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里比火柴大一点的国家一级文物

上传人:Y*** 文档编号:89151154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历史博物馆里比火柴大一点的国家一级文物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陕西历史博物馆里比火柴大一点的国家一级文物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历史博物馆里比火柴大一点的国家一级文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历史博物馆里比火柴大一点的国家一级文物(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历史博物馆里比火柴大一点的国家一级文物这件鎏金铜蚕为国家一级文物,是迄今国内发现的唯一一件铜蚕。铜蚕腹围1.9厘米,身长5.6厘米,比火柴头只长了一点点,是一个非常小巧的文物。铜蚕表面鎏金,全身首尾共计九个腹节,胸脚、腹脚、尾脚均完整,清晰可辨。体态为仰头或吐丝状。蚕体饱满,制作精致,造型逼真,无论蚕体的形态,还是一些细节,都惟妙惟肖。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和织丝的国家。汉代的养蚕缫丝业已十分发达。大的作坊,均为官府经营,用工多达数千人。丝织品颜色鲜艳,花纹多样,做工极为精致。西汉丝织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能途径西亚行销中亚和欧洲,中国通往西域的商路以丝绸之路驰名于世界。目前在我国各地博

2、物馆都收藏有古代的丝织品及残片,但铜蚕很少,所以此铜蚕更显弥足珍贵。鎏金铜蚕是1984年由安康市石泉县谭家湾农民谭福全在池河流域河水中淘金时发现的,石泉县古代养蚕业就很兴盛,发现者谭福全本人也长期从事蚕桑养殖。历史上石泉县境内的子午古道和西域丝绸之路是相通相连的,通过这条秦岭南北相通的古道,将石泉及汉江流域的蚕丝等物品源源不断地运往长安,再从长安经西域丝绸之路,直达西欧等国家。蚕在中国的传统中被赋予了孕育、财富等美好意蕴,中国古以蚕入葬的传统历史悠久,早在甲骨文中就有记载“蚕示三牛”“蚕示三宰”的占卜记录,而商周遗址中也屡屡发现精工细琢的玉蚕,证明了商周时期对蚕神祭祀礼仪已经是相当隆重了。所以

3、无论是石蚕、玉蚕、陶蚕、金蚕,都是蚕神不同的物化形态,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中国人对蚕之神力生生不息的崇拜。这说明蚕在古代人民生活中的主要地位。由于当时养蚕之风盛行,加之鎏金工艺的发展,因而,有条件以鎏金蚕作纪念品或殉葬品。因为其特殊的文物价值,鎏金铜蚕近几年经常出外展出,出过省也出过国。这也是有些游客参观时没有在馆里看到鎏金铜蚕的原因,所以目睹想这只鎏金铜蚕风采的游客,参观前还需要多多了解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展览安排。为了游客能更好地参观展览,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专家学者推出的中国历史密码一书,既能让读者对博物馆有一个完整了解,还通过文物相关内容后附上的二维码,向读者讲解了更多文物背后故事。读者通过手机扫码后,直接可以看到相关资料,不仅能对馆藏文物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对文物背后的相关历史文化发展过程有一个直观、系统的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