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六章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章末练习卷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125611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9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晋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六章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章末练习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晋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六章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章末练习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晋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六章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章末练习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晋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六章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章末练习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晋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六章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章末练习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晋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六章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章末练习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六章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章末练习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一、选择题1.如图是中纬度的某地区,仅从图中所提供的信息考虑,四地中最不可能形成城市聚落的是()A.B.C.D.2.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是( ) A.沙漠地区B.高原、山区C.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D.热带雨林地区3.下列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范围的是( ) A.古代的城堡和庙宇B.皇家的宫殿和陵墓C.历史著名的壁画、碑刻D.保护良好的热带雨林4.根据图中民居的建筑风格及服饰特点分析,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应该是( )A.寒冷干燥B.温暖湿润C.植被稀疏D.以小麦为主要农作物5.读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几个阶段示意图,完成小题。(1)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顺序是( ) A.B.C

2、.D.(2)演变到第阶段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a交通拥堵 b住房紧张 c受教育条件好 d环境质量下降e犯罪率下降 f对周围地区的发展带动作用降低 A.a、b、cB.d、e、fC.a、b、dD.a、b、f6.我国已纳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著名风景旅游区是() A.台湾日月潭B.江门市开平碉楼与村落C.北京王府井D.上海东方明珠7.亚马孙热带雨林气候区内的传统民居是() A.竹楼B.高架屋C.吊脚楼D.冰屋8.北极地区富有特色的民居是( ) A.窑洞B.竹楼C.土楼D.冰屋9.下列哪些条件不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A.水源充足B.交通便利C.自然资源丰富D.崎岖山地10.读下图, D处的传统聚落是

3、 ( ) A.高脚屋B.帐篷C.窑洞D.墙厚窗小的平顶屋11.在许多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空前的重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B.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C.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D.在故宫里面建大型商场以吸引游客12.“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窑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跟着我”根据这首流行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歌曲,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当地黄土广布,利于开挖窑洞B.当地气候干燥,年

4、温差大,窑洞内冬暖夏凉,空气湿润C.黄土的垂直解理发育,使得窑洞不易坍塌D.当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十分丰富,有利于开挖窑洞13.小曲在学习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时,上网查到了下面的一副民居图片。根据民居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可以推断该民居可能位于()A.山东丘陵B.江南丘陵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14. 地处江西婺源的篁岭村,梯田环绕,村民房屋全部建在一个陡坡上因为村中很少有平地,每家房屋的楼上都有木头晒栏,搁上晒盘用来晒农作物(如图),这个现象被称为“篁岭晒秋”,形成“篁岭晒秋”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阴雨连绵B.地形崎岖C.河网密布D.动植物资源丰富15.我国北方民居具有的特点是() A.

5、屋顶坡度较小B.屋顶坡度较大C.墙体较薄D.墙体较高16.最容易形成团块状聚落的地区是 A.河流沿岸B.山谷地带C.交通干线D.平原地区二、填空题 17._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 18.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_和_的场所。 19.世界文化遗产是经_确认的,具有历史学、美学、_学、科学、民族学或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_和遗址。 20.人们的集中居住地统称为_,它的主要形式包括_和_。 三、综合题 2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甲图所示为_聚落,乙图所示为_聚落。 (2)据丙图中信息分析,影响A、B、C三地聚落选址的共同因素是_。 (3)A,B,C三地聚落的形态多为_(团块或条带)状。 (

6、4)图中A处附近河流是由_流向_。 22. 读我国“一带一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丝绸之路经济带(陆上)在我国的起点城市是_ (2)沿“丝绸之路经济带”自东向西直至欧洲西部,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是先逐渐减少,再逐渐增加,形成这种变化规律的主要原因是_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因素D人为因素 (3)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出发,经A_洋,最终到达C欧洲 (4)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最西端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其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是:地形_ , 气候_ (5)读A图,赴土耳其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时,北京的天气状况_ 23.读如图,回答问题(1)图甲所示为_聚落,图乙所示为

7、_聚落 (2)据图丙中信息分析,A、B、C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地形因素是( ) A.都是山地B.都是河流的冲积平原C.都是高原D.都是盆地(3)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 A.A地B.B地C.C地D.都不能(4)促使其形成城市的主要因素是( )宗教中心自然资源丰富地形平坦河流交汇处 A.B.C.D.24.读下面的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1)A为_聚落,B为_聚落。 (2)观察图中景观,填写下表:聚落范围建筑物特征道路植被自然景观改变大小乡村_城市_(3)乡村聚落主要从事_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主要从事_等工作。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答案】A 【解析】【分析】聚落的分布大多依

8、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的山地,交通不便、气候干燥等的地区都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处是山地,不易形成城市和聚落。故选:A【点评】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气候干燥等都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本题考查聚落形成的条件,理解解答即可。2.【答案】C 【解析】【分析】聚落是人们长期定居的场所,往往分布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如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聚落密集,而沙漠地区、高原山区和热带雨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故答案为:C【点评】考查聚落形成的条件,一般在中低纬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带分布较多。3.【答案】D 【解析】【分析】属于文化遗产古代的是城堡庙宇、皇家的宫殿陵墓、历代著名的壁画雕塑;保护良好的原始森林为自然景观,故本题选D。4.【答案】B 【解析】【分析】解:当地的景观图告诉我们,这里植被茂密,而且人们的服装特点以凉爽舒适为主,因此气候应该是温暖湿润的,其农作物应该以喜水的水稻为主,而不是喜旱的小麦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