动动能、旋转运动动能、分子内原子振动能、原子内电子振动能组成,由于工质内动能与内位能都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