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小娟 孙合珍第三章 第一节 审计目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小娟 孙合珍第三章 第一节 审计目标(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审计目标、审计程序 与审计方法,第一节 审计目标 第二节 审计程序 第三节 审计方法,第一节 审计目标,一、 审计目标概述 二、 审计的总体目标 三、 审计的具体目标,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节内容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审计目标的演变,了解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的目标,在理解认定的概念及其与审计目标的关系的基础上,掌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本节重点,审计总体目标,审计具体目标,本节难点,CPA的认定,具体审计目标,CPA的认定,一、审计目标概述,(一)审计目标概念 (二)审计目标的演变,1、审计目标概念:是指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 达到的理想境界或最终结果。审计目标的确定,除
2、受审计 对象的制约以外,还取决于审计社会属性、审计基本职能 和审计授权者或委托者对审计工作的要求。 2、审计目标的层次,(一)审计目标的概念,审计目标,审计的总体目标,审计的具体目标,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与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二)审计目标的演变,第一阶段:查错防弊(1844年20世纪初); 第二阶段:验证资产负债表余额的可靠性,判断企业的信用状况(20世纪初30年代) 第三阶段:查错防弊与财务报表验证并重阶段 (20世纪30年代40年代) 第四阶段:以降低审计风险为核心的财务报表验证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今),二、 审计的总体目标,(一)注册会计师
3、审计的总体目标 (二)国家审计目标 (三)内部审计目标,(一)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总目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总体目标:(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其中,合法性是指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公允性是指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思考题一:为什么报表的使用者希望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思考题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起什么作用?,思考题一解答: (1)利益冲突:财务报表使用者往往有着各自的利益,且这 种利益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利益大不相同; (2)重大性:财务报
4、表是财务报表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重 要信息来源,在有些情况下,还是唯一的信息来源; (3)复杂性:由于会计业务的处理及财务报表的编制日趋复 杂,财务报表使用者因缺乏会计知识而难以对财务报表的质 量作出评估,所以他们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质量进行 鉴证; (4)间接性:绝大多数财务报表使用者都远离客户,这种地 域的限制导致财务报表使用者不可能接触到编制财务报表所依 据的会计记录,即使使用者可以获得会计记录并对其进行审查 ,也往往由于时间和成本的限制,而无法对会计记录作有意义 的审查。,思考题二解答: 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旨在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不是对被审计单位未
5、来生存能力或管理层经营效率、经营效果提供的保证。因此,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具有很强的鉴证作用,能够帮助报表使用人判断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及其财务资料的可靠程度,帮助报表使用人进行决策。,(二)国家审计目标,根据审计法的规定,我国国家审计的总目标是对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查和评价。 “真实”是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是否发生、是否真实存在,在会计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中的反映,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有无任意增加、减少、隐瞒等虚假行为。 “合法”是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是否遵循法律、法规和有关的规章制度的规定。 “效益”是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
6、动的经济效率和效果。,(三)内部审计目标,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1981年修订颁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规定,内部审计既要围绕着检查和评价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的适当性和有效性进行,又要确立经济效益审计、企业文化审计、无形资产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等审计目标。,三、 审计的具体目标,(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会计报表的认定 (二)具体审计目标,(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会计报表的认定,1、认定的概念及其与审计目标的关系 (1)认定概念: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做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思考题:假设A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报告存货如下: 流动资产: 存货 1000000 请回答管理层对资产负
7、债表中的存货项目作了哪些明示性或暗示性的认定?,管理层在资产负债表中这样列报存货及其金额,意味着作出了下列明确、明示性的认定:(1)记录的存货是存在的;(2)存货正确金额是1000000,已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同时,管理层也作出下列隐含的、暗示性的认定:(1)所有应当记录的存货均已记录;(2)记录的存货都由被审计单位拥有。 假如这些认定中的任何一项报告有误,那么财务报表就有可能存在重要错报。实际上,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中的所有资产、负债、所有者(股东)权益、收入、费用等都作了与上述情形相类似的认定。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就是要确定管理层的认定是否恰当。,(2)认定
8、与审计目标的关系 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认定是确定审计目标的基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均做出了认定,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做再认定,通过再认定来判断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从而帮助报表使用人进行决策和判断。,2、注册会计师的认定,(1)对各类交易和事项的认定 1)发生 内涵: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解决的问题:发生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层是否把那些不曾发生的项目记入账表,它主要与交易的高估(也称“夸大错误”)有关。 注意:发生认定只涉及事项是否发生,但不涉及金额。 由发生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例如,
9、如果没有发生销售交易,但在销售日记账中记录了一笔销售,则违反了该目标。,2)完整性 内涵:所有应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解决问题:管理当局是否把应该包括的项目给遗漏或省略了。 可见发生和完整性认定两者强调的是相反的关注点,它主要与交易的低估有关。发生目标针对潜在的高估,即把没发生的放进去了,而完整性目标则针对漏记交易(低估),即把已发生的没有放进去。如是否有没入账的负债? 注意:同样不涉及金额。,3)准确性: 内涵: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解决问题:管理当局是否对已发生的交易进行正确的计量、记录。 例如,如果销售交易中,发出商品的数量与账单上的数量不符,或是开账单时使
10、用了错误的销售价格,或是账单中的乘积或加总有误,或是在销售日记账中记录了错误的金额,则违反了该目标。,注意:准确性与发生、完整性之间存在区别。例如,若已记录的销售交易是不应当记录的(如发出的商品是寄销商品),则即使发票金额是准确计算的,仍违反了发生目标。再如,若已入账的销售交易是对正确发出商品的记录,但金额计算错误,则违反了准确性目标,但没有违反发生目标。在完整性与准确性之间也存在同样的关系。,4)截止 内涵: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解决的问题:已发生的交易是否都已经记录于恰当的会计期间。 由截止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例如,如果本期交易推到
11、下期,或下期交易提到本期,均违反了截止目标。,5)分类 内涵: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解决问题:交易、事项分类的正确与否问题。 由分类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例如,如果将现销记录为赊销,将出售经营性固定资产所得的收入记录为营业收入,则导致交易分类的错误,违反了分类的目标。,(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1)存在 内涵: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解决问题:交易是否存在,金额是否多记。 由存在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例如,如果不存在某顾客的应收账款,在应收账款试算平衡表中却列入了对该顾客的应收账款,则违反了存在性目标。,2)权
12、利和义务 内涵: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即在某一特定日期,各项资产是否确属公司的权力,各项负债是否确属公司的义务。 解决问题:权力和义务的归属问题,该认定只与资产负债表的组成要素有关。 由权利和义务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例如,将他人寄售商品记入被审计单位的存货中,违反了权利的目标;将不属于被审计单位的债务记入账内,违反了义务目标。,3)完整性 内涵: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解决问题:交易及其金额是否漏记。,4)计价和分摊 内涵: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
13、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包括:总值估价正确;净值估价正确;计算准确;管理当局会计估计是合理的。如:应收账款、存货等要在报表中列示净值,即现在的价值,净值就涉及到估价,故估价得合理,而且计算等正确。 解决问题:记录的金额是否正确。,(3)与列报相关的认定 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的认定正确只是为列报正确打下了必要的基础,财务报表还可能因被审计单位误解有关列报的规定或舞弊等而产生错报。另外,还可能因被审计单位没有遵守一些专门的披露要求而导致财务报表错报。因此,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相关事项在财务报表中列报的正确性实施审计。,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 内涵:披露的交易、事项
14、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解决问题:是否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 2)完整性 内涵: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解决问题:应当披露的事项是否都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如没有,则违反该目标。 例如,检查关联方和关联交易,以验证其在财务报表中是否得到充分披露,即是对列报的完整性认定的运用。,3)分类和可理解性 内涵: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解决问题:财务信息是否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例如,检查存货的主要类别是否已披露,是否将出售固定资产收入列为主营业务收入,即是对列
15、报的分类和可理解性认定的运用。 4)准确性和计价 内涵: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解决问题: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是否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是否恰当。 例如,检查财务报表附注是否分别对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存货成本核算方法作了恰当说明,即是对列报的准确性和计价认定的运用。,(二)具体审计目标,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1)真实性:是指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例如,如果没有发生销售交易,但在销售日记账中记录了一笔销售,则违反了该目标。 (2)完整性:是指已发生的交易已经记录。 例如,如果发生了销售交易,但没有在销售明细账和总账中记录,则违法了该目标。 (3)准确性:是指已
16、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 例如,在销售交易中,发出商品的数量与账单上的数量不符,或是开账单时使用了错误的销售价格等,则违反了该目标。,(4)截止:是指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已记录与恰当的期间。 例如,如果本期交易推到下期,或下期交易提前到本期,则违反了截止目标。 (5)分类:是指已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的分类。 例如,如果将现销记录为赊销,将出售经营性固定资产取得收入记录为营业收入,则导致交易分类的错误,违反了分类目标。,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1)存在:是指已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 例如,如果不存在某顾客的应收账款,在应收账款明细表中却列入了对该顾客的应收账款,则违反了该目标。 (2)权利和义务:是指所列资产确属被审单位所有,所列负债属于被 审计单位的义务中。 例如,将他人寄售商品列入被审计单位存货中,违反了权利目标;将不属于被审计单位的债务计入账中,违反了义务目标。,(3)完整性:是指已存在的金额都已经入账记录。 例如,如果存在某顾客的应收账款,在应收账款明细表中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