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原理与系统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汪木兰 主编 数控原理与系统课件(64课时)(1)(ch1)-201202 (2)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157422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控原理与系统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汪木兰 主编 数控原理与系统课件(64课时)(1)(ch1)-201202 (2)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数控原理与系统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汪木兰 主编 数控原理与系统课件(64课时)(1)(ch1)-201202 (2)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数控原理与系统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汪木兰 主编 数控原理与系统课件(64课时)(1)(ch1)-201202 (2)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数控原理与系统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汪木兰 主编 数控原理与系统课件(64课时)(1)(ch1)-201202 (2)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数控原理与系统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汪木兰 主编 数控原理与系统课件(64课时)(1)(ch1)-201202 (2)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控原理与系统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汪木兰 主编 数控原理与系统课件(64课时)(1)(ch1)-201202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控原理与系统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汪木兰 主编 数控原理与系统课件(64课时)(1)(ch1)-201202 (2)(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控原理与系统,南京工程学院先进制造技术工程中心 先进数控技术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汪木兰 陈荷燕 (E-mail:) (QQ:449283890) 2012年02月,第1次授课:讲授内容,补充内容:课程性质、目的与要求 第一章 数控系统概述 第一节 基本概念,第1次授课:课程性质、目的与要求,课程性质: 专业课程、主干课程、64学时、4学分 数控原理与系统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控加工与维修)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熟练掌握机床数控系统的工作过程、刀具补偿计算、轮廓轨迹插补原理以及进给和主轴控制方案的制定和实现方法等,以了解数控系统的硬、软件结构以及各组成部分

2、实现的功能。通过对最新及目前国内常用数控系统的介绍和分析,使学生全面了解数控装置、伺服装置、检测元件、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与机床配接等方面的知识。,第1次授课:课程性质、目的与要求,课时安排:总共64学时=理论54学时 + 实验10学时 第一章 理论6学时 第二章 理论8学时 + 实验2学时 第三章 理论10学时 + 实验2学时 第四章 理论8学时 + 实验2学时 第五章 理论4学时 + 实验2学时 第六章 理论4学时 + 实验2学时 第七章 理论10学时 第八章 理论4学时,第1次授课:课程性质、目的与要求,课程目的与要求: 1掌握计算机数控机床的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计算机数控系统内部数据预

3、处理过程及刀补算法; 3掌握计算机数控系统中插补算法,并能合理选型; 4熟悉数控系统进给运动控制及参数设置; 5熟悉数控系统主轴运动控制方法; 6熟悉计算机数控系统内部开关量处理过程及PLC的应用; 7熟悉辅助功能(M、S、T)的实现方法; 8熟悉计算机数控系统的硬件结构类型及其特点; 9熟悉计算机数控系统的软件结构类型及其特点; 10.计算机数控系统的设计方法; 11.了解提高数控机床可靠性的措施和途径; 12.了解数控机床各单元之间的信息流向,并建立系统的理念。,第1次授课:课程性质、目的与要求,课程相关参考书目: 1易 红. 数控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叶蓓华. 数字控

4、制技术.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王爱玲,张吉堂,吴雁. 现代数控原理及控制系统. 北京:国防出版社,2002 4李宏胜. 机床数控技术及应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张 曙,U.Heisel. 并联运动机床.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冯 勇. 现代计算机数控系统.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7任玉田. 机床计算机控制技术.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8毕承恩. 现代数控机床(上、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9王润孝. 机床数控原理与系统.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 10.李诚人. 机床计算机数控.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

5、社,1988,第1次授课:课程性质、目的与要求,相关专业杂志和网站: 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自动化学报、仪器仪表学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制造技术与机床 、机床与液压、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机械制造、机械设计与制造、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电气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电气传动、微特电机、电子技术应用、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机器人,等等 数控技术方面的专业网站 自动化技术方面的专业网站 学校学术期刊网站,第1次授课:课程性质、目的与要求,课程学习方法: 专业课程计算少、综合强、实践性要求高; 先粗后细,先定性后定量,先理论后实践; 不必死记硬背,要求理解后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上课认真听讲,有事必

6、须事先请假; 作业独立完成,不允许互相抄袭或抄书; 实验要预习,并且完成后要求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 课程结业采用笔试方式,按学校规定综合评定总成绩; 授课过程中随时欢迎同学们提出合理化建议。,第1次授课:第一章内容提要,数控系统是现代机械制造系统的重要基础之一,而数控机床是数控系统应用最为广泛和最为典型的一类控制系统。 本章首先对数控机床的基本概念、结构组成、分类方法、显著特点以及发展过程进行了介绍,然后着重介绍了计算机数控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内部信息流的处理过程及其各种功能,最后还简单介绍了数控机床与现代机械制造系统之间的关系。,第1次授课:第一节 基本概念,一、计算机数控系统 数控是数字控

7、制(Numerical Control,NC)的简称。 从广义上讲是指利用数字化信息实行控制,也就是利用数字控制技术实现的自动控制系统,其被控对象可以是各种生产过程。 本课程主要从狭义上理解,也就是利用数字化信息对机床轨迹和状态实行控制,例如: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线切割机床、数控加工中心等。 因此,后面主要以机床作为被控对象,讨论数控系统的工作原理。,第1次授课:第一节 基本概念,一、计算机数控系统 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都是由输入、决策与输出三个环节组成。 数控系统与被控机床本体的结合体称为数控机床。它是具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实现了高度的机、电、液、光、气一体化。它集机械制造、计算机

8、、微电子、现代控制及精密测量等多种技术为一体,使传统的机械加工工艺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个变化的本质就在于用数控系统实现了加工过程的自动化操作。,第1次授课:第一节 基本概念,二、数控系统的组成,第1次授课:第一节 基本概念,二、数控系统的组成 数控系统按照外部输入的程序对工件进行自动加工。现将从外部输入的、描述机床加工过程的程序称为数控加工程序,它是用字母、数字和其他符号的编码指令规定的程序。数控加工程序按零件加工顺序记载机床加工所需的各种信息,有零件加工的轨迹信息(如:几何形状和几何尺寸等)、工艺信息(如:进给速度和主轴转速等)及开关命令(如:换刀、冷却液开/关和工件装/卸等)。数控加工程序常

9、常记录在各种信息载体上,其形式可以是:穿孔纸带、磁带、磁盘、半导体存储器等各种可以记载二进制信息的媒介。,第1次授课:第一节 基本概念,二、数控系统的组成 输入装置将数控加工程序等各种信息输入数控装置,输入的内容及数控系统的工作状态可以通过输出装置观察。 数控装置是数控系统的核心,其主要功能是:正确识别和解释数控加工程序,对解释结果进行各种数据计算和逻辑判断处理,完成各种输入、输出任务。 伺服系统(驱动控制装置)位于数控装置和机床本体之间,包括进给轴伺服驱动装置和主轴伺服驱动装置。 机床电器控制装置也位于数控装置和机床之间,接受数控装置发出的开关命令,主要完成机床主轴选速、起停和方向控制功能,

10、换刀功能,工件装夹功能,冷却、液压、气动、润滑系统控制功能以及其他机床辅助功能。其形式可以是继电器控制线路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第1次授课:第一节 基本概念,二、数控系统的组成,第1次授课:第一节 基本概念,三、数控系统中的有关约定 数控加工程序的格式 准备功能G代码和辅助功能M代码 参见附录2给出的部颁标准JB3208-83 例如:N010 G01 X60 Y40 F60 S800 T01 M03 LF,第1次授课:第一节 基本概念,三、数控系统中的有关约定 数控加工程序采用的编码 常用编码形式:ISO代码和EIA代码 具体代码内容参见附录1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Interna

11、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EIA:美国电子工业协会 Electronic Industry Association ISO代码是在ASC码基础上,在最高位增加一个补偶位形成。,第1次授课:第一节 基本概念,三、数控系统中的有关约定 数控机床坐标系 1982年颁布JB3051-82数控机床坐标和运动方向的命名 1989年2月15日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DP841及其分技术委员会ISO/TC184/SC1提出“机床数控-坐标轴和运动方向专用术语” 标准的数控机床坐标系统采用右手直角笛卡儿坐标系 基本坐标轴为X、Y、Z直角坐标,旋转轴为A、B、C,第1次授课:第一节

12、 基本概念,三、数控系统中的有关约定,第1次授课:第一节 基本概念,三、数控系统中的有关约定 规定在确定坐标系时一律看作工件相对静止而刀具产生运动,并且规定增大刀具与工件之间距离的方向为正方向。 Z轴平行于机床主轴,正方向为工件到刀具夹持的方向。 X轴作为水平的、平行于工件装夹平面的轴,平行于主要切削方向,且以此为正向。对工件旋转运动机床(如:车床、磨床),面向Z轴正向,右方为X轴正向;对刀具旋转运动机床(如:铣床、镗床),当Z轴为水平时,则由主轴向工件看时,右方为X轴正向,当Z轴为垂直时,则由主要主轴向立柱看时右方为X正向;在没有旋转刀具或工件(如:牛头刨床)上,X轴平行于主要切削方向。 Y

13、轴垂直于X及Z,当+X、+Z确定后,按右手坐标系确定Y轴。 X、Y、Z为主坐标系(第一坐标系),若有平行于X、Y、Z的第二组坐标和第三组坐标则指定为U、V、W和P、Q、R。,第1次授课:第一节 基本概念,三、数控系统中的有关约定 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坐标系,第1次授课:第一节 基本概念,三、数控系统中的有关约定 机床零点(M):机械原点 机床原点 机械坐标系 机床本体设计人员关心 机床坐标系的设计原点 硬件位置由机床本体制造厂家所确定,第1次授课:第一节 基本概念,三、数控系统中的有关约定 机床参考点(R):电气原点,电气坐标系 数控系统设计人员关心 机床制造厂在机床上设置的,通过末端行程开关粗

14、测定,又用测量系统精测定的一个固定点,位于工作台运行范围一个角上。 相对机械零点的坐标位置在机床出厂前已精确地确定,是数控装置确定机床原点的参考点。 通过“回参考点”工作方式,可手动或由程序控制,以0.11m的精度到达参考点;有些数控系统开机后自动回参考点,并使当前实际坐标值也置为参考点相对机床原点的确定值。,第1次授课:第一节 基本概念,三、数控系统中的有关约定 工作零点(W):编程原点,数控加工坐标系 机床操作人员关心 编程人员在编写数控加工程序时,为定义工件尺寸,在工件上选择的坐标原点。 在一个工件上,这样的原点可以设定一个或多个。因工件安装在工作台或夹具上的位置不固定,所以工件原点相对

15、机床原点的位置也是变动的,因此,又称为浮动原点。 工件原点相对机床原点坐标位置由G代码(G54G59等)指定,可由编程员编入程序或通过数控系统的数控面板等设备输入。,第1次授课:第一节 基本概念,三、数控系统中的有关约定 刀架相关点(C):自动换刀(ATC)时关心 机床制造厂在刀架上设置的一个位置点,当机床回参考点运行后,它与机床参考点R相重合。 在工件实际加工中,一般都要使用多把刀具,如,粗加工刀具、精加工刀具及孔加工刀具等,各刀具的切削点相对刀架相关点的偏离位置将被测出,作为刀具参数,在加工开始前输入系统,用于加工轨迹的相应校正(刀具补偿计算)。,第1次授课:第一节 基本概念,三、数控系统

16、中的有关约定 立式铣床及加工中心各坐标点关系 M为机床零点 R为机床参考点 W为工作零点 C为刀架相关点 (R与C重合),第1次授课:第一节 基本概念,三、数控系统中的有关约定 数控车床各坐标点关系 M为机床零点 R为机床参考点 W为工作零点 C为刀架相关点 P为刀尖,第1次授课:第一节 基本概念,四、数控系统的分类(按运动轨迹分) 点位数控系统 控制机床从一点准确地移动到另一点,在移动过程中不进行加工,因此对两点间的移动速度和运动轨迹没有严格要求,可以先沿一个坐标轴移动完毕,再沿另一个坐标轴移动,也可以多个坐标轴同时移动,但是为了提高加工效率,一般要求运动时间最短,为了保证定位精度,常常要求运动部件的移动速度是“先快后慢”,即先以快速移动接近目标点,再以低速趋近并准确定位。 这类机床主要有数控钻床、数控坐标镗床和数控冲床等。,第1次授课:第一节 基本概念,四、数控系统的分类(按运动轨迹分) 直线数控系统 不仅要控制机床运动部件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